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朱高炽这个时候有了杀机,那么他会杀谁呢。
开战之前杀人,可是大大的不吉利啊。
这些心腹之人,一心是靠着他这边的,自然会去琢磨,此时陛下会想杀谁呢。
是各地边军中的奸细?
还是朝中的一些官员呢?
总之,这个时候去杀人,是容易失去人心的。
本来,现在正式的登基都还没有进行。
陛下先前就已经杀了一大批有罪的官员了。
这些的罪证确凿,杀了他们,即便是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但在朝中和民间,也是有些微词的。
现在,再加上平静了几十年的边界,突然又将要起战事。
那么,天下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被人利用,说什么帝王无德之类的呢。
这个时间段,朱高煦和朱高燧还没有抓到,会不会有人利用,借此机会在国内挑起争端呢。
本来就不太平的节骨眼,陛下还想要杀人。
这要是引起了众怒,即便是我们这边的武器装备精良,也不能以少敌多,内忧外患啊。
因此,他们作为臣子,当然要为陛下分忧。
哪怕是现在陛下,已经是愤怒了,他们也要进谏。
这也是他们当臣子的意义。
其中,王钊最先发言。
他现在统领朱高炽的私兵,他知道实力有多强悍,其中的神机营火铳,专门克草原骑兵。
加上,这一次夺位之争,他就没有正在打起来,只是威慑就获得了成功。
这让他以及手下的将士,都有些郁闷,他们训练了那么久,就是为了漂漂亮亮的打一场。
让他们的战斗实力被天下人记住。
现在,这种机会终于来了。
还是外族,还是元朝余孽,不仅仅是出师有名,还意义非凡。
于是,他主动请命道:“陛下,这漠北鞑靼马哈木,在先帝时期就狡猾非常,先帝几次御驾亲征都没有能完全将他打败,现在敢重新集结扰我边界。
末将请命,带领我们的三大营,一举将他们全部铲除,让他们有来无回,让他们永远不敢南望。
展现我大明神威。”
王钊的话,说得热情激荡,让人血脉膨胀。
三杨虽有远虑,但也没有直接反驳王钊的话。
他们深深地知道,北方之患,已经从朱元璋时期到了现在,就算是打跑了一阵子,过个一二十年,他们就又变得强大起来。
然后又会来侵扰边界。
大明实力一直都这么强都还好,可要是哪一朝稍微弱一点,哪一个皇帝稍微无能一点,那么大明就又要深受其害了。
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知道,哪怕是强盛如唐朝,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聪明脑子好使。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强大的时候,直接来一个一次性解决后顾之忧。
杨荣也站出来说道:“臣附议,并且,为了防止北部之患再起,此次就一举将他们彻底铲除,要么不打,要么就是直接灭国,然后将北部草原划归大明的版图,广袤的草原,作为大明的军事选马场,归朝廷管辖,彻底断了他们败了复起的机会!”
朱高炽听着这话,心情倒是有所好转。
要是王钊请战,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王钊是武将,说的还是有些意气用事,匹夫之勇,但这杨荣可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提议战,还给出了理由,甚至连后续的安排都有考量。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辅政大臣啊。
文人说话还特别的响亮。
好一个要么不打,要么灭国。
文人狠起来,还真是让人意外啊。
大明的文臣也不全是废物,杨荣和于谦之辈,都是值得尊敬之人。
其余杨士奇和杨溥也没有意见。
他们分别说道。
杨溥:陛下,此举当战,王钊将军这一次带领着陛下的私兵首次亮相,没有出手就威慑了叛军们,可还是有人会怀疑其中的真实性,怀疑实力虚实,这一战即是为公,为大明,也是为私,彰显皇家兵的强大。
让各地的守军以及天下人都对陛下有信心。
这样一来,在朱高煦和朱高燧没有抓住之前,国内的各方势力不敢轻易摇摆。
但同时也不能不防。
如果鞑靼马哈木只是佯攻,目的就是吸引朝中的重兵,等大军一到,到时候他们骑着快马可以马上就消失在草原之中。
而我们的人马要么费力追击,要么班师回朝,都是费时费力。
而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对京师不利,那可是极大的挑战。
因此,不可不防!
朱高炽很欣慰,杨溥是三杨里面年纪最轻的,可是他却十分的稳重。
将大局看得十分的明白。
的确是如此,现在马哈木这边的确是个麻烦,可是他们在草原擅长奔跑穿插,他要是只是为了吸引注意,诱敌深入,还真的十分容易被骗。
到时候老虎已经离山,朱高煦这边或者朱高燧这边,趁机侵扰京城还真是一个麻烦。
朱高煦的二十万大军是一个威胁。
朱高燧这边根植了这么多年的特务机构,短时间要让张虎全部收编,也不太可能。
再加上,还有朱棣的军权,他的虎符到底在谁的手上,还未可知。
这个掌握大明真正军权的人是谁,他是帮谁的。
都是未知数。
这要将自己的人马调出去了,那么他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可是他作为新皇帝,现在大明外族入侵,他要是不打一场漂亮的仗,也实在是很难让人真正的信服。
毕竟人心这个东西,太复杂。
你可以靠着武力实力强行镇压一段时间,可是不可能一直镇压。
就像秦始皇的镇压手段那么猛,不也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起来造反吗。
再加上,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违反了许多掌权之人的利益的。
这些人看起来没有军权,但他们有钱,也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到时候他们再勾结起来,到时候,他就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了。
连真正的登基帝号都还没有拥有,就被人给拉下来,那就麻烦了。
毕竟,面对强敌,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战功赫赫,弓马娴熟,能够带兵打仗的朱高煦了。
杨士奇作为首辅,他此刻则是忧心忡忡的。
其他三人都表达了意见。
现在也轮到他了。
他站起身来,朝着朱高炽一拱手,语气低沉地说道。
“陛下,鞑靼叩边的消息传得太快了,短短半日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的确是有些蹊跷的。
正如杨溥所言,我们不得不防。
另外,朝中的大臣也都上了许多的请战书,他们都认为陛下的亲兵能够打赢。
希望陛下彰显雄威。
不过,臣还是觉得现在大明内部的安稳,远比外部的威胁更大。
一时半会他也打不进大明来,还是先处理内部事宜,保证大明朝堂的平稳过渡,下葬先帝,陛下登基,颁布新政这些更加要紧,
另外大军出征粮草银子等也是一个问题,还请陛下圣裁!”
朱高炽听了这些人的话,他们都是有各自的观点,也都有道理。
最后决策还是在自己。
他仔细品味了一番几人的话。
想到了一个人,拉他入局,可免去后顾之忧!
这一点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的。
“来人,宣兵部尚书于谦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