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95章 好诗,好诗

也未曾多想。!狐*恋·雯_学_ ~免?肺_越′独,

叶煊缓步向着徐达府邸门前走去,镇守大门的侍卫,自然认识叶煊,毕竟今日寿宴上叶煊舌战群臣,更是把郑尚书都差点给说死,谁人不知?

同时哪怕他们这些侍卫,也知道徐妙锦将要嫁给叶煊,这是圣上钦定的婚事,自然更不会阻拦叶煊进徐府了。

“叶先生,还请先至小亭,等稍后家宴开始,会有人带路的。”

侍卫道。

闻言,叶煊点了点头,看来他来的确实有些早了,家宴还没开始?

不过也好,起码不会出现人家等他的场面,他这个当女婿的,等等也无妨。

叶煊本来以为,自己就是到小亭中看看风景,喝喝茶,等着家宴开始就可以了,却未曾想到这小亭中聚着不少人。

其中,有男有女。

年龄方面,看起来和自己都差不多。

若猜测不错的话,应该就是这群功臣子弟和二代们的聚会了。

叶煊和年轻一代的功臣弟子打交道的次数很少,自从踏入到官场中以来,始终都是和老家伙们斗智斗勇,而今看着这群年轻人,才发觉原来自己也不算太大啊。

他,还是个少年。

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年龄。

方才那侍卫让自己在小亭中等待,既然如此哪怕亭台中有着不少人,他也不会退去,就向着那里而去,不过走的越近,他也听到了那些年轻人的声音。

似乎正在,吟诗?

唐诗宋词,那些年轻人口中的诗词自己耳熟的很。

这倒是让叶煊脸色顿了顿,该不会一会会出现吟诗的场景吧?让自己吟两句?他是万万没有这种想法的,感觉意义不大。

也不想成为什么所谓的诗人。

这东西确实很了不得,但在政治舞台上完全没有用,比如唐朝时期的李白,其纵然是千古诗仙,可他在那个时期,却在官途上郁郁不得志。

“咦?这位,莫不是叶先生?”

忽的。

众年轻人的交谈声静了许多,其中有一人高马大,长相容貌极其英俊,就连叶煊自认为也稍显逊色的年轻人,站起身来,隔着老远对着叶煊拱手。

叶煊见对方态度很友好,也同样拱了拱手:“在下正是叶煊。”

“不知阁下是...”

看对方的年龄,和自己大差不大,估计也就十六七岁罢了,但对方这气势可了不得,绝对是高门大户出身。

“哈哈,在下李景隆!”

叶煊目光微闪,顿时了然,原来大明战神李景隆。

这可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没他朱棣估计都赢不了。

不过,这李景隆可能确确实实是个废物,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人家就是朱棣的人呢?

本来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就是因为军队力量支持他,以他为首抗衡朝廷中的文官力量,而李景隆可是货真价实的军队中人,那么李景隆失败完全可以解释了。

怪不得,此人面容英俊呢,历史上的李景隆可是以容貌俊伟著称的。

现在这个时期,李景隆是没有任何官职的,虽然其父李文忠是开国功臣,但这个时间节点,李景隆也才十七岁罢了,大多数都是以“勋卫”身份随侍朱元璋或参与军事见习。

不过很快李景隆就不得了了。

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去世,年仅十九岁的李景隆将继承爵位!

“原来是曹国公之子,久仰...”叶煊再度拱了拱手。

他和人家没仇没怨。

自然也不可能显得过于冷淡。

在官场中,这种说话方式是必须的,不然显得自己也太那啥了。

“来,过来坐。”李景隆显得很热情,直接走了过来揽着叶煊的肩膀,叶煊倒是也没有拒绝,向着亭台中走去的过程中,他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燕王朱棣。

也对,今日家宴朱棣怎么可能不会来呢?这可是徐达的大女婿。

来到亭台中,叶煊也没有客气,直接坐下,他发现燕王朱棣这个时候闷闷不乐,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而李景隆显得很热情,给他一一介绍起来这里的功臣二代。

