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本就对李清云提出停止继续北伐的想法,而持有意见。
脸色阴沉。
如今他父皇问他意见,只好收了收脸上的神色,说:
“回父皇的话,儿臣并不认同李侍读的看法。如今大乾北伐两年有余,己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在说撤兵,只会让北方狄人认为我们大乾怕了他们。”
北伐一事,本就是他主张的。
现在让他收回想法,绝对不可能。
“老臣也赞同太子的想法。”大殿内,宋明达拿着笏板从朝臣队伍里站了出来。
宋明达是内阁大臣之一。
他现在支持太子,无疑是太子的人。
宋明达的态度,令皇上心里极为恼火。
可碍于朝堂之上众目睽睽,皇上不好当场发作。
索幸借着这个机会,正好能看清这些大臣究竟站在哪边,都是谁的人。
宋明达一站出来,朝堂上太子党的朝臣,纷纷都站出来支持太子。
反观支持李青云的人,一个都没有。
现在太子在朝堂上势力是如日中天,皇上现在身体不好,说不定哪日就驾崩了。
得罪太子,日后若等太子登基,第一个被收拾的肯定是自己。
李青云看着朝廷竟然有一半的人,都是支持太子的人。
就连吏部尚书都支持太子。
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
看来现在朝堂的局势都倒向了太子那一边。
太子势力竟然渗透进了内阁,他这手伸得也太长了!
即便朝堂上有一半的人都支持太子。
可李青云依然不退缩,他今日站出来,本就是皇上的意思。
他的背后可是皇上。
昨日下朝之后,皇上就私底下召见过他,让他提出停止北伐的事情。
并且想好充分的理由。
现在理由是己经说充分了,奈何太子的实力太过强大。
李青云明显感觉,那些朝臣们看他的目光,透露出了怜悯之色。
得罪太子,公然跟太子唱反调,简首就是找死。
“皇上,即便许多大臣都支持太子,但臣依旧认为,继续北伐不合适。”李青云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坚持。
他现在可是跟皇上一伙的,他没什么好怕的。
皇上可是答应了他,会派人暗中保护他的安全。
皇上见李青云小小年纪,如此不畏惧,心中对李青云更加赞赏有加。
“朕观李爱卿,事事为百姓着想,心怀苍生。太子,你身为储君,肩负江山社稷之重,理应向李爱卿学习。”皇上训诫道。
李青云心理 “咯噔” 一下,太子本就性情暴戾,皇上这番话,无疑是在给自己拉仇恨,明摆着拿自己当枪使。
想到这儿,恼火瞬间冲上脑门,他忍不住对着皇上翻了个白眼。
刚才站出来支持太子的大臣,见皇上说出这番话,又都开始纷纷站出来,“皇上,北伐这事关乎到我们大乾的威望,还请皇上三思。”
此时的皇上心里头己经把这帮老东西都骂了个遍。
他只不过是生病,无心朝政,可朝堂上的事情,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还真当他死了不成。
皇上重新看向李青云,李青云只一眼就知道皇上现在是什么意思。
这是让他站出来说话的意思。
李青云立马会意,说道:“皇上,比起大乾威名,百姓生活才是重中之重。如今百姓深陷苦难,常言道,有民才有国。以大乾当下的情形,唯有把百姓安危冷暖摆在首位,国家才能安稳。”
这话可算是说到了那些反对北伐的大臣心中。
这个时候,夏丞相也站了出来,“皇上,老臣认为李侍读言之有理,若是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利于大乾的安稳,没有了安稳,何来的威望一说。”
夏丞相一首都是忠于皇上,忠于大乾。
他很认同李青云的观点。
对于北伐一事,他一开始持反对态度,奈何两年前皇上龙体欠安,无心朝政。
朝政分别把握在太子以及几个王爷手中。
朝中局势纷繁复杂,即便他反对,也无用。
如今,有人站出来主张停止北伐,其理由一针见血,与他内心想法不谋而合。
他理应站出来支持。
见丞相都站出来支持停止北伐,正在观望的那些大臣,有部分也都纷纷站了出来。
夏丞相能做到丞相之位,还能在皇上无心朝政时,屹立不倒,足以说明他的本事。
“好,李爱卿和夏丞相的看法甚好,朕决定了,停止北伐,这事就到此为止。”皇上果决的说道。
很好,看来朝堂之上,仍有不少心系家国的好臣子。
下朝之后,皇上特意传召了李青云。
“刚才李爱卿的表现深得朕心,不知李爱卿想要什么赏赐?”皇上自从掌权以来,今日是最为畅快的一日。
李青云只是做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赏赐的事
情。
“皇上,这些都是臣分内之事,若是你真的想赏赐臣的话,臣斗胆跟皇上要一盒雪肌膏。”
李青云想着不要白不要。
皇上还以为李青云后面会说拒绝的话,没想到竟然主动提出想要的东西。
不愧是魏行带出来的学生,连说话方式都那么相似。
“好,王德顺,吩咐内务府给李侍读送两盒雪肌膏。”
要送就送两盒。
王公公明显一愣,这雪肌膏是何等的珍贵,后宫里贵妃以上的娘娘才有资格使用。
现在皇上却大方的送出了两盒。
明明人家只要一盒。
“是,奴才这就去吩咐。”王公公仔细的看了一眼李侍读,看来皇上对于这个新来的侍读很是满意。
李青云拿到雪肌膏,便准备出宫。
令人意外的是,太子竟在出宫的必经之路上特意候着他。
“李侍读,刚才在大殿上还真是威风。”太子阴阳怪气的说道。
面对太子这般奇怪的口吻,李青云自然不会觉得这是在夸他,“哪里能跟太子比,太子的威名,臣早有耳闻,定然是自愧不如的。”
他也懂阴阳之术。
太子听着这话,心生怪异,奈何他抓不到这话的不妥之处,只好转移了话题,“别以为得了父皇的赞赏,就得意忘形,你算什么东西,也值得本宫学习,日后本宫劝你夹起尾巴做人,不然休怪本宫不客气。”
“臣不是东西,皇上却让太子跟不是东西的东西学习,那岂不是说太子不如东西,臣也觉得不妥。”李青云一本正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