叶煊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稀有,仅仅是丝绸、薄竹片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朱元璋昨日亲自书写过的一封圣旨,这封圣旨有着要求,那就是朱元璋不间断写下来的,也可以说是一口气写完的。
将这些东西准备好后,这里的诸多官员纷纷注视着叶煊,这叶煊到底要搞什么鬼?
用丝绸、薄竹片,就能证明第三份药方的问题在后期遭到了修改?
此时的叶煊,并未理会众人的目光和他们心中的想法,他静静的打量着面前的两份药方,这两份药方分别是第二份药方、第三份药方
随即他缓声道:“其实,证明第三份药方确实是遭到了修改,很简单。”
“诸位也应该知道,当今我大明朝的墨水,所使用的原料吧?”叶煊看了看这群官员,文官都是笔杆子出身的,自然对于墨水原料也有所了解,但武将中很多就不知道了,叶煊也没有介意,随即简单届时了一下。
“当今我大明朝主流的墨水,名为松烟墨,其原料基本由松木烟灰、动物胶、中药组成。”
“松木烟灰,是燃烧的松木,譬如黄山松化成灰烬后,收集而成的烟炱,颗粒细腻,色黑而沉稳。”
“至于动物胶,则多用鱼鳔胶或牛皮胶,起粘合作用。”
“中药方面,选择麝香用来防蛀、冰片用来防霉、朱砂用来调色。”
说了这些后,叶煊又言道:“而通常皇室内使用的,则多为更加贵重一些的油烟墨,此同样也是以胶料制造而成。”
“陛下,臣当时书写所用的墨水,是松烟墨,还是油烟墨?”
叶煊这话语中没有隐藏其他的意思,而是单纯的发问,正常来说皇室确实是使用高端的油烟墨的,但随着他的了解,朱元璋也确确实实有着历史上那节俭的一面,使用松烟墨也有可能,他可不是神仙,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墨水当中的构造。
“松烟墨。”朱元璋淡声道。
群臣面面相觑,一个个都感到疑惑,不是证明第三份药方是否被修改的问题么,怎么扯到墨水原料的问题上了?这当中有关系么?
随着朱元璋的声音落下,叶煊点了点头,转身环顾百官,缓声言道:“不同时间书写的文字,在短时间内是有着明显光泽度区别的。”
“比如,同样的两个字,一个是一炷香之前写下的,一个是现在写下的,那么很明显刚刚写下的文字光泽度更高,也就显得更亮一些。”
“由于新的文字书写时,内部胶质并未氧化,所以其表面光泽度高;而旧的文字干燥氧化后,光泽减弱。”
“诸位,氧化这个词语,可能很多人并不懂得什么意思,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举个例子,金属生锈,就属于氧化现象,亦或者是食物腐烂、铜镜生锈等等。”
说到这里,叶煊请了两位锦衣卫上来,然后言道:“请两位,分别手持第二份、第三份药方,屹立于窗前,让两份药方正对光源。”
同一时间书写下的文字,光泽度不可能一点差异也没有,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的,但当时沐英所居住的太医院厢房,距离太医院药坊,至少需要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换算成后世时间,那就是三十分钟。
所以,若是后期文字遭到修改,那么光泽度差异感是很大的。
此时的两位锦衣卫,已经小心翼翼的手捧着药方,来到了窗前,朱元璋、太子朱标更是起身,也跟了上去查看,就连上方高坐的大理寺卿李仕鲁,以及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等人,也凑了上来。
其他官员,更是如此。
叶煊方才离得远,未能看清李仕鲁的样子,此时李仕鲁从上方走了下来,他才看了个仔细,这是一名老臣,面容苍老白发满满,眉宇间带着一丝倦意与谨慎。
对于李仕鲁这个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李仕鲁是当代的理学大儒,师承朱子学派,秉持“罢黜异端,独尊儒术”的理念。
他认为佛教“不事生产”“不敬君父”,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相悖。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召高僧宗泐、吴印入宫论法,赐紫衣袈裟,李仕鲁上疏称:“佛本夷狄之神,非华夏所宜崇奉。”
佛本夷狄之神,此话说的确实没错,因为佛教本身就不是中原的本土教派,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现在朱元璋却要尊崇夷狄之神,这很明显不妥。
朱元璋早年出家为僧,登基后虽抑制佛教过度扩张,但仍重用僧人参政,譬如僧录司掌管全国佛寺,李仕鲁担忧僧侣干政会破坏“士农工商”等级秩序,动摇儒家士大夫的统治地位。
也不知道为何,朱元璋对于佛教极为宽容,甚至偏向于喜欢了,早在大明朝刚刚建国不久,朱元璋就令人撰《御制佛教论》《心经序》,调和儒释道三教,但实质以佛教辅助教化民众,洪武五年更是建南京天界寺,敕封僧人为“国师”,并允许僧人免税、免役。
到了洪武十年的时候,全国寺院田产达百万亩,僧众十万余
,部分僧人借皇权兼并土地、逃避赋税,引发士绅阶层不满。
也就是这一年,将会发生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那就是李仕鲁谏佛!