叶煊依次点头,态度不温不火。

这里的功臣二代确实不少,徐达的三个儿子,徐辉祖、徐膺绪、徐增寿;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卫国公邓愈之子邓镇;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冯诚;颍国公傅友德之子傅忠;信国公汤河之子汤鼎。

还有一些侯爷的子嗣,比如蓝玉的儿子蓝斌、唐胜宗之子唐修、韩郑之子韩远等等。

叶煊这个百姓出身的,倒是显得格格不入,可叶煊的气场却不弱于这群人,这群家伙的老子叶煊都能制服,更何况是儿子辈分的了?

叶煊目光并未放在这群功勋子弟上,很快他就看了一眼不远处,许多花季少女聚在一起,似有意无意的打

量着这边,叶煊感觉,徐妙锦就在这里。

哪个是?

不经意间,叶煊注意到了一个女孩的眼神,那眼神看了自己一眼,又小心翼翼的收了回去。

连头都转了过去。

羞涩么?

徐妙锦现在才十五岁,确实不好意思也正常。

叶煊在想,是否找个机会和徐妙锦聊聊?别看他在政治官场上呼风唤雨,可在面临男女这方面的感情上,就像是个新兵蛋子。?看,书.屋·晓·税′王¢ ,毋`错¨内!容*

“叶春坊。”

这个时候,忽然李景隆开口了,他面带笑容道:

“我等方才正在吟诗做句,不知道叶春坊可有兴趣?”

吟诗?

做句?

叶煊立刻想起来了,方才他听到了这群功臣弟子,不少人在吟诗。

真有意思。

这群功臣弟子,父辈们都是军功出身,在战场上厮杀血战,最终才获得此番功名。

可后辈子弟中,却喜欢上了吟诗?

怪不得。

明朝功臣二代中,几乎就没有几个出名的,唯一有名的就这李景隆了。

这可能也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有关,他们的父辈那个时期,想学文也根本学不起,一个比一个穷,只能入伍参军,获得功名。

而到了他们现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大明朝现在已经安定了,也不需要他们打仗了,那自然而然学文就更好了,同时他们的家族也有足够的资本。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武将们并非是傻子,一旦他们是平民百姓层次,踏入到这高权力食肉阶级层次中,自然也会想着家族延绵、千秋万代,可这古往今来,千百年的世家往往都是文官高官辈出,可曾见过武将高官辈出的?

那不早就让皇帝老子给灭了?

从武勋家族,逐渐演变为文臣世家,这是时代大势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他们肯定也能看出来随着大明的渐渐稳定,武将地位未来终究是无法和文臣相比的。

未来这大明朝的天,依旧是文臣做主。

不过叶煊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群功臣们小的时候没条件学问,现在自己立功了,有条件了,自然不想让子嗣们成为文盲,亦或者跟他们一样去那危险的战场,他们立下的功劳已经足够多了,也不需要子嗣们再当将军立功了。

再立功,就不得了啊。

“唐诗宋词,我倒并不是很了解。”

叶煊想了想道,他觉得自己倒是不该劝说这群功臣子弟,虽然说原本历史上,功臣们最终还是被老朱清理了,可现在看来,这群功臣子弟堕落下去学文吟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谁让老朱是皇帝啊。

“啊这...”李景隆脸色顿了顿,吟诗其实是小道而已,但以叶煊的能耐,诸多国策皆能定夺,却不擅长唐诗宋词?这有些让他意外。

随即李景隆豁然想到了什么。

或许不是叶煊不擅长,而是叶煊很擅长,但现在心思却飘向了其他处呢?

他眼神扫了扫,远处正在和其他少女一起叽叽喳喳的徐妙锦,看这个时候徐妙锦只敢有意无意的撇着这边,偷偷的打量着叶煊,他立刻就明白了。

这两个人,完全是没经验的新手啊。

明明都已经被陛下定下婚事了,可现在连看对方,都敢偷偷打量,叶煊这个大老爷们也是这样。

这怎么行?

