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恢府内。免费看书搜索:找小说网
夜色清冷,两人相对而坐。
“神医,天花病?薛尚书莫不是在说笑。”徐恢摇了摇头道,表示并不相信此言。
可薛祥却很笃定的道:“我这话并非虚言,偌大太医院都知道此事。”
“太医院院使戴思恭,前段时间因皇长孙的病情,而被陛下责罚关入昭狱,此事想必徐侍郎应该听说了吧?”
徐恢若有所思,他倒是知道这事,太医院这个部门虽然权力不高,但医者历朝历代都是受人尊敬的,这年头谁还没有个大病小痛的?特别是他这类上过战场的,更是浑身是伤。
“就在戴思恭被下狱后不久,其子戴礼拿出了治疗天花病的药方,同时陛下也相信了。”
“据闻,皇长孙的状态恢复的不错。”
“侯爷的痨瘵之病确实难以根治,但徐侍郎想一想,天花病都能治疗成功,更何况痨瘵之病了?若能求得这位神医出手,想来侯爷也不能饱受痛苦了...”
看着薛祥这番诚恳的样子,徐恢半信半疑。
不过,他很想请这位神医出手。
就算不信又如何?试试嘛,万一能治疗好侯爷的病呢?岂不是能缓解侯爷的痛苦?
这也能让侯爷清楚,自己哪怕身在京城,也没有忘了曾经的大哥,昔日的将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他被牵连到了科举舞弊案中,而今京城内士子哗变舆情肆意,范敏、滕毅两位主考官很有可能活不下去了,他位列八位同考官之一,很大概率也会被治罪,弄不好就要被杀头。
这种情况下,若是能让侯爷出面求情的话,或许能够活下来。
沐英将军和陛下的感情,身为最亲近的下属,徐恢太清楚了,八岁的时候沐英将军就被陛下收为养子,视如己出,更是马皇后亲自抚养长大的,从小到大也是陛下亲自教导沐英读书习武。
将军不仅和陛下关系感情非同寻常,更是自幼与朱标一起长大,两人情同手足,沐英称陛下为‘父’,称马皇后为‘母’,当今天下谁有这份殊荣?
平定云南后,陛下又让沐英将军镇守云南,由此也能看出来陛下对于沐英将军的信任,陛下又授予其云南军政全权,无需请示朝廷,这在整个大明都是非常罕见的。
徐恢心中思索,若是沐英将军能出面为自己求情的话,那么此次科举舞弊案他是绝对能够活下去的。
“敢问薛尚书,这太医院院使戴思恭家在哪里?我准备亲自登门拜访,见见那神医戴礼。”
从薛祥的话语中,徐恢理所应当的认为天花病治疗方法是戴礼提出来的。
闻言,薛祥笑了笑,摇头道:“去戴思恭家中并没有太大用处,实际上这天花病治疗方法,根据我等的了解,乃是贡院考场内的一位誊录官提出的,名叫叶煊。”
“徐侍郎担任此次科举考试中的八位同考官之一,想来也认识这位叶誊录吧?”
说是这么说,但薛祥也不确定徐恢是否认得叶煊,毕竟目前[抑制土地兼并方案]的解决方法中,只有很小的概率是叶煊提出来的。
“叶,叶煊?”徐恢不确认的问道,他下意识的想到了什么。
那一日,随着叶煊提出众多考题后,考官们都认为此次能够活下来了,心情很是不错,他们随即也开始研究叶煊重新拟定的这十道考题。
而当他们看到第十题的时候,皆感到疑惑。
[题十:天花病和肺痨病,始终是难以攻克的疾病难题,请根据例一天花病解决方案、例二肺痨病解决方案,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药方。]
这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关系?他觉得这道题放在科举考题中不太适合,于是去见叶煊,并且提出置疑,最终两位主考官提出让医者们来亲自检验一下。
当时,太医院副院使王履第三子王衷,明确否认这种治疗方法。
至于那个戴礼,自己倒是没有特别注意。
难不成,是戴礼相信了叶煊的治疗方法,私下里求见叶煊,然后将此法带入宫内治疗皇长孙?结果这法子还真的有用了?