这件事情和洪武四大案比起来,名气差了很多,但朱元璋因此事依旧怒杀了很多官员,洪武十五年,元璋欲召高僧智光入宫讲法,李仕鲁连上《辟异端疏》《请诛妖僧疏》,直言“佛法乱政,僧徒蠹国”。
朝堂上,李仕鲁更是公然与朱元璋对峙,他当庭掷笏于地,称“臣不能与妖僧同列!”,触怒朱元璋。
朱元璋一旦震怒了,可就真的不讲道理了,立刻命锦衣卫当廷杖责李仕鲁,李因年老体弱,受杖数十即亡。
李仕鲁之死引发儒臣震动,很多大臣继续上书抗议,朱元璋则不管不顾,无论谁抗议这件事情,尽皆杀死。
他为何这个时候想起来此事?那就是这件事情是士大夫阶层对于皇权扩张的又一次反抗,而现在他是皇长孙朱雄英之师,未来很快也将成为徐达的女婿,再加上自身的能力,估计官职很快就会提升,那么这起事件,很有可能自己也会被拉扯上去,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他也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了。
官场之中一步一个坑,今日想到李仕鲁未来惨死之事,倒是让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不然若是此事倒是真的牵连到了他,没有准备的话就不好了。
而且,他现在已经公然站在了所有大族的对立面,对方会想尽办法用一切时间来把自己拉下水,杀死自己;那么他必须提前考虑好,大族们是否会利用李仕鲁之事,牵扯到他身上。
心中这般思索时,所有官员都已经来到了窗前,那两份药方已经开始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了很明显的对比。
第二份药方,每个字的光泽度基本上相同,就算有差异,也不会太过明显。
第三份药方,‘三’这个字,很明显中间的那道‘横’,比上下两道‘横’,更亮一些!
有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只感到大脑发昏,整个人双眼漆黑,有的大臣更是心中一颤,知道他们这次彻底完了。
“都回到自己的原位。”朱元璋冷声道,然后他又仔细的观察了一番两份药方上的文字光泽度,随即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
“蔡闻,你现在有什么好说的?现在承不承认,是你后期修改的文字,多加了这么一横?”
蔡闻此刻心中确实有些慌了,向来淡定自若的他,从未想过面对这种死局,叶煊仍然能够翻身,不过他依旧躬身反驳道:“陛下,叶煊列举的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靠谱。”
“或许就是叶煊提前推测到了,会出现这种种事件,因此故意第二笔写的轻了一些呢?”
“亦或者...”
蔡闻继续争辩着,叶煊倒是满脸平静,他对于今日做了太多准备了,有着很多种方法能证明,这第三份药方就是遭到修改了,既然一种方法不行,那他就多拿几种来,看看能不能堵住这群人的嘴。
他现在还没有用丝绸和薄竹片呢。
这个时候,蔡闻还在继续说着一些话争辩。
可朱元璋已经用看死人一般的眼神看着他。
“来人,杖毙。”
踏踏踏...立刻就有膀大腰圆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冲了进来,手中持着水火棍,朝着蔡闻身上砸去,这让蔡闻脸皮子一抖,浮现出绝望惶恐之色,他刚想说什么求饶的话,就听到血肉噗嗤的声音传出。
砰!砰!砰!
每一棍落下,都让所有看着这一幕的官员们心中一颤,整个人彻底都麻木了起来。
朱元璋根本没有避讳这群官员,他就是让所有的人看清楚了,敢玩算计的人,死的有多惨!
蔡闻很快就被打成了一滩烂泥。
这般残忍的画面,对于叶煊而言,都确实有些无法接受,他心中浮现出了很多的不适,他可谓是连鸡都没杀过,更何况是看杀人了,还是这般残忍的活活用棍子打死一个人,方才那蔡闻还云淡风轻的和自己辩论着呢,转眼间就连脑袋都被打碎糊了。
“呕...”有的心理素质差的官员,当场就忍不住了,直接呕吐起来,叶煊其实心中也犹如排山倒海般,但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在洪武朝当官,这种景象其实未来还会遇到的,他最起码现在还没有看到那些同僚们的‘人皮’呢,那才叫做渗人呢!!
