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傅憨厚一笑:“我们海边人从小吃虾,这是童子功。
你看,要用牙签从这个位置挑.”
最关键的改变是建立了“创新奖励机制”。
王建业在员工休息室挂了一块建议板,鼓励所有人提出改进意见。
被采纳的建议不仅能获得奖金,提出人还可以参与新品的研发。
小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鼓起勇气提出:“我觉得咱们的迎宾语太生硬了。
在唐山,熟人见面都会问'吃了吗',这样更亲切。”
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被采纳后,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本地客人听到这句熟悉的问候,都会会心一笑,整个用餐氛围立刻轻松了不少。
刘芳则提出了一个服务细节:“我发现唐山人喜欢在餐桌上聊天,上菜太快反而不好。
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出菜节奏。”
就连张磊也大胆地贡献了一个家传配方:“我奶奶做的酱焖鱼特别好吃,要不要试试加到选单里?”
王建业亲自去张磊家尝了这道菜,果然别有风味。
经过李钢的专业改良后,“张奶奶酱焖鱼”成了新的招牌菜,张磊也因此被提拔为助理厨师。
这些改变像春风化雨,慢慢融化了南北员工之间的坚冰。
三个月后的员工大会上,王建业看到李钢和张磊勾肩搭背地走进来,刘芳和小李分享着同一包瓜子,不禁感慨万千。
“王总,您看这个。”
财务小刘递来最新的报表,服务投诉率下降了70%,翻台率提高了15%,最难得的是,员工流失率降到了开业以来的最低点。
王建业欣慰地点点头,但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着生意好转,他们需要招聘更多员工,如何让新人也快速融入这个已经形成的团队文化,将是下一个课题。
窗外,唐山的夜空繁星点点。
王建业想起徐州老家的一个说法——“众人拾柴火焰高”。
现在,他的团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南北差异不再是阻碍,反而成了创新的源泉。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计划:员工技能大赛、跨店交流学习、甚至可能的话,送优秀员工去烹饪学校进修.一个个想法在脑海中成形。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他的“徐州人家”不仅要做出好菜,更要培养出一支真正融合南北、取长补短的优秀团队。
厨房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下晚班的员工们在分享夜宵。
王建业走过去,看到李钢正在教大家一个徐州的老笑话,连平时腼觍的张磊都笑得前仰后合。
这一刻,他知道,这家店真正的味道,不仅仅是菜品的融合,更是这群人心的融合。
1996年的西安钟楼,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古朴的青灰色。
王建业站在新装修的店面前,抬头望着那块崭新的“徐州人家”招牌,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这是他们在西北地区的第一家分店,选址在钟楼旁的美食街上,对面就是着名的同盛祥泡馍。
“王总,招牌挂正了没?”徐州来的老厨师张德海操着浓重的徐州口音问道,手里还攥着一把沾满酱汁的木勺。
王建业后退几步仔细端详:“再往左半寸.好,就这样!”
开业前的最后准备紧张而忙碌。
王建业亲自检查了厨房的每一口锅灶,品尝了每一道试做的菜品。
张德海拍着胸脯保证:“王总放心,咱徐州的把子肉在西安绝对是独一份!”
开业当天,王建业特意穿上了崭新的白衬衫,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上午十一点,第一批客人陆续进店,大多是冲着“徐州特色”的名头来的好奇食客。
“老板,你们这'把子肉盖饭'是什么来头?”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翻着选单问道。
王建业热情介绍:“这是我们徐州的传统名吃,选用上等五花肉,用二十多种香料慢火炖制,咸中带甜,肥而不腻.”
眼镜男点点头:“那来一份尝尝。”
后厨里,张德海亲自掌勺。
他舀起一勺浓稠的酱汁淋在米饭上,铺上厚切的把子肉,再点缀几根翠绿的青菜。
摆盘精致得如同艺术品。
“三号桌把子肉盖饭——”服务员小杨拖着长音将菜品端了出去。
王建业站在柜台后,期待地观察着客人的反应。
眼镜男先是好奇地打量了一番,然后小心地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
王建业看到他眉头微皱,咀嚼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怎么样?”王建业走过去问道。
眼镜男勉强笑了笑:“味道.挺特别的。”
说完便低头专心吃饭,再没动过那盘把子肉。
中午的客流比预期少了一半。
到了下午两点,本该是午餐高峰的时间,店里却只剩下零星几桌客人。
王建业注意到,几乎每桌的把子肉盖饭都剩了大半。
“王总,情况不太对啊。”
店长李伟凑过来小声说,“我刚才听好几桌客人说肉太甜了,不合口味。”
王建业心里一沉。
他走到后厨,看到张德海正黑着脸收拾灶台,几个西安本地招聘的帮厨在一旁窃窃私语。
“张师傅,客人反映把子肉太甜了.”王建业试探着说。
张德海猛地转身,手里的铁勺“咣当”一声砸在灶台上:“甜?把子肉就是这个味!在徐州卖了三十年,从没人说甜!”
帮厨里一个叫马强的小伙子忍不住插嘴:“张师傅,西安人吃惯辣子,您这甜口确实.”
“你懂什么!”张德海怒目圆睁,“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能随便改吗?”
王建业赶紧打圆场:“都别急,咱们慢慢商量。”
但裂痕已经产生。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越来越糟。
西安本地媒体一篇《甜腻的徐州味能否征服长安?》的报道更是雪上加霜,客流量直线下降。
第五天晚上打烊后,王建业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翻看着惨淡的营业报表。
窗外钟楼的灯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在他疲惫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难道选错地方了?”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但转念一想,在石家庄和唐山的成功经验告诉他,问题不在选址,而在于如何融合。正想着,后厨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王建业快步走去,看到张德海和马强正剑拔弩张地对峙着,地上散落着打翻的调料罐。
“怎么回事?”王建业沉声问道。
马强气得满脸通红:“王总,我就说把子肉可以加点辣子试试,张师傅就把我的辣椒面打翻了!”