估计,当时事情就是这样的。
联想到整个事情的顺序后,徐恢只觉得心脏砰砰的跳,这叶老弟也太不是人了吧,怎么连医病救人都会,连天花病都能攻克了?
徐恢记得清楚,当时他还想过,若是叶煊能够治疗好天花的话,那么侯爷沐英的痨瘵之病或许也能治疗,没想到当日无心之想,今日竟然要成真了。
“叶煊,叶煊,我立刻去见他,求他出手!”
想起沐英那饱受痛苦的样子,徐恢就感到心痛,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也需要立刻见见叶煊,请他出手,治好侯爷的病。
“等等,现在叶煊可是居于宫内,负责和戴礼共同治疗皇长孙的病,岂是那么好见的?”
“我的意思是,不如私下里求见陛下,请其同意。”薛祥建议道。
闻言,徐恢下意识点头,确实如此,随即他起身,朝着薛祥恭敬行了个大礼:“多谢薛尚书,此间事了,徐某定亲自登门携礼拜访!”
“哈哈,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薛祥灿烂一笑,摆了摆手,也不多留,离开了徐府。
仆从提灯,月色熙熙,薛祥步伐稳重,看着前方。
“区区一个誊录官,也需我亲自出手,他们倒是太过于谨慎了。”
“也罢,也罢,谨慎些总是好的,不清理掉他们,总是心中难安啊...”
........
夜深人静。
秦淮河东岸,叶氏铁匠铺子。
叶庸半靠在院落中的椅子上,时而看着天亮的星星,时而环顾周围的铁具,时而偷偷的打量着门口外那百姓惧怕的锦衣卫。
今日,他们夫妻俩从诏狱中释放了出来。
想到那诏狱的暗无天日、阴暗潮湿,叶庸只感觉自己仿佛做了一个无比可怕的梦,对于他这种没有任何见识,从小平庸的小小工匠来说,当他被关押入诏狱的那一刻,连死的心都有了。
彻骨的绝望。
虽说诏狱内的人对待他们夫妻两个还不错,甚至牢房都特意给打扫了一番,更是有锦衣卫的人时常进来安慰他们,可他依旧感到害怕、惶恐,此番从诏狱内被释放了出来,他才感到浑身的压力尽散。
“回屋子里吧,外面凉。”王氏脸色较为憔悴,诏狱内的生活哪怕有着锦衣卫的照顾,也并不好过,她走出房门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凉气,不自主的身子一颤,道。
“你说,煊儿真的如那位锦衣卫官爷说的那般,是国士之才么?”
叶庸坐在院子里,琢磨的就是这件事情,朱标让毛骧将叶庸、王氏夫妻俩从诏狱中放出来的时候,特意嘱咐了,可以让他们知晓入狱的原因、出狱的原因。
毛骧也和夫妻俩说过了。
“我也不知道,煊儿从小就和你学习木匠活,现如今锻铁还有些笨拙呢,怎么可能是国士之才...”
王氏似在回应着叶庸,也似在自言自语,她也不相信叶煊有国士之才,但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可能真的就不同寻常,这可能源自于母亲对儿子的期盼吧。
“官爷不可能骗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这件事情看起来是真的。”
叶庸叹了口气,他又偷偷打量着一眼门口那巡视的锦衣卫,这群锦衣卫是专门负责来保护他们的,据那位领头的官爷说,这是当朝太子特意嘱咐的,当时听完可把他给吓坏了。
像他这种下层人,别说太子了,平日里连最普通的九品官都没资格看一眼,现在儿子竟然能跟太子混到一起了。
而且太子好像很看重叶煊的样子,连他们的安全太子都考虑到了,特意派遣锦衣卫来保护。
“睡吧,说不定过几日,叶煊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问问,也就清楚了。”夜已经深了,看着叶庸苦思的样子,王氏不由得露出微笑,过来拉着他的身子,硬是朝着屋子里拽。
......
