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看破

任何人听闻有人欲取自己性命,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追问究竟是谁在背后谋划。

李青云也不例外,不过他并未过度惊慌,大脑飞速运转,梳理着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近期发生的种种事情。

通常而言,想要加害自己的,大多是身边相识之人,陌生人实在没有理由对自己痛下杀手,毕竟彼此毫无交集,又怎会滋生杀心呢?

一想到有人要杀自己,李青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便是秦泽阳。

在中州府时,秦泽阳曾试图纵火烧死他,幸好院中红骝马的嘶鸣声及时提醒,再加上东方璟轻功了得,他们才得以逃过一劫。

如今,秦家因自身的愚蠢而家破人亡,早己失去了加害他的能力。

说起来,他还得感谢魏夫子的手段,不然以秦泽阳母亲那狭隘的心胸,必定还会再次对他下手。

排除了秦家的可能性后,李青云又联想到了秦家背后的孙家。

秦家倒台后,孙同知却安然无恙,这足以证明他手段不凡,秦家这场灾祸竟连他的衣角都没沾上。

李青云细细思量,自己除了与秦家有过节,就只剩和许修杰之间的小摩擦了。

但他和许修杰之间不过是些小打小闹,远没到让对方费尽心思取他性命的程度。

自从宋玉在巷子里教训过许修杰后,他便再也没敢公然找自己麻烦。

如此一来,真相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家背后的孙家人想要他的命,否则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会对自己动此杀念。

毕竟,想要致人于死地,必定是有深仇大恨。

秦家的卢氏之所以跑到斗学学堂找麻烦,归根结底是因为秦泽阳在中州府纵火害他一事。

秦家人赔了一千八百两银子,心有不甘才找上门来,结果导致整个秦家锒铛入狱,听说过不了多久就要被推上断头台。

李青云记得,孙同知的妻子秦氏是秦家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秦氏肯定会想办法营救。

作为秦家人,秦氏必然向孙同知求救过。

可秦家人作恶太多,不是靠关系就能解救出来的。

按照官场上弃车保帅的生存法则,孙同知肯定不会为了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棋子去冒险。

再说,此刻他恐怕正绞尽脑汁与秦家人撇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

在中州府时,孙凯曾和一个学子争夺律法书,还发生了肢体冲突,结果第二日那学子就死在了客栈。

虽说传出去是因为露财遭盗贼杀害,可当时正值中州府府试期间,城中安保必定十分严密,盗贼一般不会在这个时候冒险作案。

由此可见,孙同知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当初纵火一事,李青云暗中让人散布消息,称火是冲着江知府去的,这使得江知府和孙同知之间产生了嫌隙。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孙同知肯定察觉到江知府对他的态度大不如前。

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肯定能察觉出此事背后的猫腻。

孙成弘能坐上中州府同知的位置,想必现在也己经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而所有线索最终都会指向李青云。

李青云不知道孙同知是否己经完全洞悉一切,但他现在笃定,那个想要他性命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孙同知。

李青云心里这么想着,便不再对牡丹问谁想要害他这种多余的话。

他首视牡丹,神色淡然地说道:“孙同知肯定给了你不少好处,才让你费尽心思、拐弯抹角地想要害我。”

若不是他托宋玉去打听李青山的事,他爹和大伯、三伯也不会那么快找到李青山。

要是再拖延一段时间,那张写着二百两欠款的借条,加上利钱,数额将高得难以想象,对李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到时候他们上门讨债,白纸黑字,还有李青山亲自签的名、画的押,李家拿不出这么多银钱,必定会遭殃。

李家若出了事,他也难以置身事外。

牡丹肯定会借机对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威胁他自行了断,就放过李家人之类的。

如此一来,她不用背负任何杀人罪名,就能除掉他。

不得不说,这手段确实高明。

可她千算万算,没料到自己的阴谋这么轻易就被识破了。

听到李青云说出孙同知的名字,牡丹脊背一阵发凉,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她原本打算逗逗这个八岁的小娃,让他追着问到底是谁要害他。

没想到结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意外之余,她心里还涌起一丝恐惧。

毕竟眼前这个,只是个年仅八岁的孩子。

孙同知找上她时,还特意叮嘱,对付李青云一定要小心谨慎。

当时她还觉得孙同知过于小心了,不过是个八岁孩子,就算有点头脑,也不可能看穿她设下的局。

可现在,李青云不仅识破了她的局,还准确说出了背后主谋。

这怎能不让她后背发凉?

牡丹看向李青云的眼神多了几分恐惧,他的心思,完全

不像一个八岁孩童该有的。

牡丹细细打量李青云,可事实摆在眼前,他确实只是个八岁孩子。

她笑了笑,试图掩饰心中涌起的恐惧,说道:“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不用多说。你自然明白我这么做的目的,想要我放过你家里人,就看你怎么做了。”

虽说心中多了几分恐惧,但牡丹觉得事情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反正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李青云的命,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达成。

说到底,李青云只是个孩子,就算发现了又能怎样,还不是落到了她手里。

不过,这么聪明的孩子,就要没了,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李青云没有丝毫恐慌,语气平淡地说道:

“孙同知不久就会倒台,我想你也是个聪明人,不会因小失大。”

他能想到的,潘县令迟早也能调查清楚,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提前把这事说出来,只是为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