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死丫头,每日洗衣做饭,可以帮家里做不少的事情。
李青云开口压价:“十五两。”
这是他目前能拿出最多的数目。
那妇人听了之后,又把一旁的中年男人拉了过去嘀咕了好一会儿。
最终,经过两人的商议,妇人同意把萧容鱼以十五两的银子卖给李青云。
萧容鱼没想到,她都这样了,还是没能逃过被卖的下场。
李青云拟了一份买卖文书,让妇人和中年男子按字画押,省得以后上门找他的麻烦。
萧容鱼抬眼打量了一下李青云,只觉得眼前的买家看着有些熟悉。
她不记得李青云,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相比两年多以前,李青云身量高了许多,而且脸上也长肉了。
相比之前的瘦小,他现在不仅白胖了许多,就连整个人的气质都改变了。
萧容鱼一时之间没认出来,再正常不过。
李青云看着萧容鱼脸上那触目惊心的血痕,便让她上了马车,让和安驾车前往就近的医馆。
容貌对女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到了医馆,大夫给萧容鱼看了下伤势,随后给出了结果。
大夫如实说:"这姑娘的脸,伤口划的太深,即便是好了,恐怕也会留下伤疤。"
对于这个结果,萧容鱼并没有多伤心。
当初她划脸的时候,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若不动真格,她舅舅和舅母肯定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她。
事实证明,她做的没错。
虽说这脸,以后是毁了,可总比被卖做通房强。
做通房连个名分都没有,就连生下来的孩子,都不能养在身边。
那她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
李青云知道容貌对一个女子的重要性,他还是想让大夫尽量想办法,“大夫,你能不能尽量想办法,让她脸上不留下疤。”
萧容鱼对于李青云的态度,还是挺意外的。
她以为就她这样,李青云把她买回去,肯定是当婢女使唤的。
把她带来医馆,想来也是随便包扎一下,没想到却如此为她的着想。
大夫显得有些为难,要是他有这个本事,就不用在这个医馆坐诊了。
不过,他倒是听过宫里有一款雪肌膏能让伤口不留疤,只是这药膏,只有宫里的娘娘才有,宫外根本很难寻到。
"若是想要这姑娘脸上不留疤,恐怕只有宫中的雪肌膏才能做到。"大夫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把方法说了出来。
萧容鱼一听这药膏只有宫中才有,便主动说:“这留不留疤都不打紧。”
她以后本就没打算嫁人,这脸上有没有疤并不重要。
包扎好了伤口,李青云便把萧容鱼带回了家。
“你先养伤,等养好了伤,你就在我跟前伺候。”李青云现在也只能做这样的安排。
之前他己经给家里买了下人,老王氏身边现在有一个婢女,外加于如烟。
林氏跟前也有一个贴身婢女伺候,萧容鱼暂时只能在他身边伺候。
老王氏本来对萧容鱼的到来有些意见,如今李家的下人己经足够,现在听到是在李青云跟前伺候的,她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李青云让林氏安顿好萧容鱼,他便钻进了书房。
-
第二日上早朝的时候。
皇上先是在朝堂上,问了众大臣关于北伐有没有好的对策。
北伐两年,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
再这样下去,只会掏空国库,劳民伤财。
对于皇上的提问,大殿上的大臣们,一个个神色凝重,低垂着头颅,大气都不敢出。
尽量降低存在感。
北伐是太子的主意,谁要是敢提出看法,那就是公然和太子作对。
就太子那残暴的性格,要是得罪他,定然会遭其报复。
皇上看着大臣们一个个沉默如金,冷哼一声道:“难道众爱卿没有看法?”
此话一出,大殿内更是一片死寂。
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殿下沉默不语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愤怒。
他目光如利刃般扫过众人,这些臣子竟如此畏缩,无一人挺身而出,为君分忧。
成何体统!!!
“皇上,关于北伐一事,臣有看法。”李青云从殿外,走到大殿之内。
皇上眼中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哦,李爱卿,有何看法。”
“臣以为,应该停止北伐。”李青云说出自己的见解。
北伐两年多的时间,硬是一点成果都没有。
这无疑是给大乾的百姓增加负担。
李青云如此敢说,让众大臣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太子就在大殿之内。
他一个从五品的侍读,这才刚上任,就敢当众打太子的脸。
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青一阵白一阵。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手背上青筋暴起,极力
压抑着内心的怒火。
这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还真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在这之前,他还在为李青云扳倒了何英武这个老东西,而甚是高兴。
他早就想把老三的人,何英武这个老贼拉下马,换上自己的人。
没想到,何英武却被李青云给整垮了。
当时他还觉得,要把李青云拉入自己的阵营。
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这么没眼力见的东西,让他光看着就堵心。
他总觉得李青云这行为,有些像一个人。
想了老半天,他总算想明白。
跟魏行一个德行。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又来了一个跟他一样讨厌的人。
李青云哪里知道他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会招来太子的不满。
“哦,李爱卿说说看,为何要停止北伐?”皇上问话的时候,嘴角都忍不住的上扬。
这小不点,还真合他的胃口。
李青云把如今大乾的现状,全面的分析了一遍。
北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百姓负担沉重。
他之所以没有提士兵不适应气候,必将打败仗的事情,是因为他还是要顾及大乾的颜面。
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他还是知道。
从民生出发,也更有说服力。
听了北伐对民生的影响,大臣们都若有所思。
大臣们并不是没有想过民生问题,可到底没有李青云看得那么透彻和细致。
到底是身居高位久了,体会不了普通人的日子。
“好,李爱卿说的好。”皇上称赞道,继而看向太子,“太子,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