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行政中心大楼前,大理石台阶光可鉴人,红旗猎猎。*s^h-a.n,s.h!a+n?y¢q¨.~c!o¨m.
郑仪身着深蓝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身旁的张海峰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衣领处还能隐约看到绣着的“城南物流”字样。
两人在安检口形成鲜明对比,引得不少人侧目。
“请出示邀请函。”
安保人员拦住张海峰。
郑仪递上两人的证件:
“这位是发言嘉宾。”
保安接过文件,上下打量着张海峰——粗糙的手掌、沾着机油痕迹的指甲、脚上那双刷得发白却依然透出尘土味的劳保鞋,皱起眉头:
“您确认?”
“有问题吗?”
郑仪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
“没有没有……”
保安慌忙放行。
踏入会场,水晶吊灯的光芒倾泻而下。
衣香鬓影间,西装革履的官员们手持香槟低声交谈,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学者提问。
空气中弥漫着古龙水与高档茶叶混合的气息。
张海峰的脚步明显迟疑了。
“别怕。”
郑仪在他耳边低语。
“你今天代表的,是千千万万没有机会站在这里的工人兄弟。”
这时,一阵骚动从门口传来。
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几位领导簇拥着一个挺拔的身影入场——王振国到了。¨小/说-宅- ,免*费_阅/读′
郑仪注意到,徐永康教授正快步迎上去,两位老人握手时,徐教授凑在王部长耳边说了些什么。
王振国的目光越过人群,准确锁定了他们这边。
“我去打声招呼。”
郑仪低声道:
“你在这等我。”
挤过人群时,他听到背后传来窃窃私语:
“那是谁?怎么穿着工装就进来了?”
“听说是什么工人代表……”
“真晦气,这种场合——”
郑仪停下脚步,转身凌厉地扫了一眼。那几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立即噤声。
王振国正在与人寒暄,看到郑仪走近,含笑点头:
“小郑啊,听说你今天有精彩发言?”
郑仪礼貌地与王振国握手,姿态谦逊却不卑微。
“王部长,不只我,还有我的朋友,他是城南物流园的工人,自学法律,帮助工友维权……”
他侧身指了指站在不远处的张海峰。
王振国的目光越过郑仪的肩头,落在张海峰身上。
郑仪没有刻意抬高自己的姿态,也没有过分热络巴结,只是如实陈述:
“我们这次的发言,主要想请您多关注基层的法律援助问题。”
王振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浮现一丝欣赏:
“好,我会认真听。*微-趣?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简单寒暄后,郑仪便礼貌地告退。
他刚回到张海峰身旁,一抹淡蓝色的身影便映入眼帘。
程悦穿着得体的连衣裙,正陪在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身边。
那位男子面容沉稳,眉宇间与程悦有几分相似,举手投足间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度。
程安书。
省委办公厅秘书长,程悦的父亲。
郑仪的眼神微微一动,但很快恢复镇定。
程悦看到他,眼睛一亮,轻轻拽了拽父亲的袖子,说了句什么。
程安书抬眸望来,目光落在郑仪身上,短暂停留后,又扫过一旁略显局促的张海峰。
“郑仪!”
程悦走过来,笑容明艳又不失分寸。
“这就是你说的那位工人朋友?”
“对,张海峰,城南物流园的工人,也是自学法律的‘草根律师’。”
郑仪微笑着介绍,语气平静,既不刻意巴结,也不故作清高。
程悦主动向张海峰伸出手:
“你好,我听郑仪提过你的事情,很敬佩。”
张海峰有些紧张,下意识在工装上擦了擦手,才小心握了一下:
“您、您好。”
程安书此时也走了过来,脸上挂着官方式的微笑:
“小伙子不错,能自学法律帮助工友,很有觉悟。”
他的语气不算热络,但至少没有轻视。
郑仪不卑不亢:
“程秘书长,基层的法律援助确实需要更多支持,我们今天的发言也想提到这一点。”
程安书微微点头:
“嗯,这个议题很有意义。”
他的态度不算亲近,但也没表现出排斥,只是略带审视地看了郑仪一眼。
程悦站在父亲旁边,眼神清澈坦荡,看向郑仪时没有丝毫闪躲。
和前世林家不同,程家至少愿意堂堂正正地打量他。
“爸,我们找个座位吧,论坛快开始了。”
程悦自然地
挽住父亲的手臂,朝郑仪眨了眨眼。
“一会儿期待你们的发言。”
程安书没再多说什么,顺着女儿的引导朝前排走去。
郑仪和张海峰找到自己的席位,在会场靠后的位置。这里视野不算最佳,但胜在安静,能避开不必要的寒暄。
张海峰紧绷的脊背终于稍稍放松,他压低声音问:
“刚才那位就是省委的程秘书长?”
郑仪点头:“嗯。”
“他女儿?”
张海峰微微侧目。
“你和她……”
“普通朋友。”
郑仪打断道,语气平静。
张海峰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
会场灯光渐渐暗下,一束追光灯落在主席台上。
主持人走上台,声音洪亮。
“第六届江东省法治青年学者论坛,现在开始!”
掌声雷动。
郑仪的目光扫过前排,王振国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徐永康教授在他身旁,时不时低声交谈两句;程安书坐在稍偏的位置,姿态放松却依然透着威严;程悦坐在父亲身侧,目光投向台上,认真而专注。
后排是各路学者、官员、企业代表,其中不乏新诚集团的身影。
郑仪甚至看到了周慕云,正微笑着与旁人低语,目光却时不时扫向自己这边。
论坛的前半场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几位青年学者依次上台,围绕“法治创新”侃侃而谈。
他们的发言专业而严谨,却多少带着象牙塔里的理想化,数据模型、理论框架、国外经验,漂亮却略显空泛。
台下的掌声礼貌而克制。前排的领导们时而点头,时而记录,但郑仪注意到,王振国的指尖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似乎有些不耐。
终于,主持人念到了郑仪的名字:
“下面有请政法大学徐永康教授的学生,郑仪同志,及特邀基层代表张海峰同志,为我们带来《基层法治实践的困境与突破》。”
会场出现轻微的骚动。不少人的目光投向郑仪,以及他身旁那个格格不入的工人。
郑仪站起身,坦然走向讲台。张海峰深吸一口气,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