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泪满澪河 作品

第 120 章 三年:巨无霸嘉能可(四)

经过第一期开发,初步开始有产出、有利润后,开发公司开始进入第二期开发阶段。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第二期目标就是以发电厂、海水淡化工厂为基础,开发建设黑德兰和布鲁姆两镇之间的这片区域。

这片区域也是开发公司选定的第一块工业发展区。

开发公司选择优先发展这第一块工业区,倒不是说农业、畜牧业不重要,而是有个优先等级。目前,领地内所有粮食、肉食、蔬菜等等日常所需的食材,除了民间自发贩运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多尔公司澳洲农场出产,再调拨运输过来供应的。

集团内部公司,平价出货,除了开发公司旗下各个工厂、工地等使用;同时,这些粮食类物资也在城镇民用市场出售,以平抑物价。开发公司还在培育市场阶段,没有其他好环境,但是这些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物资,价格得低廉且供应量充足,不然如何吸引人过来定居呢,当然了,这仅仅是吸引人过来的一个小方面罢了。

从整个集团来讲,单靠多尔公司澳洲农场那11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的产出,养活2、3000万人非常轻松,所以,开发公司对领地的农业、畜牧业开发并不需要着急开发,先进行改造、绿化,培育土地等等,农业和畜牧业等到10年、8年后再干也不迟。

...........

如今这片沿着海岸线、长400公里、往内陆20多公里的狭长工业区,己经修筑了2条一级公路,平行排布,联通黑德兰和布鲁姆地区,一条是在原有的澳洲1号公路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另一条就是完全新建。

第3条一级公路正在草原和沙漠交界处兴建,辅助设立宽度接近1公里的绿化带,既是为了交通,也是阻止沙漠继续侵袭草原地带进而扩散。

另外,在海岸处,华国基建公司也在同步修建岸堤,堤面包含道路、绿化带、太阳能风力一体化路灯等,整体宽度20米。李言希望再造一个海岸线公路,成为代表性景点之一,毕竟领地内的旅游资源近乎完全没有。

这个海岸线公路也是一项大工程,比前面三条路都更加难一些,毕竟那几条可是相当于在平地上修路,省掉了不少事。

另外,按照李言的指示,开发公司延续华国做法:修路的同时,绿化带随行,各类管道也同步铺设。

.............

关于各项建材,初期只能外部采购:大部分在澳洲国内采购,小半由华国国内运来。而到如今,工业园区内己经有不少开发公司新办的企业入驻运行,不少建筑材料都可以现在自产自销。

这片领地内看似什么都缺,但偏偏拥有丰富的黏土、长石、石英砂、石灰石、砂石、页岩等等基础材料。

再加上领地正在大建设期间,需要海量的建筑材料,开发公司于是就顺势开办了不少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企业,比如:水泥厂、钢结构制造厂、管道制造厂、混凝土公司、玻璃厂、砂石厂等等。

钢结构和管道制造所需要的钢材目前都是从柏斯地区的炼钢厂拉来的,价格类比同类,不算便宜。李言打算筹建一座综合炼钢厂,不需要太大,中型标准,年产量有个50万到80万吨即可,这个炼钢厂估计10几年内都没有产品外销,只能保障自家使用。

李言不会想着去追求全工业目录齐全这些,不实际,或者说需要的时间太长,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一个人口基数问题就卡死了这个目标。

这个领地的工业建设目标,初期与华国和澳洲国内互补,后期发展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能在几个领域内做到领先或者不可替代,那就基本达成李言的目标了。

...........

关于玻璃厂,还有个李言今生首次购买专利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玻璃厂是国内一家副省级城市的市属企业完全搬迁过来的,设备、工艺、技术和人员,统一打包,开发公司支付现金,另外仅仅添加了一些新型设备。

新玻璃厂建成时,李言来参观过,发现这个玻璃厂竟然还有一个附带的研究所,有研究人员近30位,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比较单一,除了各种建筑业需要的玻璃,唯一技术比较好的就是钢化玻璃这块。

李言当时没有在意,后来在思考自家领地要发展哪些高端产业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大猩猩玻璃这么一个产品。

后世不少手机厂商通过媒体吹嘘过这个产品,当然,也不能说是吹牛,这个大猩猩玻璃还真是手机上不可缺少的一块部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畅销产品的相关技术和专利如今正被康宁公司束之高阁,因为这个是意外所得的配方,目前还没有批量使用该产品的途径。

而且以澳洲开发公司的名义去购买专利和技术,不存在限购一说,毕竟澳洲也是西方世界一员。

于是乎,澳洲开发公司就为玻璃厂买来了大猩猩玻璃的相关专利和技术,另外在李言的示意下,业务人员还从康宁公司手中获得了光纤专利的20年授权。

大猩猩玻璃的专利和技术是买断性质,后期康

宁公司想要使用,反而需要给开发公司旗下玻璃厂交专利费。而光纤专利,再交了20年2000万美元的专利费后,可以随便自己用,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专利技术也归玻璃厂自家所有。

这两个技术算是李言为自家这个玻璃厂寻得的两条大财路,想想接下来几十年的手机用量和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李言睡着笑醒的心思都有。

不过这两项专利还是初级技术阶段,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研究和技术升级,这也是李言为研究所设立的两个新的研究项目。当然,光靠这不到30人的研究队伍,想要短期之内升级技术,不太现实。

李言指示开发公司在布鲁姆地区兴建一处大型研究院,现有各家企业的研究人员都充入其中,另外也积极招揽人才,这个研究院将拥有澳洲领地旗下所有企业的专利。

研究院通过专利授权给企业生产产品,企业获得利润,研究院获得专利费,再投入研究项目,新专利,研究人员和发明人拥有署名权和分红权,但专利所有权必须完全属于研究院。

李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研究工作的纯粹性、高效性,也能将各种专利集中管理、并充分利用起来,产生更高效益,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