还未至清晨,叶煊就已经早早醒了,这个时间起床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是困难的事情,按照后世时间算的话现在才三点啊,不过也该起来了。
他需要早早的到春和宫,去和戴礼检查朱雄英的情况,安排每日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老朱这个时间点,也会到春和宫来一趟。
他今日需要和老朱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回家一趟,昨日朱标下令让毛骧将父母从昭狱中带出来,现在父母在家内,他们的安全自然是没有问题,不过肯定心中充满着很多疑问。
同时他们也在担忧着自己,尽可能的回去看看吧。
洗漱完毕后,叶煊觉得神清气爽,十六岁正是浑身是劲的年龄,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成年人了,他步伐匆匆,有着老朱赐下的令牌,一路畅通无阻。
到了春和宫,叶煊发现戴礼来的比自己还早,两人透过窗户看了看熟睡中的朱雄英,发现状况恢复的很不错,随即开始盘点今日的药物。
没过多久。
朱元璋来了。
自从皇长孙朱雄英病重后,朱元璋和朱标每日朝会开启前,都会来到春和宫一趟,这个叶煊是知道的,不过今日他却发现,父子俩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
这两人他都认得,一人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另外一人,是吏部侍郎徐恢。
徐恢,怎么今日突然跟着朱元璋父子两人来到春和宫了?
“起的倒是挺早的。”朱元璋打量了叶煊一眼,慢悠悠的道,随即就趴在窗户前,看着自己的乖孙朱雄英。
身后的徐恢,下意识的低头,没有去看叶煊,心中却很是震动,果然如那薛祥所说,叶煊现在和戴礼共同负责治疗皇长孙朱雄英。
叶煊这小子,医道方面也这般擅长?
看来,侯爷有救了。
同时让徐恢更加惊讶的是陛下对待叶煊的态度,这些年来陛
下已经不再对大臣这般热情了,唯一带着善意和气说话的,也就是徐达、李善长、汤和等功臣了,至于其他臣子,从来都是冷冷淡淡的,陛下这般语气态度,证明很看重叶煊。
叶煊,当真要冲天而起了。
“你们两个候在外面。”看望完朱雄英,看着朱雄英脸色红润、呼吸匀称,朱元璋心中满意极了,于是摆了摆手,赶徐恢和毛骧出去。
等到两人离开后,朱元璋这才看向叶煊,道:“咱这段时间让臣子们商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使用方法,以及到底选用哪条制度。”
“这两条制度也是你所提出来的,咱现在想听听你的看法。”
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打击土地兼并这件事情很上心。
这和叶煊所想的一模一样。
封建王朝中,皇帝就是天生的大地主,可以说很多朝代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些朝代是不愿意打击土地兼并的。
也不敢。
但老朱敢,并且历史上在洪武初期,曾经不止一次尝试过。
也就是,尝试利用均田的方法,压制、打击土地兼并。
比如制造鱼鳞图册,来进行全国性土地普查,详细登记每块田地的面积、地形、所有者及四至边界,绘制成册,形如鱼鳞,故名,其目的:打击豪强隐匿土地,确保税基公平。
《明史·食货志》:“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丈量田亩,编为鱼鳞图册,以抑兼并。”
还有黄册制度,这是十年一修的户籍档案,将人口与土地绑定,按户征派赋役,为的就是防止逃税漏税,确保“人丁地亩相符”。
《明会典》:“黄册以户为主,详列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
洪武五年,朱元璋更是做了一件很不得了的事情,那就是规定功臣赐田上限,譬如公侯限百顷,禁止公侯无限制的获得土地。
这些,都是朱元璋打击土地兼并的实际表现。
可最终都失败了。
明朝初期,士族大户的力量是非常雄厚的,同时明初土地私有制已根深蒂固,譬如江南豪族势力庞大,再加上明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能执行这些政策已经殊为不易了,更何况是彻底打击土地兼并。
深知朱元璋拥有打击土地兼并的想法和决心,以及朱元璋本人乾纲独断的能力,叶煊这才在十道考题中的第一题,就提出[打击土地兼并的解决方法],心中思索间,叶煊立刻言道:“若非要挑选两条制度的话,那么首选[摊丁入亩]制度。”
“不过...若是陛下有决心,敢于发动战争的话,那么[一条鞭法]制度将更适合我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