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走上台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仿佛突然发生了变化。.第^一^看-书?网` `追?最.新_章^节_
金碧辉煌的会场消失了,那些西装革履的领导、学者、记者统统不见了。
他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场景。
城南物流园那块破旧的广场,斑驳的水泥地上伫立着一排排沾满油渍的塑料凳,下面坐满了身穿工装的工友。
老李头的安全帽还带着撞痕,小王手上缠着绷带,刘小雨,那个他暗恋的纺织女工,站在人群最后,朝他腼腆地笑着。
耳边传来郑仪的声音,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很荣幸今天能和我朋友张海峰一起,向各位汇报基层法治的真实状况。”
张海峰的手指触碰到了话筒,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微微回神。
会场还是那个会场,王振国依然坐在第一排,程安书的目光若有所思地投来,徐永康教授冲他鼓励地点头。
但此刻的张海峰,已经感觉不到紧张了。
郑仪站在讲台侧方,看着张海峰挺直的背影,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他的工人兄弟不再颤抖,声音不再迟疑,那双粗糙的手稳稳握住话筒,讲述着最真实的基层困境。
“我是张海峰,城南物流园的一名普通搬运工。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作为一个学者,而是作为一个被法律照耀过,也摔打过的人。/微?趣~小^说+网′ *更_新′最.全.”
台下,王振国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程安书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徐永康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
而郑仪,却在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张海峰身上时,悄无声息地攥紧了拳头。
他以为自己不会紧张。
重生以来,他曾以为凭借前世的经验,这一世的每一步都能走得游刃有余。但此刻,站在命运的转折点上,他的掌心竟已经满是冷汗。
因为这场发言,不仅仅关乎一个论坛的成败。
它是投石问路的试探,
是向王振国展示能力的舞台,
更是向程安书证明自己的机会。
前世的他蹉跎半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最终一事无成。而今天,他终于站在了命运的杠杆上,只待一个支点,便能撬动整个未来。
张海峰的发言结束,台下反应微妙。
工友们的故事、维权过程的艰辛、某些部门的推诿……这些尖锐的现实让会场陷入短暂的沉寂。前排领导的脸色各异。
王振国若有所思地记录着,徐永康教授微微颔首,而程安书则表情平淡,看不出喜怒。
掌声响起,但远不如前几位学者那般热烈。/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显然,张海峰的大实话触动了某些敏感神经。
该郑仪上场了。
他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张海峰的肩膀,低声说:
“讲得很好,接下来交给我。”
站到话筒前,郑仪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环视全场,目光沉稳地扫过每个人的脸,尤其是前排那些掌握权力的人。
他太清楚了——政治不是只要讲真话就行,要有手段、有规矩、要动脑子。
现在,轮到他善后。
郑仪清了清嗓子,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会场响起:
“感谢张海峰同志带来的基层视角。正如他所展示的,我们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
他没有直接否定张海峰的观点,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政策优化的切入点。
这正是郑仪前世为官积累的政治智慧,既要为底层发声,又要给决策者台阶。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郑仪的话术开始转折。
他列举了几项具体的惠民政策,将问题从“体制问题”转化为“执行过程中的衔接不到位”。这样既保留了张海峰发言的核心价值,又避免了过于尖锐的矛盾。
“...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优化执行细节、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台下,程安书紧绷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王振国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郑仪用余光扫过全场,继续道:
“建议建立'基层法治观察员'制度,让更多像张海峰这样的同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
这个提议既呼应了张海峰的发言,又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它为高层提供了一个既能了解真实情况,又不会动摇体制的缓冲带。
郑仪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句话都精准踩在政策与现实需求的平衡点上。
“基层法治的关键不在于立法有多完善,而在于执行有多到位。”
他拿出了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这是前世他任基层公务员时整理的痛点,更是重生后走访物流园的实证研究。
“建议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由司法
部门联合工会、律协,定点派驻法律顾问。”
“推动劳动仲裁程序简化试点,对事实清楚的欠薪案件,实行‘48小时受理’制度。”
……
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每一条建议都直击现行体制下可优化的空间。
他既没有否定张海峰反映的问题,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领导既看到了问题,又看到了政绩的可能性。
会场的气氛逐渐热络起来。
前排,王振国停下记录的笔,抬头看向郑仪的眼神已经带上欣赏;徐永康教授摸着胡子,眼中满是欣慰;程安书虽然表情依旧平静,但微微前倾的身体语言暴露了他的兴趣。
周慕云坐在台下,表情不再是那般的不在乎。
他本来只是例行公事来参加这个论坛,毕竟林家和新诚集团都需要掌握政策风向。
在他眼里,这种场合不过是学者们的清谈,政客们的表演,真正关键的东西从来不会在这种公开场合讨论。
可郑仪的发言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那不是书呆子的空谈,也不是马屁精的奉承,而是扎根现实的政治智慧。
他想起林志远曾不屑地评价郑仪:
“一个会抱大腿的凤凰男罢了。”
但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显然太过肤浅。
台上,郑仪正在总结:
“法治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实践。正如我和张海峰同志的经历所证明的,学者与工人、政策与执行、理想与现实,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法治进步的一体两面。”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周慕云也跟着鼓掌,但嘴角的笑意却逐渐转冷。
看来,林志远这次遇到的,不是个简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