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走犬

李在明坐在食堂角落,一个人安静地吃着饭。_看¢书¢君¨ ?更`新\最¨快!

他吃饭的动作很斯文,筷子极少碰到餐盘,咀嚼时没有一丝声响,连喝汤都近乎无声。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是个极度自律的人,或者,极度谨慎的人。

他目光平视前方,既不刻意关注郑仪那边的动向,也不完全回避。

直到郑仪和杜云岚起身离开,他才放下筷子,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角。

“李科长。”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在明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杨立新自顾自地在他对面坐下,压低声音:

“聊两句?”

“说。”

李在明的语气不咸不淡。

杨立新瞥了瞥四周,确保没人注意,才缓缓开口:

“郑仪比预想的难对付。”

“看出来了。”

“陈主任的意思是,这次任务……”

李在明忽然抬眸,眼神冷得像冰:

“杨立新。”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杨立新后背一紧。

“我是来参加特训营的,不是来听人指挥的。”

杨立新脸色微变,随即笑道:

“李科长误会了,我只是转达一下陈主任的关心……”

“用不着。*兰,兰¢文?学¢ ′更_新?最+快·”

李在明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杨立新:

“告诉陈平,我想做什么,轮不到他过问。”

说完,他拿起餐盘,直接离开。

杨立新愣在原地,他没想到,李在明竟敢如此直接地顶撞陈平的指示!

杨立新盯着李在明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舌尖尝到的只有苦涩。

“狗……”

他低低地笑了一声,嘴角扯出一个自嘲的弧度。

是啊,他杨立新在陈平眼里,不过是条听话的狗罢了,让他去咬谁就去咬谁,让他去探谁的底就去探谁的底。

可李在明呢?

李在明背后站着的是省纪委的老书记,那是真正的实权人物,就连陈平也得客客气气地供着。

所以李在明可以不屑一顾地甩下一句“轮不到他过问”,而自己呢?

他杨立新敢吗?

不敢。

因为他没有那个资本。

他不是世家子弟,也不是什么派系嫡系,能爬到这个位置,全凭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事。

别人生来是棋手,而他,只是个棋子。?w_e*n_x^u-e,b~o·o?k′.,c.o¢m¢

杨立新垂下眼,看着茶杯里自己的倒影,那影子模糊不清,像是随时会碎掉。

他何尝不想像李在明那样硬气一次?

可现实是,他连硬气的资格都没有。

陈平让他盯住郑仪,他就得乖乖盯住郑仪;陈平让他给李在明递话,他就得老老实实递话。

若是事情办得漂亮,或许能得几句不痛不痒的夸奖;若是办砸了……呵,陈主任可不会替他背锅。

棋子就得有棋子的觉悟。

杨立新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抽出一根点燃。烟草的气息弥漫开来,让他的思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其实,他并非真的那么蠢。

陈平让他试探郑仪,他当然会照做,但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真的有机会,他不介意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眼神逐渐变得深邃。

郑仪这个人,或许值得他多观察一阵。

如果郑仪真如王振国所期望的那样,能在特训营里崭露头角,甚至在未来改革派与地方派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那到时候,杨立新这条“狗”,未必不能换个主人。

他掐灭烟头,站起身来,脸上重新挂上那副圆滑的笑容。

棋子又如何?就算是狗,也得做一条会看风向的狗。

该回去复命了。

午休结束的铃声响起,学员们三三两两地回到教室。

郑仪进门时,发现李在明已经坐在位置上,面前摊开着资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似乎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

杜云岚跟在郑仪身后,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瞥了一眼李在明,轻笑一声,不露声色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陈道远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模样,只是朝郑仪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而林成栋则姗姗来迟,脸色不太自然地拖开椅子坐下,刻意避开了李在明的目光。

郑仪环视一周,确认组员到齐后,便走到讲台前,翻开了笔记本。

“各位,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汇报任务,我有个初步的想法……与其泛泛而谈理论,不如结合江东省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深度剖析。”

李在明眉头微皱,立刻反驳:

“郑组长,这会不会太冒险了?理论汇报毕竟是务虚的,一旦涉及实际问题,很容易踩雷。”

郑仪平静地看过去:

“李科长担心什么?”

李在明露出一个公事化的笑容:

“只是怕我们把握不好尺度,反倒弄巧成拙。”

“有道理。”

郑仪点点头,却话锋一转:

“但如果连特训营的课堂都不敢讲真问题,那改革还有什么意义?”

李在明的眼神闪了闪,没有立刻接话。杜云岚饶有兴趣地看向郑仪,而陈道远的眼神显出认真,似乎对这个方向有了兴趣。

林成栋则一脸茫然,显然没明白郑仪话里的分量。

郑仪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四个大字:

“基层减负”

“这是近两年中央反复强调的重点,也是我们江东省的痛点。”

他的粉笔又重重地点了几下:

“会议多、报表多、检查多,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形式主义,真正服务群众的时间反而少了。”

李在明突然开口:

“郑组长,这个话题很敏感。”

“正因为敏感,才有研究价值。”

郑仪没有退让,目光直视李在明:

“李科长在政府办工作,应该比我更清楚基层的苦衷。”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写一份四平八稳的八股文,而是找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番话说完,整个小组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杜云岚红唇微勾,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若有所思;陈道远的眼神渐渐发亮,显然被郑仪的思路打动;林成栋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低头玩着笔。

李在明盯着郑仪看了几秒,忽而一笑:

“郑组长有魄力,那我们就走这个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