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70章 叶煊,你可知罪

侍卫慌乱的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个清清楚楚,朱元璋攸然间双眼微眯,注视着他:“咱没有听清,你给咱重新说一遍。”

闻言,侍卫被吓得身躯一抖。

他立刻道:“矿山坍塌,埋藏大量火药...”

这次,侍卫说的很清楚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部说了一番,随着他说完,整个文华殿也陷入了沉默,群臣皆默不作声,心中惶恐,怎么发生了这般大的事情?

若是说,仅仅是一起普通的矿山坍塌事故,那就也罢了,没有人会放在眼里,死一千多个普通百姓而已。

根本没人会重视,毕竟天灾人祸时有会发生,洪武年间还出现过特别重大的天灾人祸,导致上万人死亡的呢,那又能如何?

但,这座矿山是因为火药坍塌的,那就代表着是有人做出的阴谋,为了杀死这群人,那么这件事情问题可就大了,杀死上千名矿工,此人到底要做什么?

而且...

还非要选择皇太孙册封大殿的晚上,选择行驶此事!

“呵呵......”

朱元璋忽然笑了起来,那声音堪称毛骨悚然了,群臣皆颤颤巍巍,谁都知道陛下露出这般样子,那就是准备大开杀戒了。

他冷冷的扫视着下方,言道:“今日,是咱的乖孙册封大典,咱很开心,也很高兴。”

“本来,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咱都不会想说什么的,毕竟咱的乖孙这辈子就这一次皇太孙的册封大典。”

“可有人,非要触及咱的霉头!矿山坍塌,埋藏火药,杀死矿工,并且选择今天这个时候,一切的一切都能看出来,这是故意的,故意和咱过不去!故意扰乱咱的兴致,恶心咱!”

朱元璋每说一句话,整个大殿就似乎冷了一分,群臣心中也更加惶恐一分。

高坐在上方的马皇后,嘴巴张了张,她想说什么,但又欲言又止,今天这种日子,她很想劝劝重八,不行就算了吧,明天再处理不也是一样的?

重八的岁数也大了。

经不起这番折腾了,气大伤身啊。

如此喜庆的日子,出了这种事情,她也感到窝火,同时又心疼重八,其实重八骨子里,也是为了大明的山河着想啊,就算是肆意屠杀官员,但重八也在保证着整个大明江山的延续,不至于再出现乱世的场景。

此举,为私,但终究对着百姓有着好处,她已经劝过朱元璋很多次了,不要大开杀戒,但真的遇到这种事情,她想了想,还是不劝了吧。

随即,马皇后就安然的坐在原位,静静的看着接下来事情的发展。

太子朱标,更是老实的坐在原位,一句话没有吱声,但心中却浮现出渐渐冷意,杀,狠狠的杀这群官员,事情的经过他早已经知晓了,没想到这群人胆子如此之大。

若不杀了,还得了?

父皇的良苦用心他已经清楚了,如果换做自己在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杀么?那他仁慈的名声呢?

所以很多事情,确实需要父皇在位的时候去做,需要父皇这么一位杀伐果断、乾纲独断的君主,为他扫平一些障碍!

“古有殷商,大祀当祭。”

朱元璋缓缓起身,端起了一杯酒,慢慢饮下,这般说道,然后他眸光骤然间冷了许多:“今日咱的乖孙册封大宴,看起来也该用血祭祀天地神灵了!”

群臣更加惶恐了。

不知道真相的,这个时候只能期盼,这件事情不会牵连到他们的身上,不然的话一家老小可就要遭殃了,而参与到此事中的官员,心中也有些担忧。

因为,他们的陛下的心术和智慧,远远非普通的君王所能相比,陛下是否已经看清楚了此事的一切?

不。

不可能。

他们策划的很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西平侯的案子之所以叶煊能够翻身,完全是因为当初叶煊写下了三份药方,同时又能证明第三份药方后期遭到了修改。

可今日之事。

案发动机、作案所具备的因素、案发过程、人证物证、以及此事成功后对叶煊的好处,一目了然,就算这叶煊有天大的能耐,难道还能翻身不成,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句容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可已经到了?”

朱元璋看向这名侍卫道。

闻言,侍卫立刻回应:“启禀陛下,他们已经到了,并且已经带来了当地矿山的监工,以及证人。”

“好。”

朱元璋回到原位坐下,淡声道:“既然如此,正好文武百官、各地藩王都在这里,那就请诸位与咱,共同看看,到底是哪个胆大包天的,敢炸矿杀人!!”

整个文华殿很大很大,因为文华殿属于政治场合,其用于皇太孙朱雄英学书,只是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作用,而之所以今日皇太孙朱雄英的册封大宴在这里举行,也是朱元璋为了让朱雄英未来继位后,能偏向于实行文治,而非武功。

偌大的文华殿,数百官

员各自坐在一侧,文官中有韩国公李善长、户部尚书范敏、礼部尚书滕毅等人,武将中有徐达、汤和、蓝玉等人,藩王中有朱慡、朱棡、朱棣、朱橚等人,在众人的目光中,外门三道湿漉漉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

今晚的雨,很大很大。

仿佛上天在为可怜的生命哭诉,呜咽流泪。

“句容县县令李原,叩见陛下!”

“句容县县丞王守成,叩见陛下!”

“句容县主簿张简,叩见陛下!”

他们的官职地位,别说平日里有没有机会能来到这里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资格进入到朝廷中,很多人打量着这三个芝麻小官。

只听的朱元璋这时的声音响起:“李原,和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要据实回答,不可欺瞒,不然的话欺君之罪如何论处,你是知道的。”

朱元璋声音沉重,带着极大的威慑力和压力,李原自从踏入官途中,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心境也很稳重,可这一刻却有些慌乱。

难道,是以往他在小小的句容县,遇到的人都太平凡了吗?

