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吏部尚书

李青云凭着记忆七拐八拐的来到了吏部尚书府。

于和安跟在后面,一脸新奇的东张西望,他是第一次来京城。

京城不愧是繁华之地。

街道宽敞平整,青石板路被往来的行人与车马打磨得光滑如镜。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

街头巷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不过奇怪的是,为什么主子对这里貌似很熟悉的样子。

这里的街道都长得很相似,要是一个不小心,肯定会走错路。

“主子,你对京城怎么这么熟悉,都不带问路的。”于和安好奇的问道。

一路上,李青云没有问过一个路人,也没有停留驻足过一下,就好像是经常走一样。

李青云淡淡的解释了一句:“我之前看过京城的地图。”

于和安听着他的解释,点了点头,主子的脑袋果然好使。

吏部尚书府处于京城繁华街道,天玑大街两侧,不少权贵大臣的府邸坐落于此,因其临近皇城,方便大臣上朝议事。

天玑街这边的宅子都是皇上赐给朝中重臣的。

只有三品以上或者对大乾有重大功劳的人才会被赐予宅子。

李青云看着这熟悉的街道,小时候的回忆再次浮现脑海。

小时候,他经常偷溜出府,在街头巷尾到处乱窜。

可惜自从八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于和安见李青云杵在原地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什么,特意提醒他道:

“主子,这吏部尚书府到了。”

李青云缓过神,抬眼看去,大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黑底金字,上书 “吏部尚书府” 五个大字。

大门两侧,各蹲踞着一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两侧的门柱,粗壮结实,由整根的花岗岩雕琢而成。

气派非凡。

李青云抬脚踏上宽阔的青石台阶,来到了朱红色的大门前。

此时,大门紧闭,偶尔有风吹过,大门上的铜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于和安很有眼力见的上前拉住铜环,叩响大门。

没一会儿的功夫,大门门轴转动发出沉闷 “嘎吱” 声,紧接着从里面探出了一个头。

那门房细细打量了一下敲门的两人,小公子看着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读书人。

他这吏部尚书府,每日都会来许多读书人,这么小年纪的倒还是第一次遇到。

对于这些读书人,门房都是挺客气的,指不定哪日就坐上大官了。

他可不敢给他家老爷招惹麻烦。

“不知这位小公子是有何事?”门房说着,整个人从门后面现了身,对李青云的态度说不上恭敬,但也说不上是怠慢。

“我今日是来找顾大人,不知你是否能帮我通传一下。”李青云说道。

门房问:“小公子有投帖吗?”

李青云从袖子里面拿出帖子递给了门房,门房接过帖子便说让他稍等,便关上了门。

他们只能在门外等候。

一阵寒风吹过,于和安不禁打了个寒颤,“主子,你看外头又开始下雪了。”

李青云转身,看着天空中飘扬的雪花,许久没有像这样看过雪了。

要是李府没有出事,他现在此刻一定是在屋檐下一边看书,一边欣赏着雪景。

自从腿不方便之后,他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冬日。

冬日天冷,大家都不爱出门,家里便会热闹一些。

等了差不多两刻钟的时间,朱红色的大门再次缓缓打开,门房这次的态度比之前恭敬了不少。

“小公子,我们家老爷请你进去。”

李青云带着于和安稳步踏了进去。

跟着门房穿过曲折蜿蜒的回廊,再经过一处花园,再进了一个月拱门,便来到了一处院子。

门房把李青云带到厅堂,说:“小公子,您先在这里等候片刻,我家老爷等一会就过来。”

说完便转身离去。

没一会儿,就有下人上前上茶。

此时的顾高瞻正在书房和吏部侍郎伊正平议事。

“自从这翰林院侍读之位空缺以后,找了多少人顶上去,皇上都不满意。”顾高瞻说起这事就首头疼。

“可不是吗,要是再找不到合适的,皇上定然是会责问我们整个吏部。”伊正平作为吏部尚书的副手,对选用人才上,肩负着相当大的责任。

皇上也不知道怎么了?物色那么多人选,竟然一个都看不上。

不就是一个翰林院侍读吗?怎么就让皇上如此上心。

讨论都这里,顾高瞻也只能吩咐伊正平道:“我看这阵子,我们还是要抓紧一些,物色好人选呈给皇上。”

要是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皇上要是发难,到时候只会认为他们吏部无能。

伊正平也只能是无奈的应下。

这阵子,所有合适的人选都呈给了皇上,可皇上愣是一个满意的都没有。

“既然顾大人还有客人要见,那下官

就告退了。”伊正平见事情商谈的差不多,便起身告辞。

伊正平离开之后,顾高瞻也起身,整了整衣服,便抬脚走出了书房。

此时的李青云己经两盏茶下肚,寻思着这顾大人也该来了。

可一抬眼却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消失在了月拱门处。

刚才那婢女明明是他妹妹。

他妹妹为什么会在吏部尚书府?

她来这里做什么?

李青云正欲起身追出去,顾高瞻却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青云只好作罢,朝着顾高瞻拱手一拜道:“顾大人好。”

“让你久等了。”顾高瞻和颜悦色的道。

下人快速的给他上了一盏茶,顾高瞻刚才在书房说了许久的话,端起茶盏喝了好几口,这才问李青云说:

“不知李小公子,今日来是所谓何事?”

李青云投递帖子的时候,提到他是魏行的学生。

若是换做新晋的官员,对魏行自然不是特别了解。

毕竟魏行在十几年前就辞官离开了京城。

自从他辞官之后,皇上也慢慢地放手朝政。

可他作为吏部尚书,对魏行是深有了解。

即便现在魏行己经辞官,离开京城许久,但作为曾经的国师,又是帝师,就连皇上都要敬他三分。

更何况他一个吏部尚书。

只是在他印象中,魏行性格古怪,还多变,平日里根本不求人,做事更是我行我素,怎么高兴怎么来。

现在却让他的学生来见他,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