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拿回欠条

即便有东方璟护着,李青云仍不敢拿自己家人的性命开玩笑,他还不确定牡丹背后势力究竟有多大。

此刻,他的阿翁、大伯和阿哥都在牡丹手中。

能靠智取的,就尽量不动用武力,这才是兵家之道。

自从研读了魏夫子给他的兵书,他对这个世界似乎有了更为通透的认知。

无论是官场的风云变幻,还是民间的烟火百态,本质上都如同一个大的草台班子。

在利益纠葛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手段。

手段是权益博弈时的纵横捭阖,能主宰一切。

牡丹之所以为孙同知办事,无非是冲着利益,可能是权力,也可能是钱财,而这些都源自孙同知。

倘若孙同知倒台,牡丹想从他身上获取的东西便会化为乌有。

孙同知身为知府副手,官居从西品。

要知道,从西品的官职可不低,一旦他倒台,其身边的人脉关系也会随之瓦解消散。

他平日里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也会公之于众,届时与他有关联的人,都会忙着撇清关系,以免受到牵连。

牡丹虽不在官场,但能在如此繁华之地公然从事放利钱的生意,背后必定牵扯不少官场权贵。

要是孙同知与她的交易被曝光,势必会引发深究。

牡丹平日里与这些人打交道,自然明白其中厉害。

李青云的话,让牡丹心里 “咯噔” 一下。

一个中州府从西品官员的倒台,牡丹从未想过,如今李青云说得如此笃定,她不禁心中突突首跳。

她的第一反应是斟酌李青云话语的真假,若真是如此,她确实没必要为难一个孩子。

毕竟到时候,别说从孙同知身上获利,恐怕还得想尽办法撇清关系,以免被牵连。

想到这儿,她不禁有些动摇。

可转念一想,自己在这个圈子摸爬滚打这么久,对消息的探知能力还是很敏锐的。

至少到目前为止,她没听到任何有关孙同知的负面言论。

即便孙同知妻子的娘家出了事,以他的手段,也早己处理得差不多,根本不会引火烧身。

牡丹突然觉得好笑,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句话就把她唬住了,自己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你别想用这话吓唬我,我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吓住的,不然我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牡丹轻笑出声。

李青云并不慌张,他知道这件事迟早会水落石出。

以潘县令的能力,想必己查出指使秦家的幕后之人。

潘承恩看起来也不是软弱可欺、任人拿捏的人。

若他知道幕后黑手是谁,肯定会将其揪出。

此前,李青云有意无意地向潘崇打探过潘县令的一些信息。

潘崇小时候并非在曲阳县城长大,潘家是近几年才搬来的。

潘县令来此任职后,全家才迁过来,就连蒋成一家人也一同搬来了。

之前,潘县令在靖安州担任要职。

靖安州可是靖王府的所在地,整个州府都是靖王的封地,归靖王管辖。

至于潘县令为何会来到这个偏僻之地,背后原因不得而知。

能在靖安州担任要职,潘县令的能力自然不容小觑,想必现在己经抓住了孙同知的把柄。

“是不是吓唬你,你肯定有自己收集信息的渠道,不妨亲自去打听打听。” 李青云并非想拖延时间,而是希望牡丹能去证实自己的推断。

牡丹己有几日没关注中州府城的消息了。

让她感到好奇的是,根据调查,李青云不过是个农家子弟,收集信息这种事,本不该是他能触及的,毕竟这不是普通人家能涉足的范畴。

虽然满心疑惑,但当务之急还是叫来了负责收集情报的信探问问情况。

既然李青云什么都知道,牡丹也觉得没必要在他面前隐瞒,便吩咐外面的人把信探叫进来。

她指示信探将中州府最新的消息呈上来。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那人神色匆匆地进来,附在牡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牡丹的神情从最初的淡定从容,逐渐变得震惊,眼睛瞪得滚圆。

但短暂的惊愕过后,她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等传递消息的人离开后,牡丹重新认真地打量起眼前的李青云。

原来,负责中州府情报的信探本就准备找牡丹禀报消息,得知她正在处理事情,便在外面等候,没想到牡丹这么快就派人来问。

牡丹内心十分震惊,自己的信探才刚得到消息,李青云这个八岁的孩童,竟比自己还先知晓一切。

她思量片刻,觉得犯不着为这事冒险。

据她打探到的消息,眼前这个小孩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童生,前途一片光明。

她没必要为了一个即将落马的人,与李青云结仇。

牡丹态度瞬间转变,脸上堆起笑容,主动解释说欠条有误,有个同名同姓的人,和他阿哥同一天在自己这儿借了钱,给弄混了。

说着,便让人把那张欠条拿下去,把李青山二两银子的欠条呈上来。

欠条再次呈上来时,还是刚才那张,只是借款金额变成了二两,利息也变成了一百文,落款处的签名,依旧是原来的字迹。

李青云没有拆穿,他和阿翁、大伯此次前来,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李青云拿出李铁头交给他的银子,递给牡丹。

牡丹客气地接过,还表达了想要结交的意愿。

她心里清楚,只要不得罪对方,日后这孩子若有了出息,也不至于对自己怀恨在心。

李青云没有明确回应。

他心里明白牡丹的意思,只要日后双方互不干涉,就是最好的和解。

牡丹态度的转变,很好的证实李青云推断的果然没有错。

远在中州府的孙同知,想必是被潘承恩抓住了把柄。

潘承恩既然己经出手,估计要不了几天,孙同知下马的消息就会传到曲阳县城。

李青云在心里对潘县令大为赞赏,觉得他确实有能耐,做事干净利落、手段高明。

毕竟,一个七品县令想要扳倒一位同知绝非易事,潘县令能做到,李青云深知他的背后肯定有强大的后台支持。

李青云付了钱,牡丹把欠条递给他,随后吩咐手下放了李铁头、李大和李青云。

李铁头和李大看到李青云拿到了欠条,十分震惊,不停地夸赞他。

李青山却在一旁撇撇嘴,满脸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