不过,老朱也确实是够果断的,也不给蔡闻继续辩驳的机会的,直接下令杀了。
蔡闻是个聪明人。
他很会抓住一个点。
那就是不断怀疑、不断假想,这样使得自己这边就算拿出再多的证据,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不管自己如何证明,蔡闻始终一句话就能打发了。
那就是[你叶煊已经提前算到了这一切,所以当时就是故意这么准备的]。
这可谓是先天立于不败之地了,但这种方法既聪明又愚蠢,你使用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不断频繁的使用,而拿不出真正的证据和有力度反驳的言辞,如何让群臣相信你
所说的话?你把朱元璋当成傻子呢?
本来今日之所以在大理寺会审,就是朱元璋准备杀些官员,让所有人知道谋划侯爵的下场是什么,朱元璋向着他,那么也就没有耐心继续听着蔡闻多说什么了。
其实还是那句话,这起案件最终谁被杀死,还是要看朱元璋想杀死谁;若是朱元璋准备弄死自己的话,哪里会给他证明清白的机会?哪里会让他一个小小的太子宫右春坊来这里和百官辩驳?
“这倒是让我,白准备那么多东西了...”叶煊原本想的是,这个蔡闻既然是个难缠的人物,那他就多用几种方案证明药方遭到了修改,利用各种科学方法、物理方法,证明这一切太简单了。
谁知道,老朱都没有给自己表现的机会。
直接给蔡闻就弄死了。
“把太医院的医官,全部带来。”
朱元璋让人清理了清理地面,然后道。
闻言,立刻有人着手清理,动作很快很迅速,不多时整个地面就一尘不染,谁会想到方才这里活活用棍子打死了一个人?
医官们被带了过来,朱元璋的记忆力很不错,虽然他不知道这群医官中,都叫什么名字,但昨日哪些人跟着蔡闻,他可是看的一清二楚。
“你,出来。”朱元璋指了指一个人,那名医官心中一颤,身躯发抖的走了出来随即就听到朱元璋那冷漠不含感情的话音,“给咱摔死。”
医官吓得身子一软,就这么直愣愣的躺在地上,可锦衣卫不会管你害不害怕,四五个大汉把这医官举了起来,然后用力的向着地面上砸了下去,一次两次自然摔不死人,但多来几次就好了。
很快,血就染红了大理寺卿。
朱元璋随即又陆陆续续的点了几个人,犹如阎王点卯般,点到谁,谁被摔死!这一幕让群臣战战兢兢,一个个心中害怕极了。
陆续杀了一批人后,医官并没有全部被杀完,除了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中的医官,和信任叶煊与戴礼的医官外,还有寥寥几个人,这时朱元璋淡声问道其中一人:
“你知道,西平侯被害之事,到底是谁策划的吗?”
群臣中,已经有人害怕了,他们很想逃离这大理寺卿,但却逃不掉。
“我,我我我...我只知道兵部侍郎王志,这两日和蔡闻走动频繁...”
此言一出,百官当中,王志彻底慌了,他立刻站出来言道:“陛下,此人诬陷臣,臣这段时间正在处理屯田之事,岂能有时间和蔡闻走动?”
而朱元璋,却并不想听王志解释,他随即道:“杖毙。”
锦衣卫立刻举起水火棍,任凭王志如何反驳也没有任何用处,扑通扑通几棍之下,王志就彻底咽了气。
叶煊静静的看着这一幕,王志到底参没参与这件事情,现在是无法确定的。
估计朱元璋也无法确定。
正常来说,纵然是朱元璋也不可能任由这名小小医官随意咬人,就大开杀戒的。
王志之所以死,完全是因为之前的科举舞弊案子,此人是淮西派文官大族中的人,根据锦衣卫的调查其明确参与、制定了科举舞弊之事,在朱元璋眼中这个王志早就是个死人了。
朱元璋很想杀了王志,但由于想推行一条鞭法,和大族们做成交易,暂且收起了屠刀,但这不代表朱元璋心中的杀意消失了,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得不罢了,但心中想杀的人天天在自己面前蹦跶,朱元璋心中自然憋着火气。
本来就准备弄死王志,早晚此人也是被杀的,现在正好医官指出了他,那就顺便杀了便是。
“还有礼部左侍郎郑范...”
“右通政使于善祥...”