虽然,他和叶煊并没有什么交集,但自己和朱棣可是好兄弟,和朱家也是有亲戚的,他的父亲曹国公李景隆是当今陛下的侄子。

叶煊未来娶了徐妙锦,这也相当于和他有了亲戚。

大家都是一家人!

看来叶煊对于女人这方面,是真的半点经验都没有,就在这里干杵着?

嗯,自己得出手了。

“害。”

“我等皆在此吟诗,欢庆今日魏国公的寿辰,叶春坊不参与,这就有些不好了。”

“我看不如这样。”

“这里,男女数量接近相同,不如由姑娘们做诗‘上半首’,而我等做下半首。”

“最终,看看到底是哪位公子对的下半首诗最好,姑娘更喜欢哪下半首诗。”

“若是诸位都公认乃是绝对,姑娘们也满意的话,就互相约定,中秋灯会,共逛灯会,如何?”

闻言。

所有人眼神都为之一亮。

这个主意好啊。

在这里汇聚的,大多数都是功臣二代,有男有女,而基本年龄都是十五岁到十八九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对异性感兴趣的时候。

若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这岂不是好事?

至于姑娘们,心中也大约是这种想法,她们对于感情方面表面上表现的很羞涩,可这个年龄也是最渴望的时候,同时也是最纯粹的时候。

谁不喜欢,和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高八斗

、相貌英俊的功臣子弟,一起逛逛灯会?

嗯,比如...

李景隆!

这里,几乎六成以上的姑娘,暗中都对李景隆充满着兴趣,没办法任何时代都是看脸的,单看容貌的话李景隆确实压倒了所有人,而李景隆的身份也不低,更是性格豪爽,做事可靠。

在这个年龄段,他可谓是少女心中的情人。

叶煊听着李景隆这个建议,心中不由得思绪涌动,李景隆此举是为了?

有两种可能。

一,这是为了自己好。

他刚才注意到了李景隆的眼神,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徐妙锦,发现两人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注视对方,因此产生了帮助他们两个的想法。

这就是‘好兄弟’的做法,不可多得的好兄弟!

因此李景隆才产生了这样一个注意。~卡,卡^暁\税~王~ ¢埂/欣·蕞*全~

打个比方。

徐妙锦提了上半首诗。

她所提的这个诗,还是需要仔细斟酌的,绝对不能太简单了,若是太简单的话,那岂不是谁都能答上来?

但也不能太难,太难了叶煊答不上来该怎么办?

也就是,这个上半首诗,必须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还需要叶煊这边给出一个绝对,才能过关。

这就考验这两个连话都没有说过一次,甚至都还没看清对方具体样子的少男水女的心有灵犀了,以及两人的才华!

当然,对于叶煊难度更高。

因为他必须保证,自己对出一个碾压所有人的‘绝对’,这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也能让徐妙锦满意。

不然的话,那就有些丢人了。

可叶煊心中清楚,所谓的绝对根本难不倒他,而李景隆绝对也是这么想的,在李景隆眼中自己能年纪轻轻创造出这么多国策,那些老狐狸大臣也根本斗不过自己,对于自己而言所谓的对诗,根本不是难题。

所以李景隆才提出这样一个游戏。

可换个层面讲,如果这个时候叶煊脑子里想的是政治斗争,把和用来和老狐狸们斗智斗勇的想法搬到这里来,那李景隆的想法就有待商榷了。

其未必是带着好意而来!

因为方才,李景隆询问自己是否参与‘吟诗做句’中,自己已经明确表示,他不擅长这个了,可李景隆却要提出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来。

这不纯粹分明是来恶心自己的?

自己言称‘不擅长吟诗做句’,而李景隆建议了一个这种的活动,那到时候徐妙锦提了上半句诗,自己答不上来,或者其他二代弟子答上来了,这不给他恶心的要死?他也彻底丢人了。

自己的女人,却要和其他人中秋共赏灯会?

