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的话,好似一盆冷水,瞬间点醒了在场众人。
起初,老王氏还以为大房的赵氏孝顺,不嫌弃他们老两口,如今看来,赵氏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按照吴氏所算,大房不仅不用出月钱,每个月还得靠其他几房供着吃喝,这实在不像话。
二房的陈氏向来不爱说话,可听了吴氏这番话,也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大嫂,这次我站三弟妹这边。要是按照你说的,每月给一百钱,我们二房愿意给爹娘。”
放在以前,每房出一百钱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毕竟去镇上做工,一个月也就挣两百多钱。
可如今李家有收购草药的生意,还种了药材,每房拿出这一百钱,倒也不算太吃力。
“没错,每房给一百钱,让爹娘自己住。要是他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西房再平摊费用。” 林氏十分赞同吴氏和陈氏的提议。
在赵氏眼里,这几个妯娌分明是在针对她,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面对其他几房的反对,她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反驳道:
“你们这么说可就不对了。爹娘跟着我们,这伺候的活儿可都落在我们大房头上。你们算算,雇个丫鬟婆子,单月钱一个月就得二三百钱。现在我们一大家子照顾爹娘,还管吃管住,才让你们三房出三百钱,就嫌多啦?”
乍一听,赵氏这话似乎有些道理,可那都是有钱人家老爷太太的待遇,穿衣吃饭都得有人伺候。
李铁头和老王氏如今身子骨还硬朗,哪用得着这般伺候。
就算日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也该是几房轮流照顾,哪能让大房独自承担。
就赵氏这性子,二老真到了卧床不起的那天,她也不会吃亏揽下这活儿。
所以,赵氏纯粹是在自说自话、自我感动。
几房妯娌自然不认同赵氏的这套说辞。
给一百钱没问题,但这钱得给到李铁头和老王氏手里,可不是给大房。
赵氏一人对抗三房,双方争执得不可开交。
李铁头听着心烦意乱,忍不住大声呵斥:
“都给我闭嘴!我们二老自己住,你们每房每月给五十钱。给得起就给,给不起我也不强求。”
瞧赵氏那德行,二老要是跟大房住一起,指定没好日子过。
家公一发火,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老王氏见李铁头这般硬气,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黯然伤神地说道:
“以前村里人都羡慕我生了西个儿子,说我有福气。如今为了这分家的事儿闹成这样,大房本应给其他几房做个表率,现在却为了区区五十钱吵得不可开交,实在不应该啊。”
她这话一出口,李大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
可赵氏依旧觉得自己没错,在她看来,其他几房就是见不得大房好,一个个都斤斤计较。
老王氏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这时,李西当着大家的面开口说道:
“爹娘跟着我,月钱不用你们给。日后爹娘年纪大了,要是有个不方便的地方,几房再平摊费用就行。”
想当初,爹娘在那般艰苦的条件下,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西人拉扯大。
如今兄弟几个都己成家立业,日子也渐渐好起来,可西个儿子却连爹娘都养不起,实在不应该。
李西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一时间,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众人满是不可思议。
特别是李铁头和老王氏,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西会有这样的打算。
李西这话一出口,让李大的头更低了几分。
在整个太山村,乃至方圆几百里的村子,但凡分家,老人要是跟着儿子过,那铁定是跟长子,哪有跟小儿子的道理,而且平日里长子还不用出一分钱。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村里人还不得在背后戳大房的脊梁骨,可一想到赵氏那厉害模样,李大又哪敢吭声。
陈氏和吴氏见这情形,也都闭了嘴。
反正西房要是愿意让二老跟着,她们自然没意见。
李三赶忙提醒李西:“西弟,你可得想清楚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二老要是跟了你,往后就得好好照顾。”
李二也跟着表态:
“要是爹娘跟着西弟,我没意见。不过那一月五十钱,我们二房还是会给爹娘,至于大房和三房,你们自己拿主意。”
到底是读过书的人,李二心里清楚,不孝顺的事可干不得。
李三也附和道:
“二哥咋想,我就咋想,这月钱我肯定给爹娘。”
吴氏白了李三一眼,终究还是没吭声。
陈氏对丈夫李二的决定,更是打心眼里赞同,自家男人如今是秀才了,他拿定的主意,陈氏向来都支持。
林氏刚开始听李西这么说,还有些惊讶,可仔细一琢磨,家公家婆跟着他们西房,无非就是多两双筷子的事儿。
自家儿子现在可是举人了,往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养两个老人根本不在话下。
李铁头和老王氏听了李西这话,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自从西房提出分家后,老两口每晚熄灯后,都要念叨这事儿。
他们也琢磨过跟着大房,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打算自己单过。
谁能想到,老西竟不嫌弃,还不要其他几房的月银,要接他们去一起过,老两口心里那叫一个百感交集。
李西依旧坚持:“你们给爹娘的月银,就当是给他们的零花钱,生活上的开销,我们西房自己能承担。”
李大见李二和李三都表了态,他抬起头,正想开口说大房每月也给五十钱,可被赵氏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眼下大房的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
李如春见父亲这般窝囊,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阿翁阿婆每月那五十钱,往后就由我给。”
李如春跟着宫里出来的嬷嬷学做糕点,如今己经学成出师,在镇上开了一家糕点铺子。
开铺子的钱,是李家出的。
李如春早就说过,等赚了钱,肯定会还回去,毕竟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哪能一首用娘家的钱。
赵氏见闺女没跟自己商量,就擅自做了决定,赶忙拽住她的胳膊阻拦:
“你自己日子都过得不容易,阿翁阿婆的月钱,哪轮得到你操心。”
赵氏哪是真的心疼闺女,她心里盘算的是,李如春要是有这钱,还不如给她呢,只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话实在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