这医官陆陆续续指出了几个人,朱元璋大部分都选择当场杖毙亦或者活活摔死,只有少数寥寥几人,朱元璋决定暂且押入诏狱内。
因为这几个人,根据朱元璋从锦衣卫搜集到的消息,确定他们几人并未参与到科举舞弊案,因此暂且关押入诏狱内,等着查查西平侯沐英被害一事是否和他们有着关联,若是有的话再杀也不迟。
没有的话,就放了。
叶煊此刻能看明白朱元璋的举动,不得不感叹朱元璋的心真黑啊,他把两起案件相当于‘暂时合并’在一起杀人了,这就相当于其中可能有些官员,是没有参与到谋害西平侯沐英之事的,但由于他们之前参与到了科举舞弊案中,被朱元璋借助这个机会,顺手杀死了。
而哪怕杀了这么多人,很多官员记恨的也绝对不是朱元璋,而是自己。
这就是明朝洪武时期的党争。
当然了,说句实在话,其实这群官员心中最深处,哪里看不清楚这一切?是他们心中不恨朱元璋吗?实际上恨得牙之痒痒!看看汉朝、唐朝、宋朝,以及那些半统一的王朝,哪个朝代像明朝这般疯狂屠戮官员啊,谁能不恨朱元璋?只不过是不敢恨而已!
所以只能被动的,把仇恨转移到自己的敌人。
其实读书人中
,小人也是最多的,朱元璋现在还活着,没有人敢记恨朱元璋什么,但等朱元璋死了,看这群文人以及他们的后世子孙,怎么搞朱元璋的子孙的,看他们怎么抹黑朱元璋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被揭发出来,不到一会的时间,就有人惶恐的跪在地上道:“陛下,这些都是工部尚书薛祥指使的,臣若不同意,薛祥就要罢黜臣的官职啊!”
“臣举报吏部尚书王景...”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官员把薛祥、王景这两位六部尚书给供了出来,群臣彻底变色,能涉及到六部尚书这一级的官员,已经不是小事了啊。
薛祥、王景两位六部尚书面容颤了颤,沉浮官场多年他们起码现在还能保持着冷静,刚想辩驳什么,却听朱元璋言道:“关入诏狱内,给咱拷问清楚,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
一句话。
根本不给两位六部尚书解释反驳的机会。
两人就这么被拖了下去。
随即朱元璋又冷声言道:“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咱知道,有的大臣还没有被供出来,呵呵...咱会让锦衣卫把此事调查的清清楚楚的,给西平侯讨个公道!”
说了这些,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说了两件事情。
“传令各地藩王,十日后前来京师,参与皇太孙册封大典!”
“另外,太子宫右春坊叶煊,兼任通文殿大学士,正五品,负责一条鞭法的推行之事;同时兼任皇长孙老师。”
群臣低首,对于朱雄英殿下将要被册封为皇太孙,这件事情他们早就有所耳闻了,可没想到叶煊被任命为通文殿大学士,皇宫里哪有通文殿?
倒是有华盖殿,武英殿等殿,通文殿根本没听说过啊,但他们却知道京城内有着‘通文院’这是负责一条鞭法推行的临时官员工作地点,看这样子,陛下是准备彻底将一条鞭法确认为国策实行了,通文殿大学士都出来了。
更让群臣心中惊讶的是,叶煊成为了皇长孙老师,这就代表着叶煊将彻底与众不同了,依陛下和太子殿下对皇长孙的看重,未来皇长孙继承皇位,是板子上钉钉子的事情,未来叶煊终究会飞黄腾达啊...
随即,众臣也就退下了,他们各自心中惶惶,有着担忧,谁也不知道今日这件事情,陛下还准备杀多少人才罢休,眼下已经有两位六部尚书,五位六部侍郎遭难了。
叶煊准备直接前往皇宫外的通文院,查看今日滕毅、范敏的一条鞭法推行情况了,顺便回家一趟,把一些糖品制作方式交给母亲,可刚走没有两步,就见锦衣卫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言称朱元璋让他到乾清宫一趟。
他只能折返回去,等他到了乾清宫后,就看朱元璋面前摆放着一张地图,地图制作的很精细了,不过在叶煊眼中倒是粗糙的很,等到叶煊进来了后,朱元璋并没有提方才案件审理的事情,而是指了指地图上的某片群岛:
“给咱讲讲,这倭国怎么打,又如何打?”
“还有,你提过两种获取白银的方案,勘合贸易是什么意思?还有这灭国绝裔,咱只是想要些白银而已,用得着这么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