到底是哪种想法?叶煊这个时候基本上确定,李景隆是带着好意而来的,对方不过十七岁,这个年龄段很难拥有如此的心机,而且不管从利益角度、阵营角度等等方面来看的话,李景隆也没有必要选择与自己为敌。

“坏人的千番算计,不如蠢人的灵机一动...”叶煊忽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若是自己真的不擅长做诗的话,李景隆这一手可比那群老臣厉害多了,能给他恶心死。

不过幸好,他压力不大。

“我觉得,景隆兄这个建议不错。”

“好好好,我正有此意!”

“大家都没有意见吧?”

其他的人,心中可没有李景隆和叶煊那么多想法,他们纯粹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同时也打着姑娘们的主意,既能吟诗做句,又能在佳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才华,更有可能中秋灯会和佳人一起共赏,这简直是好事都堆到一起去了。

其实,很多人早已经暗中有相中的了。

但,是没有人对徐妙锦打主意的。

因为徐妙锦本身就很少出现在京城中,其大部分时间都和魏国公徐达在北平,也就是因为今年徐达回到京城,这才渐渐的在京城中露面,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谁都知道朱棣追求了徐妙锦很久,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对徐妙锦打主意?

就算他们是功臣子弟,也不敢得罪燕王啊,而且这燕王还已经是徐达的女婿了,这就相当于得罪燕王的同时,还有可能得罪开国武将之首,魏国公徐达,得罪这位他们老子的大哥!

也就是说,其实原本正常情况下,叶煊和徐妙锦的事情,也是会遇到很多脑子不好的功臣子弟麻烦的,但朱棣这个‘大好人’,已经把那些全部阻挡住了。

“那就开始吧。”

李景隆脸上带着浓郁的笑容,看来今日这事算是成了,他从未想过叶煊连诗句都对答不上来,在自己的帮助下,叶煊和徐妙锦也就彻底的熟悉了,这叶煊未来和他的关系还能得了?

恐怕得把他当成这辈子最重要的兄弟。

估计等回到家,老子李文忠还得夸夸他!

“我先来。”这个时候,一道轻灵的声音响起,只见少女中,一个穿着绿

色花袍的女孩站了出来道。

“姐夫!”这个时候,叶煊身边忽然凑过来一个小身影,叶煊抬目一看,发现竟然是徐增寿,徐达的三儿子。

这么快,就叫上姐夫了?

“姐夫,这个是定远侯王弼的女儿,名叫王漱...”

徐增寿现在十四岁的年龄,虎头虎脑,小声的道。

叶煊不忍露出笑容,原来徐增寿这是怕自己不认识他们,来给自己介绍来了,真是个机灵的小家伙。

不过,定远侯王弼他见过,身材魁梧体格彪悍,和一头牛一样,但这女儿倒是亭亭玉立。

“银河倾落碎星辰,孤雁穿云月半痕。”

“风摇竹影千层浪,一盏寒灯照客魂。”

见王漱思索片刻,缓声道。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立刻就有功臣子弟不忍叫好道:“好诗,好诗啊!”

同时,许多功臣弟子也都纷纷附和起来。

叶煊终于见到了,这个时代的舔狗是什么样子的了,任何时代都有舔狗,而舔狗无关于身份、地位、财富、

“王姑娘这首诗,仿若天人所创!在我看来,此诗以「天地人」三重维度勾连夜色,星河孤雁化作天象,银河如瀑碎星,暗喻宇宙苍茫;孤雁划破云层,月如刀痕,写尽漂泊者与浩瀚天地!”

“竹影千浪化地景,风动竹影化海,将静夜虚化为流动的幽暗潮汐,暗藏「夜如深海」的窒息!”

