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文安县主受审

在孟婉的眼泪下,宋临还是没有答应宋父的提议。

“临哥哥虽然得罪了二皇子,但有四皇子和五皇子护着你,我们不用怕的。”她将从前宋临告诉她的话哭着说出来,“何必委屈临哥哥娶陆菀菀,你若过得不幸福,那得来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宋临动了动唇,还是没开口。

他想告诉孟婉,二皇子心眼小到能折磨他一辈子,而四皇子虽然会帮他,但以他抠门且缺德的性格,只会将资源放在四皇子党身上,而非给他这个工具人,五皇子脑子蠢笨,坏起事来一个顶俩,但想要他办成什么——比如扶持他宋临,那是这辈子都不用指望的事。

在这三人的博弈下,他最多只能保住性命,而非顺利平步青云。

但这些孟婉是不明白的。

他也曾教她分析过局势,告诉过她每个皇子的性格,但她从不会多加思考,就像现在一样。

即使告诉她现状,她也只会哭着问他怎么办,而不是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她连现在这小小的宋家都当不好家,叫他每每面对鸡飞狗跳的家,疲惫不已。

以后人情往来,管家中馈,她真能做得到吗?

宋临闭上眼睛,身体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无力,叫他难得失眠了半晚上。

翌日,他还是挣扎起来,准备去翰林院。

“临哥哥你伤这么重,不如多休养几日吧,办差不急于一时。”孟婉有些心疼。

“我不去翰林院当值,俸禄家用从何而来?”

孟婉被他冷淡的语气伤到,一时没有说话。

宋临忍着疼慢慢步行去了翰林院。

走了大半个时辰。

段知行也是同一时间到的。

看到他的马车,宋临僵硬了半晌,段知行也出身农家,但他娶了淮安郡知府的女儿,虽然只是个庶女,但在银钱上从未短缺过。

“宋大人。”段知行淡淡点头。

宋临忍不住道:“段大人与我同样的出身,如今却处处阔绰,派头十足,倒多亏你夫人慷慨解囊了。”

他本是讽刺,但段知行却坦然说道:“的确如此,若没有我夫人供我读书科举,便没有今日的段知行,无论于恩于情,她都是我此生最该倾心对待的人。”

宋临话头倒是被堵住了。

他冷眼注视段知行迈步进门,心中嗤笑不已。

嘴上说得好听,心里指不定怎么介怀难受呢,作为男人,他最了解同类的想法,等段知行官位超过岳父之时,这段过去只会是他最想抹去的存在。

什么倾心对待,也就骗骗蠢货了。

“宋大人怎么还不进去?是伤重的走不了吗?”一位同僚经过,似笑非笑地问。

宋临脸色一沉:“尚可。”

“哎呀,宋大人别硬撑着,若实在疼得难受,就快去医馆看看吧,我叫我的马车送你一程。”同僚说完,眼睛一亮,“正好段大人的马车还没走呢,不如叫马夫送你去吧,段大人一向温和,不会介意的。”

“不用安大人操心!”

宋临硬邦邦说完,竭力迈着正常的步伐走进了翰林院。

听到后面的嗤笑声,他愤怒又难堪。

他再看不上段知行,也不能否认后者的确日子滋润的事实——淮安知府官儿不算多大,但也足够叫自己的女婿在翰林院不受冷待。

反观他……

真假千金之后,都知道了他是二皇子厌恶的人,谁也不敢跟他沾上关系,反而多的是打压与冷板凳。

他闭了闭眼,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写起了文章。

这是他前世最传播最广、也最精彩的一篇文章。

写完后,他拿给对面的萧衡:“我近日有感而发,便作了一篇文章,萧大人看看如何?”

萧衡有些犹豫。

一看到宋临,他耳边就好像响起永安侯世子彻夜不眠的絮叨——“宋临那个牛皮糖非要把他妹妹赖给你大哥,你在翰林院若敢沾上他,叫我被公主误会,你这辈子就别想娶媳妇儿了,咱哥俩一起孤独终老吧!”

萧衡并不想孤独终老。

他委婉道:“我手头还有两本典籍要抄写,空不出时间来欣赏佳作,宋大人不如去找掌院大人共赏吧。”

宋临自然不肯。

萧衡是个君子,品性堪称高洁,绝不会做出强占他人文章的龌龊事来,但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而且他也需要萧衡的人脉为他打通在青年才俊间的路子。

想罢,他直接将文章放在了萧衡的桌子上。

“不过短短几页,抬眼就能扫过的事,整个翰林院,我只深信萧大人的才华,只有你能与我有共鸣!”

被看得这么起的萧衡并不高兴,还沉重了几分:“我真的没时间,恐要辜负宋大人了。”

他离那文章远远的,埋头抄起了典籍,吭都不敢吭了。

宋临脸色微沉。

从他出事以后,萧衡是翰林院唯一一个对他态度如旧、温和有礼的人,他本以为他与别人不一样,没想到他竟然也成了趋炎附势之人中的一员。

罢了,就当他看错人吧。

他拿回文章,思考着还有谁能欣赏到他的文章,京城的文人圈就那么大,多数要么与陆太傅沾亲带故,要么与他有师生之谊,少数如同萧衡这样与陆太傅没关系的,却都一样不买他的账了。

想要以文章才华出头,就绕不开陆太傅。

中午下衙时,他疲惫地捏了捏眉心。

“哎,你听说了没,安国公的儿子回来了!”

“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宋临也震惊了,他堪称急迫地冲去说话那人跟前,死死盯着他:“安国公的儿子失踪十多年了,怎么可能忽然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