可终究,李原还是凭借着他的心性稳住了自己杂乱的心绪,然后回应道:

“回禀陛下。”

“事情的起因,是通文殿大使,东宫右春坊叶煊,奉朝廷之令,选择在句容县推行一条鞭法!”

嗯?

很多人脸色微顿,他们想过很多可能,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居然和叶煊有着关系,不过也有可能没关系,仅仅是事情的起因罢了。

“一条鞭法,乃是抑制贵族、世家、豪强土地兼并之举,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但若是想在全国各地实行,就势必要面对大族们的阻拦,因此一条鞭法需要当地百姓的支持;原本想获得百姓的支持自然是很容易,但句容县的情况有些复杂和棘手,因为洪武十一年矿户暴动事件,导致当地矿工已经与官员达成了合作,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谎报开采数量、谎报消耗数量等等行为,使得大量残矿流入到当地官员和矿户的手中,以此使得当地官员和矿户们都获得极大的利益。”

“因此,句容县当地百姓与官员乃是一家,若是一条鞭法在句容县推行,那么当地矿户们将无法再获得实际好处,因此矿户选择反对一条鞭法,这导致一条鞭法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在句容县实行!”

句容县的县令李原刚刚说完这一席话语,所有人脸色都变了,你这话的意思是,当地矿户和你自己勾结?

你这是来投案的?

明朝洪武时期律法对于官员甚是严格,而官员贪没朝廷的矿产,这是重罪,轻则流放,重则处死!

李原这是想减轻自己的责罚,所以主动说出来这些事情,还是因为现在矿山已经坍塌了,所以不得已不说出这些东西来?

“咱听明白了,因为你们句容县的当地官员和矿户们勾结贪污,所以叶煊无法在句容县推行一条鞭法?”

朱元璋瞳孔仿佛涌动着火焰,就这么凝视着李原,李原身躯不自主的抖了一下,然后他立刻道:“陛下,臣是洪武十四年担任的句容县县令,此事乃是前任县令所为,和臣并无关系,臣也是刚刚才知晓的这件事情啊。”

李原额头上浮现出汗珠。

他之所以配合大族做这件事情,就是因为有着保命方法。

因为他并非是洪武十一年担任的句容县县令,而是洪武十四年下旬。

也就是说,他至今担任句容县县令,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说他确实也参与到了其中的各种勾当中,但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担任县令借口,撇开其中的利益关系。

再加上,那些大官们也向自己保证了,他们会帮助自己的。

还有,自己如实承认了这些事情,陛下也应该会宽容的。

“你到底有没有参与到其中,咱会查清楚的。”

“继续说吧。”

朱元璋话音平淡,可却让李原心中颤颤的,陛下该不会真的能查清楚吧?

不,应该不能,因为若是调查此事的话,很多大族们都会帮助自己,就算是锦衣卫亲自参与到其中,自己也有着办法脱身。

随即,他的声音再度响起:

“一条鞭法无法顺利在句容县推行,这让叶春坊陷入了难处,我等和范尚书、滕尚书在通文院商议此事,南京户部郎中魏政和曾建议,向陛下禀告清楚具体情况,然后杀死这群矿工,因为矿工们本身就犯下了重罪,他们并非是无辜的。”

“可当时,叶春坊拒绝了,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叶春坊心善。”

说到这里,李原偷偷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叶煊,随即露出惧怕惶恐之色,仿佛叶煊是什么厉害的人物般。

叶煊面无表情,这种表演太过于拙劣了,他能看出来,朱元璋自然也能看出来。

他现在就在这里,慢慢的看李原表演。

“但,一条鞭法始终无法进行下去,确实难

办。我等一筹莫展,可这段时间,臣等忽然发现,句容县七十里外那座正在开采的矿山周围,浮现出数百个小型矿洞。”

“我感觉到此事不简单,询问监工桓阎为何要这么做,桓阎表示,这是叶春坊暗中下令的,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后,臣也就不敢多问了。”

“而也就在今日,桓阎的家奴大黑忽然闯入县令府邸,禀告句容县矿山坍塌之事,并且表示叶煊曾经私下里来到桓阎家中,和桓阎商议炸矿杀人之事,因叶煊是军器局大使,所以叶煊拥有调配新型火药的权力,再加上叶煊为了保证此事万无一失,所以特意制造出了新型火药,由叶煊暗中把大量新型火药调派到桓阎手中,桓阎在令人将火药埋藏在那数百个已经挖掘好的小型矿洞中,只等今夜,全部引爆,让这千余矿户全部惨死!!”

文武百官,各地藩王呼吸一滞!

真的是...天大的案子!

谁也没有想到,背后所策划这一切的,竟然是叶煊。

现在谁都能看出来,叶煊所做的这一切目的究竟是什么。

土地兼并方法是叶煊提出来的,也是由叶煊负责的,而若是在句容县无法顺利推行下去,文武百官和陛下会怎么看待叶煊?

这一条鞭法,必须推行下去,可句容县的问题又是那样的复杂棘手!

因此,叶煊只能出此下策!

同时叶煊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于是并没有把此事禀告给陛下,而是暗中授意矿山的监工桓阎这么做,如此一来矿工们全部被压死、炸死,那么一条鞭法也就能顺利推行下去了,也不会有百姓去骂叶煊残忍!

当真的,好大的算计,好狠的心肠!

很多官员都看向了叶煊,想从叶煊的脸上看出来个究竟,这个时候,晋王朱棡眸光微闪,忽然起身厉声道:

“叶煊,你可知罪?”

“这般阴险狠辣,做事毫无顾忌简直无法无天,你这等人,岂能教导好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