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季斯年出现在了。
“都给我住手。”他大声喝道。
这老宅跟季府就隔了两条街。
这也是季斯年为什么要把李青云一家安顿在这里的原因,距离近,方便照顾。
何氏看见季斯年来了,心中更加高兴起来。
她立马上前,把刚才的一切告诉了季斯年。
“老爷,那女人胆大包天,竟然跟别的男人生下孩子,我看就应该浸猪笼。”何氏说完,还不忘加把火。
最好浸猪笼,以绝后患。
“啪”的一声,季斯年伸手向何氏甩了一巴掌。
“你可知,他们是什么人?一天天的,你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季斯年一脸的愤怒。
这个蠢妇,是嫌他的乌纱帽戴得太稳不成。
李青云是魏公的弟子,魏公又是帝师,再怎么说,他跟皇上之间有师兄弟关系。
魏公又亲自举荐他担任翰林院侍读,那可是皇帝跟前的活。
就冲魏公对他的上心程度,这李小公子,可不是他们季府随意能得罪的人。
何氏被打了一巴掌,一脸懵圈,委屈的道:“老爷,这个女人背着你跟别的男人生孩子,你竟然还打我。”
“这个人根本不是我老家的表妹。”季斯年太阳穴突突首跳。
说完,他赶紧上前对着老王氏拱手作揖道:“实在对不住,内子无知,认错了人,还请你们原谅。”
“还不快点给李老太太道歉。”
何氏缓过神来,也意识到了自己认错了人。
都怪她一时心急。
可她堂堂二品户部尚书夫人,背靠将军府,眼前不过是一群乡下来的,她心不甘情不愿的上前,敷衍的说了句:“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
何氏那样子,就好像是被别人拿刀架着脖子道歉似的。
明眼人都看出了何氏并不是在真诚的道歉。
季斯年心中越发的烦躁起来,这何氏一天天的,就会给他找麻烦。
“季大人,既然你们如此作贱我们李家人,我想着季家,只怕也是容不下我们,我们就此别过,谢谢你之前的招待。”
李青云觉得这季家的夫人,完全就没有做错事的觉悟。
就她那态度,他们李家要是还要待在这里,显得他们李家没风骨。
还是尽早走才是。
季斯年怎会听不出李青云话中的意思。
他把何氏拉了过来,并且命令她道:“真诚一点给李老夫人赔罪。”
“我刚才己经赔不是了。”何氏根本就没把李家人放在眼里。
季斯年对她的态度明显不满,“你刚才也叫赔不是,你现在态度好一点,重新给人家赔不是。”
“季斯年,只不过是一个村里来的乡里巴人,也敢让我一个尚书夫人躬身道歉不成?你别忘了我大哥可是战功赫赫的护国大将军。”
何氏之所以提到娘家,是想警告季斯年,今日休想逼迫她道歉。
季斯年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何氏这话什么意思,他一听就听出来了。
“好的很,竟然学会威胁我了。”季斯年做到户部尚书的位置,跟将军府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坐上户部尚书位置的时候,何氏的兄长还不是护国大将军。
现在坐上了大将军的位置,倒是得意起来了。
再说,何家能有今日,也是靠站队获来的。
要不是皇上之前不管朝政,导致太子和几个王爷暗中较劲,都想培养自己的势力。
不然就何冀那样的,根本不可能坐上护国大将军的位置。
何氏仗着兄长是护国大将军,这两年可没少在季府作威作福。
季斯年面对这样的何氏,实在有些无语,“要是不道歉,我们就和离。”
他到底还是顾及何氏的颜面,没有说出休了她之类的话。
他数十年的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他容易吗?
加上何氏站队楚王,现在皇上重新把持朝政,楚王这些年明里暗里的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作为户部尚书都能听到一些风声。
皇上不可能不知道。
到时候皇上肯定会对楚王动手。
楚王若是一倒台,那么他背后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都会被暴露。
何家作为楚王的左右手,一定会被严查。
也不知道何氏在得意个什么劲。
何氏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季斯年,“好啊,你竟然为了这群乡里巴人,竟然要和我和离,简首荒唐至极。”
说着一脸委屈的跑了出去,随行的丫鬟婆子见状,立马也跟了出去。
季斯年一脸尴尬,态度真诚的跟李家人赔礼道歉,“实在对不住,这事确实是内子做过了,你们就安生的住下,等找到了合适的宅子在搬出去。”
“不用了,季大人,我们今日就搬出去。”李青云心中始终觉得膈应。
刚才何氏如此轻贱他和他家里人,想来也不单单是认错人的事情。
若是他们一家再赖着不走,也不合适。
季斯年心里头别提有点多郁闷,本来好好的一桩事,被搅和成这样。
“那我安排下人带你们去看宅子。”季斯年还是尽量想要打消李家人的怒气和不满。
李青云并没有拒绝,“那就有劳季大人了。”
季斯年见李青云没有拒绝,这才放下了心。
李青云知道他今日要是拒绝,无疑给自己树立敌人。
如今京城局势复杂,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敌人。
在季家小厮的帮助下,李家一日的时间,就在京城找到了合适的院子。
院子是二进二出的,虽不在那喧嚣繁华的热闹街市,却胜在离皇宫不远。
以后上朝比较方便。
院子坐北朝南,门窗皆为木质,雕花古朴典雅。
一踏进院子,庭院不算宽阔,却收拾的井井有条。
院子的西角都栽着一棵老槐树,虽说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枝干上还堆积了不少的雪,等到了春日,想来也是枝繁叶茂的。
关键是租银不贵,五两银子一个月,算是他们所看宅子中,租银最便宜,地段最好的。
安顿好一切,李青云就带着和安出了门,去找吏部尚书顾高瞻,把举荐信给他。
这事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