“寒灯客魂写人心,末句骤然收束于人间灯火,一盏孤灯与天穹星河形成荒诞对比,照见行客魂魄如风中残烛,明暗不定。”

说话的是信国公汤河之子,汤鼎,他侃侃而言道:“这诗不直言「孤寂」,却借星碎、雁孤、竹浪、灯寒四重意象,叠出夜色中流动的苍凉。尤其「月半痕」三字,以缺月喻心魄残缺,冷峭中透出诗眼啊!真是好诗!”

叶煊看着汤鼎这般样子,已经确定了,嗯,这个家伙就是舔狗。

这特么也太能吹了。

不过,王漱所做的这首诗,确实不一般。

可谓是淋漓尽致的彰显出了,大家的文化修养和文学能力。

虽王漱是武将家族出身,父亲是定远侯王弼,可其所受的教育已经足以和文官大族相同了,能做出来这种诗,自然正常。

接着,就有功臣弟子开始吟诗,准备做诗回对。

“我这首对仗诗,倒是和王姑娘绝配,听我慢慢吟来!”

“金乌高耀朗乾坤,群雀喧林日满轮。”

“花映湖光浮锦绣,千重笑语绕行人。”

这名功臣弟子,乃是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

这年头,哪怕这群小辈,互相之间也有着关系亲远,郭镇刚刚提完诗,就有人不禁言道:“好诗,好诗!”

叶煊看着这一幕,差点笑出来,合着全是好诗是吧?

“好诗?呵呵,哪里好?”

汤鼎忽然不乐意了,看着这个小子,不过那人同样是功臣弟子,毫不畏惧,诞生道:“这两首诗可谓对仗工整,以‘金乌高耀’对‘银河倾落’,太阳对银河,‘高耀’与‘倾落’形成反差,‘群雀喧林’对‘孤雁穿云’,热闹的群雀对孤寂的孤雁,‘喧林’与‘穿云’再次对应,难道不是好诗?”

“更是有着‘花映湖光’对‘风摇竹影’,明丽花湖对幽暗竹影,‘浮锦绣’对‘千层浪’!”

“在我看来,郭兄此诗,可谓是那唐朝的李白都未能与其相比,此诗以白昼的炽烈生机反衬原诗的寒夜孤清,金乌朗照下,群雀喧林、湖光浮锦、笑语盈路!我从诗句中看到了喧腾的世俗烟火气,与原诗中‘孤雁’‘寒灯’的遗世独立形成绝对反差,构成‘昼与夜’‘众与独’‘暖与冷’的对立!我,从未见过有如此惊讶世之诗!”

那人脸上露出浓浓的敬佩之色,仿佛这诗就是神仙所创的,闻言汤鼎越听越不高兴。

“你是真的一点也不懂诗!”他不禁道。

叶煊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这群家伙果然是一言不合,可能就要吵起来了,虽然已经从文了,但有些脾气和他们的老子一模一样,很显然汤河的儿子汤鼎、郭英的儿子郭镇,都看中这王弼的女儿王漱了。

可惜,这天地间哪有如愿的事情?哪怕是公侯子嗣。

根据历史记载,最终郭镇娶的是朱元璋与郭惠妃的长女,为皇十二女永嘉公主朱善清为妻,封驸马都尉。

而汤鼎呢,别说娶这个王漱了,根据历史记载明年云南地区发生小部分动乱,他跟随大军前去征讨,直接死在了当地。

嗯,谁都没有如愿。

王漱呢?这倒是没有记载,不过他的姐姐嫁给了楚王朱桢,叶煊感觉可能王漱最终也嫁给楚王了。

“我也有诗!”

