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名字在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响亮。
三杨他们对于这个人,只是有一点点了解。
此人,先前因为劝谏朱棣不要一直好战,而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国内的建设上面来。
当时,整个朝堂上,其余人都不敢劝朱棣,都怕他。
只有这个于谦,十分的硬气,敢直言出朱棣的错误。
也可谓是一个不错的汉子。
当时,朱棣准备杀他,朱高炽那个时候是太子,也是跪在地上,出言劝了许久。
朱棣后来也没有杀他,只是让他随军养马,朱棣要让他看看,自己的雄威,看看是怎么打败马哈木的。
朱棣可能不知道,马哈木是多么的狡猾,他居然亲自潜伏在朱棣的军中,成为了一个马夫,不仅仅对于朱棣的军中大事全部知道,也在这个过程知道了朱棣的军中有于谦这个人。
马哈木觉得于谦是一个人才,一心想要拉拢他。
可是于谦即便是被打压,依然是不愿意背叛大明。
当然,马哈木没有自报家门,只是说给于谦一个出路,在前线养马随时都有可能死。
于谦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是马哈木,就以为是一个普通的马夫。
两人还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于谦就这样一直在军中效力,也没有什么人关注他。
朝中的人大多数都忘记了,那日在朝堂之上,敢直言指出朱棣错误的于谦了。
毕竟在朝中,往往是人走菜凉的。
三杨他们还算是记忆力不错,一听到这个名字,倒是想起来了。
只是,他们还是很疑惑,这个于谦到底是有什么本事?
陛下如此信任他。
他从一个随军养马的人,一跃成为了兵部尚书。
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让人十分的疑惑。
现在,听这意思,陛下还要召见他,难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
陛下可能是欣赏此人有些胆识,否则,也不会在先帝生气的时候,陛下会为了他去求情。
但是这个于谦一直也没有加入陛下的阵营。
这就有些奇怪了。
陛下帮助了于谦,而于谦却一直没有来道谢?
此人这么傲气的吗?
三杨他们可是跟着朱高炽一起成长的人,对于朱高炽喜欢和看中的人基本上都清楚。
那些人一般都会被拉入阵营。
成为现在朱高炽的核心人物。
只有这个于谦,现在想起来十分的奇怪。
陛下当年在先帝面前救了他一命,陛下当时本来就不受待见,还为了他敢在先帝面前求情,这是多么重的厚恩啊。
可是这于谦后来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
就算是去养马了,也没有死啊,感谢一下都不会吗?
更让人不解的是,陛下不仅不生气,还重要于谦。
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不过,他们现在也不知道陛下找他有什么事情。
有疑问也不好说什么。
朱高炽下达了命令。
太监快速地就去传命了。
在这个时间里,朱高炽和三杨他们又对于天下的事务进行了一些交谈和考量。
没有多久,兵部尚书于谦就来到了朱高炽的面前。
现在的于谦,还比较年轻,但眉宇间的一股正气,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于谦这一日他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怎么一下子就被升任为兵部尚书了。
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低级官员,一个军中的马夫而已。
他也是聪明人,就静下心去想,想起了当年他劝朱棣的时候,那时候太子殿下就劝谏过。
他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命。
可是后来就没有什么交际了啊,自己也没有去太子殿下的宫中道谢表忠心什么的。
怎么就被陛下记住了呢。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太子殿下是因为,自己一心为大明,不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吗
?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因为这样而重用他的话,那么证明陛下是一个十分英明之人啊。
那么之前,自己对于他的一些看法实在是有些不该啊。
于谦在朱棣身边养马,自然和朱棣身边的各种人也都有些了解了。
他知道的就是,朱棣一直都在关注朱高炽的言行举止。
这种关心,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反而是要找出太子的过失。
因为,每一次有人来报道太子的表现的时候,太子只要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朱棣就是十分的平静甚至失望。
而要是太子殿下有些小错误,朱棣则是两眼放光,期望他的过错能够再大些。
那样的话,就有足够的理由废太子了。
这是朱棣的真实心思,于谦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不过,他和当时的太子朱高炽也没有什么交际,对于皇家的这些事情,他也不想去操心。
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想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去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甚至听得多了,他也觉得朱高炽有些不像话,当一个太子,在朝中不理政,就知道搞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奇技淫巧,玩物丧志。
这是当时于谦对他的看法。
他心里当时也觉得汉王朱高煦当太子比较好。
而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会是这样的发展。
太子还是太子,成了新朝的皇帝,而且,他还重用自己,在掌权的第一天就杀了许多人。
然后还施行了一系列真正有利于大明的政策。
朝堂显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来。
这么看来,自己以前对于太子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他是一个十分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只不过当时碍于形势,他也知道先帝不喜欢他。
所以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敏锐,否则会被汉王和赵王针对的。
而是藏拙,表面上看起来昏庸无比,却掌握住火候,不让先帝抓到废他的把柄。
然后暗中也在发展自己的实力,就等着有朝一日,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危。
毕竟,先帝一直都在御驾亲征,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一直都在身边。
只要这个儿子有点什么异动,或者是学习一下李世民来一个玄武门之变,那么天下就得易主。
如此,看来当今陛下可是真的英明无比啊。
在得知了先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就开始了布置,这才有了一举获胜的机会。
至于汉王和赵王,以后慢慢处理就行了。
只要他的身份成了正统,那么就可以号令天下,汉王和赵王要是敢有异动,那就是造反了。
那就是与天下为敌了。
当今陛下是真的高明啊。
于谦想明白了这些,也算是理清了思路,此刻陛下重用他,那就是真正的看得起他,是重视人才的表现,别无其他私情。
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能够选贤用能,能够一心为民,这样的陛下,我于谦誓死追随。
于谦也是聪明人,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些事情,对于朱高炽也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此次召见,恐怕就是马哈木大军南下的事情,他站在当今时局的角度,也大致有了一些看法。
于谦站直身子,眼神变得无比坚毅和精神,然后双手一拱手。
“臣,兵部尚书于谦参见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