张德海梗着脖子:“胡闹!把子肉加辣子,那还叫把子肉吗?”
王建业看着地上红艳艳的辣椒面,突然灵光一闪:“等等.也许马强的想法有道理。”
“王总!”张德海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王建业拍拍老厨师的肩膀:“张师傅,您还记得咱们在唐山是怎么改良把子肉的吗?”
张德海一愣:“那不一样,唐山只是调整了咸度.”
“西安也一样。”
王建业弯腰捡起那罐辣椒面,“我们不是要改变把子肉的本质,而是让它更适合西安人的口味。”
他环顾四周,目光坚定:“今晚谁也别走,咱们就在这后厨,重新调配一锅适合西安的把子肉!”
凌晨一点,厨房里依然灯火通明。
王建业卷起袖子,亲自站在灶台前。
张德海虽然不情愿,但也在一旁指导着传统做法的基础步骤。
“先炒糖色.”张德海闷声说。
王建业按照传统方法将冰糖炒成琥珀色,加入五花肉翻炒。
当到了加香料的环节时,他转向马强:“你们西安人最喜欢什么香料?”
马强不假思索:“八角、桂皮、花椒,最重要的是辣椒面!”
王建业点点头,取来一小撮辣椒面:“先少放点试试。”
张德海在一旁直摇头:“胡闹,胡闹”
但随着炖煮的进行,一股奇特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既有徐州把子肉特有的酱香,又带着陕西人熟悉的麻辣气息。
两个小时后,第一锅“西安特供把子肉”出锅了。
王建业切了一小块尝了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个味道.太神奇了!”
张德海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表情从抗拒慢慢变成了惊讶:“这这还是把子肉吗?”
“当然是!”王建业兴奋地说,“只是多了点西安的灵魂!”
马强也尝了尝,竖起大拇指:“王总,这个味道西安人肯定喜欢!”
第二天,王建业又有了新想法。
他找到附近一家有名的面馆老板赵师傅,虚心请教陕西面食的做法。
“油泼面?简单!”赵师傅豪爽地演示起来,“关键是辣子要香,油要热,'刺啦'一声,那才叫一个美!”
王建业看得入迷,突然灵机一动:“赵师傅,您说要是把我们的把子肉切成丁,放在油泼面上”
赵师傅眼前一亮:“咦?这倒是个新鲜吃法!”
经过反复试验,一套全新的“南北融合”选单诞生了:“香辣把子肉盖饭”、“把子肉油泼面”、“把子肉夹馍”.甚至还有一道创新的“泡馍把子肉”,将陕西最负盛名的牛羊肉泡馍与徐州把子肉相结合。
新选单推出的第一天,王建业特意在门口立了块黑板,用粉笔写着“西安特供——南北融合新口味”。
最先光顾的是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她好奇地点了份“把子肉油泼面”。
当服务员小杨将面端上桌时,红艳艳的辣子油上铺着琥珀色的把子肉丁,香气扑鼻。
女孩先是用手机拍了照,然后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
“哇!”她惊喜地叫出声,“这也太好吃了吧!”
这一声引来了周围食客的注意。
很快,越来越多的客人开始尝试新菜品。
到了午餐高峰时,店里竟然破天荒地排起了队。
张德海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满座的餐厅,表情复杂。
王建业走过去,递给他一碗刚做好的“香辣把子肉”。
“张师傅,尝尝?”
老厨师接过碗,慢慢品尝起来。
良久,他长叹一口气:“王总,我服了。
这确实还是把子肉,但更活了。”
王建业笑了:“这就是融合的魅力啊。”
接下来的日子,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西安本地媒体又来了,这次报道的标题是《南北融合的美食奇迹》。
那位曾经给差评的记者也成了常客,最喜欢的就是“泡馍把子肉”。
一个月后的员工大会上,王建业看着座无虚席的餐厅,心中感慨万千。
张德海和马强现在成了最佳搭档,一个负责传统工艺,一个负责本地化创新。
当初的争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尊重和学习。
“王总,咱们下个分店开哪?”李伟笑着问。
王建业望向窗外巍峨的钟楼,微笑着说:“先把西安站稳脚跟。
不过我想,只要掌握了融合的智慧,去哪都不是问题。”
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那是正在炖煮的新一锅“香辣把子肉”。
这香气中,既有徐州的醇厚,又有西安的火辣,正如这家店一样,在融合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
……
清晨五点的西安城还笼罩在薄雾中,王建业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他眯着眼摸到床头柜上的大哥大,听筒里传来采购经理马强几乎变调的声音:“王总,出大事了!老刘、老王他们几个供应商今早集体来电话,说明天的猪肉要涨30%!”
王建业一个激灵坐起身,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窗外,钟楼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他却仿佛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西安分店正摇摇欲坠。
“理由呢?”他强压着怒火问道。
“说是……说是货源紧张。”
马强的声音透着心虚,“但我刚托人打听到,是'秦味居'在背后搞鬼,他们老板周大富把城郊几个大养殖场的货都包圆了。”
王建业的拳头重重砸在床板上。
周大富,这个在西安餐饮界出了名的“地头蛇”,自从“徐州人家”的香辣把子肉火了之后,就没少使绊子。
先是挖墙脚,后是恶意差评,现在居然玩起了原料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