这个时候,又一位功臣弟子站了出来,缓声道:

“火树银花不夜天,笙歌漫卷月团圆。”

“鱼龙舞彻星桥路,万户千门沸管弦。”

又是一片赞叹之声,汤鼎把这些看在眼里,又哼哼了两声,随即道:

“还是看我的吧。”

“墨云翻墨掩星辰,骤雨鞭窗风叩门。”

“雷裂长空惊宿鸟,半帷残卷对孤樽。”

听完了汤鼎的诗,叶煊忽然觉得,这个小子能耐不小啊,这诗可谓是对仗对到精髓了。

‘墨云翻墨’对‘银河倾落’,暴雨前夜,黑云压城之感,对静夜星河,澄澈流光之感,双“墨”字叠加,增加了不少的压抑感。

‘骤雨鞭窗’对‘孤雁穿云’,更是显示出了暴烈雨势对飘零孤雁,‘鞭窗’与‘穿云’对应所含有的厉动感。

这诗水平不低。

以暴雨夜的狂暴动荡,反写原诗静夜苍凉。

墨云翻涌、骤雨鞭窗、雷霆裂空,将原诗中的‘静’转化为‘动’,而‘半帷残卷’的室内枯坐,又与‘夜行客’的户外漂泊形成对照。

果然,谁都不可以小觑啊。

不过,现在难题出来了,因为这几位功臣弟子出的诗都大差不差,文笔啊意思啊隐喻啊,水平都几乎相同,说不出来哪个更强些,一时之间众人就争论了起来,评价到底是谁的更好一些。

最终,王漱选择了郭镇。

叶煊看到,汤鼎忽然间就像三魂七魄飘走了般,整个人似乎瞬间垮了,伤心的默默低首,隐藏在了人群中,不再发言。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啊。

“还是看脸啊。”叶煊看了看,汤鼎的容貌类似汤河,圆脸高额,看着很正气,一看未来就是条汉子,可郭镇的面容就显得菱角分明,单纯容貌上来看,郭镇比汤鼎英俊了不少。

估计就是这个原因,王漱最终选择的汤鼎。

这个年龄段,哪有什么感情,所谓的选择其实八九成都是看脸,其次的是看其他方面。

叶煊也注意到了那郭镇的得意样子,看来汤鼎这下子算是和郭镇结仇了,不过这又如何,未来他们的婚事最终还是由父母和皇室决定的,不过也有着两厢情愿,最终父母同意的。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来,就陆陆续续的有姑娘提诗,至少七八人先后提诗,整个过程中,也有人让叶煊进行点评,叶煊倒是始终中规中矩。

因为,这些年轻人做的诗句,都很不错。

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能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做出来这种诗,已经远远超越同龄人了。

时间不久。

终于,轮到徐妙锦了!

叶煊,这才以看清徐妙锦的容貌。

惊艳!

此时叶煊心中,唯有这两个字。

她生就一张鹅蛋脸,肤若新雪凝脂,双颊透出淡淡樱粉,似是三春桃瓣落于白玉盘上,眉如远山含黛,细而微扬,眉尾没入鸦青色鬓角,衬得一双眸子越发清泠。

瞳色比常人略浅,日光下似琥珀融金,暗处又似沉潭蓄墨,鼻梁纤直如笔峰,唇不点而朱,下唇正中一粒胭脂痣,宛若工笔仕女图上点睛的朱砂。

青丝绾作垂鬟分肖髻,簪一支素银嵌碧玺的梅花步摇,耳垂悬着米珠坠子,行动时珠光映着颈侧肌肤,恍若月华流转。

美的令万物失色。

不过,叶煊终究并非常人,也没有就这么盯着人家一直看,看一眼两眼是欣赏,一直盯着人家看,人家以为你有色病呢。

似乎是注意到了,叶煊似有意无意看着自己,徐妙锦灵动的双眸隐隐闪烁,那羞涩之意此时倒是已经全无了,反而很大胆的接受着叶煊的欣赏,不过她随即就提出了自己的诗句:

“皓月当空照玉墀,霓裳舞彻寿辰时;龙旌漫卷山河壮,凤诏频颁帝业基。”

“火树银花连紫阙,琼浆玉露醉丹墀;边关烽静狼烟息,海内粮丰骏马嘶。”

“忽忆此遇初邂逅,芙蓉帐底语迟迟;相思恰似秦淮水,暗涌金波绕画桅。”

徐妙锦的声音显得轻柔,带着几分的灵动,充斥着少女气息,让人听着如被天音青睐,很多人脸色立刻一顿。

这首诗,可比之前那些少女们提的诗句,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

首联中,就显化出了八个大字。

皓月玉墀,家国同辉!

