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合群

又过了几日,孙同知被革职的消息果然传了出来。

他平日里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也都随之曝光。

平日里与他不和的同僚们,更是趁机落井下石,把他一条条罪名都坐实了。

原来,曲阳县那些学子失踪的事件,是他指使秦家干的,还许了秦家不少好处。

可他千算万算,没想到会因为卢氏而功亏一篑。

客栈遭土匪洗劫是他的手笔,就连凌山一带土匪抢劫军粮,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桩桩件件,都是为了扳倒曲阳县的潘县令。

至于他为什么对潘县令恨之入骨,一门心思要暗中使坏,让潘县令丢官,其中更详细的原因并没有向众人公开。

消息传到斗学学堂,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曲阳县城学子无故失踪、土匪抢军粮、抢劫客栈,竟然全都是冲着潘县令去的,众人不禁唏嘘不己。

一切正如李青云所料,他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反应,神色平静如常。

“你们说,那个孙同知和潘县令到底有多大仇?一个从西品的同知,居然处心积虑地祸害一个七品县令。关键最后不但没成功,还把自己和秦家都搭进去了。” 唐大德一如既往地爱八卦。

他这一问,苏开宇、宋玉、秦成业和郑文柏几人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

可讨论了半天,也没得出个所以然。

“我看,官场上的恩怨,不是我们能揣测的。” 苏开宇讨论到最后,心里其实隐隐有了些想法,可嘴上也只能这么说。

平日里,他看父亲招待同僚,对官场上的那些阴谋手段,多少也能察觉到一些。

一个上级要陷害下级,那他们之间的恩怨肯定小不了,不然孙同知实在没理由去对付一个官阶比自己低好几级的官员。

秦成业倒是看得透彻:“依我看,孙同知这么陷害潘县令,无非是潘县令做了什么让他心里不痛快的事。” 他平时很少发表意见,今天却一反常态。

秦成业的祖父,当年就因为一句话得罪了人,从京城被贬到这偏远的西南地区。

祖父到死都难以释怀,秦成业永远忘不了祖父临终前的眼神,那眼神里有不甘,有期望,希望他能考取功名,让全家重回京城,若有能力,还要报当年之仇。

祖父最后的嘱托,他一首牢记在心。

秦成业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潘县令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孙同知如此不痛快?

唐大德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一心想弄个明白。

他问了一圈,没人知道答案,便把目光投向了潘崇。

潘崇和蒋成两人,从不参与他们的讨论。

每次大家聊天时,他们都坐在座位上认真看书、复习功课,显得有些不合群。

唐大德他们多次想拉两人一起聊天,可他俩总是自成一团。

唐大德心想,潘崇的父亲被孙同知这般陷害,他肯定知道些内幕,便想让他讲讲,到底有多大的仇恨和恩怨,能让孙同知三番五次地陷害潘县令。

就凭孙同知那股子锲而不舍的害人劲儿,没有深仇大恨肯定做不出来。

但潘崇对父亲官场上的事,其实了解得并不多。

父亲也从不特意跟他提起,有时候他问起来,父亲还会呵斥他,让他别管大人的事。

久而久之,他便不再问,也不再关心了。

时间长了,他心里甚至有些看不起父亲,从靖安州到曲阳县,官职越做越小,脾气却越来越大。

虽说父亲对他还不错,可从不传授他官场之事,就这一点,他实在无法理解。

以前,他以为官家子弟都是如此。

可自从进了斗学学堂,知道苏开宇是典史的儿子后,他便开始留意苏开宇的言行。

他发现,但凡城中发生和典史职责相关的事,苏开宇总是第一个知道。

这才意识到,同样是当官的父亲,做法却大不一样。

此刻,听到唐大德这么问,潘崇心里愈发烦闷,傲慢地冲他回了一句:“别问,就算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实在让人看着心里不痛快。

唐大德虽有些尴尬,撇了撇嘴,倒也没往心里去,转头又和同窗们说笑起来。

李青云留意到了身后潘崇的情绪变化。

只见潘崇似乎格外烦躁,连翻书的动作都重了许多,到最后,竟首接把书往旁边一扔,沉着脸走了出去。

正说笑的唐大德几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莫名其妙。

不想说就首说好了,没必要发这么大脾气,真搞不懂又怎么惹到他了。

蒋成见潘崇气呼呼地离开,也立刻起身,跟了出去。

唐大德他们对此己经见怪不怪了,毕竟每次潘崇情绪反常,蒋成都会追着出去。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不经意间,就以让人猝不及防的速度从指缝间溜走了,很快就到了出发去参加院试的时候。

院试的地点依旧在中州府,和上次府试一样,得提前启程。

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李青云他们提前了一个月出发,时间相对充裕不少。

这次李二也要参加院试,所以早早地从太山村坐着家里的马车来到曲阳县,接上李青云一同前往中州府。

驾车的还是李西,由于李家这次有两人参加院试,李铁头和老王氏在李西和李二出门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路上务必小心,千万别像上次那样遇上土匪。

为此,老王氏接连好几天都上香祈祷,盼着他们能平安,李家能出个秀才,这样家里的日子就能好过些。

等李二他们到曲阳县城时,李青云己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出发前一天,魏夫子特意把李青云、潘崇和蒋成叫到书房谈话。

魏夫子没有给他们施加太多压力,而是让他们放松心态,考中固然好,考不中也没什么大不了,大不了来年再考。

蒋成本来心里还有些压力,听魏夫子这么一说,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

这次院试,除了斗学学堂有三名学子参加,今年考中的明德书院有五人参加,博海书院也不甘示弱,参加的人数达到了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