首联以皓月喻大明盛世清明,霓裳舞点出国公寿辰与宫廷同庆,暗合“月色“与“国公寿辰“主题。

而那玉墀白玉台阶,又象征皇权威仪!

隐隐有山河帝业,天威浩荡之意涌现,颔联“龙旌“代指天子仪仗,“凤诏“呼应皇帝册封功臣,展现“大明山河“与“皇帝天威“,山河壮阔与帝业根基互文。

更是有着火树银花,盛世图景宛若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颈联描绘京城夜宴盛况:紫禁城火树银花、丹墀琼浆玉露,以物象堆叠呈现“国家兴盛“气象。

又以烽静马嘶,文治武功结尾,“边关烽静“暗写国防稳固,“海内粮丰“彰显民生富足,战马嘶鸣反衬太

平。

最后,则是初次相遇,情系山河化为最本质的情愫,尾联陡转私情,国公之女初次见到命中之人,羞涩中又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将“男女爱情“嵌套于国家叙事中,金波既指月下河灯,亦喻情丝如帝国金川奔流不息。

“好,好诗!”

“好啊!”

一众少男少女,这个时候唯有夸赞,他们还没有到奉承的年纪,只能说些好啊、好诗、了不得的话语。

叶煊也深刻感受到了这诗的不简单,徐妙锦的这首诗以国公寿辰夜宴为叙事支点,贯通天威、山河、盛世、私情,可以说完全符合明朝“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

尾联又私情描写突破传统颂圣诗格局,整体保持台阁体雍容气度。

这倒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啊。

叶煊倒是并未急着做对仗诗,其他公子二代更是沉默不语,这个时候李景隆倒是急了,这群家伙怎么不回对诗句?

赶紧做诗啊。

他也知道,这群公子哥之所以不站出来做诗了,一是徐妙锦做的这首诗,太难做对仗诗了,可能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二是谁在知道徐妙锦已经要嫁给叶煊了,更是陛下钦定的旨意,这个时候做诗,这不在招惹叶煊嘛?

谁能惹得起叶煊?万一他上自己家门,把自己家的老爷子给活活骂死该怎么办?

他们虽然年轻,目前还未踏入到政治中,但朝廷上发生的诸多事情他们可是清楚的,自从叶煊踏入到官途以来,收拾多少人了?

但凡和叶煊作对的,能有几个好下场的?

众人皆沉默不语,李景隆想了想,道:

“看来,徐姑娘的诗,无人能够回对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叶煊,脸色一正道:

“素问叶春坊有着不世之材,但凡所创国策,皆利国利民,保我大明山河,不如叶春坊做对仗诗,如何?”

叶煊心中忍不住想笑,这李景隆确实是够意思啊,他和李景隆从未打过交道,也没有任何往来,但人家帮忙都帮到这份上了,确实很不错。

确实是位好兄弟!

怪不得其能在洪武、永乐两朝混得如鱼得水呢,怪不建文乐时期那么多功臣二代,唯独这李景隆能带兵打仗,并率领数十万大军呢!

虽然说,李景隆最后是被幽禁而死的,可那也是大臣们多次举报李景隆,而朱棣又饶恕了李景隆多次,最终不得已才下的令!

这份情商,以及人情世故,就远远不是其他人所能相比的!

没有多想,叶煊道:“那我就献丑了。”

他语气平静,看着徐妙锦,缓声道:

“华光溢彩耀金銮,寿宴笙歌彻夜欢;虎帐云屯疆域固,麟台星聚百官安。”

“珠帘绣户承天露,铁马冰河戍塞寒;陌上桑麻盈陇亩,坊间丝竹绕雕栏。”

“回眸北苑曾携手,柳絮纷飞掩玉鞍;情愫犹如扬子浪,滔滔东去润千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