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餐厅里,客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海鲜,一边交流着经营经验。

气氛热烈而融洽。

在店外,阳光洒在街道上,一片祥和。

王氏分店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经过这场风波,王建业和他的团队更加坚信,只要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建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深知餐饮行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生意持续火爆的情况下,他依然保持着警惕,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需求。

“虽然现在顾客很多,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得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立足。”

王建业在一次团队会议上,严肃地对大家说道。

于是,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的菜品研发。

在后厨里,经常能看到厨师们围在一起,讨论着新的食材搭配和烹饪方法。

“王老板,我觉得咱们可以试试用青岛当地的特色调料,给传统的海鲜菜增添一些不一样的风味。”

厨师长老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建业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啊!可以试试看,说不定能给顾客带来新的惊喜。”

经过多次试验,一道融合了青岛当地特色调料的“新派海鲜烩”诞生了。

这道菜一推出,立刻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

鲜嫩的海鲜搭配上独特的调料,口感层次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你们这道新菜太好吃了!既有海鲜的鲜美,又有本地调料的独特香味,真是创意十足!”一位老顾客赞不绝口。

随着新菜品的不断推出,王氏分店的菜单越来越丰富。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王建业还推出了定制化餐单服务。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预算以及特殊饮食要求,定制属于自己的专属套餐。

“王老板,我这有几个朋友要来青岛,他们口味比较清淡,你能帮忙设计一个套餐吗”一位顾客打电话咨询。

王建业热情地回答:“当然可以!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您朋友的口味需求来安排菜品,保证让他们满意。”

在服务方面,王建业也丝毫没有放松。

他注重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每一位员工都被要求以最热情、周到的态度迎接每一位顾客。

“顾客进门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

服务过程中要及时关注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王建业经常这样教导员工。

一天,一位带着孩子的顾客来到店里。

孩子比较挑食,对很多海鲜都不太感兴趣。

服务员小张发现后,主动与顾客沟通:“您好,您看孩子对海鲜不太感兴趣,我们店里有一些适合小朋友的家常菜品,比如蔬菜饼、鸡蛋羹,您想给孩子来一份吗”顾客感激地说:“那太好了,谢谢你们这么细心。”

小张微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孩子能喜欢。”

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王氏分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顾客们不仅是为了美食而来,更是为了这里优质的服务氛围。

“这家店的菜好吃,服务也好。

每次来都感觉特别舒服,以后还得常来。”

一位常客评价道。

在互联网时代,王建业也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推广店铺。

他安排专人负责运营店铺的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精美的菜品图片、有趣的店内视频以及顾客的真实评价。

“快来看看王氏分店的新菜品,每一道都让人垂涎欲滴!”店铺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很多网友看到后,纷纷留言:“看着就想去吃了!”“这菜看起来太诱人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

通过网络的传播,王氏分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

#连云港的风味逆袭九十年代中期,连云港新浦街,那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街道,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类招牌琳琅满目。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班驳的光影。

王建业站在自己新开的分店门口,望着那崭新却又略显冷清的招牌,心中满是憧憬与忐忑。

这家分店,承载着王建业的梦想,主打徐州特色菜品。

店门不算大,店内装修朴实而整洁,摆放着十几张方桌,靠墙的位置还陈列着一些徐州特色的小摆件,试图营造出浓浓的家乡氛围。

然而,王建业很快就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严峻。

连云港,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本地海鲜菜系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宛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

当地的饭馆里,海鲜的鲜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食客们对那些鲜嫩的鱼虾贝类情有独钟,谈起来眉飞色舞。

而对于王建业带来的徐州风味,他们大多只是投来好奇的一瞥,然后便匆匆走过。

分店开业后的日子,冷冷清清。

店内服务员们无所事事,看着空荡荡的桌椅,脸上满是落寞。

王建业常常在店里踱步,眉头紧皱,心中暗自焦虑:“怎么会这样徐州菜的味道明明很不错,怎么就吸引不了当地食客呢”隔壁的“海州老馆子”,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海鲜饭馆。

这里每天都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老板李大海,身形微胖,挺着个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总是带着一副得意的神情。

看到王建业的分店生意惨淡,他不禁心生轻蔑,时常对旁人放出风声:“哼,外地菜在港城根本站不住脚,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想拿那些不伦不类的菜系来抢生意,简直是自不量力!”这话传到王建业耳朵里,他心中又气又恨,但也暗暗憋了一股劲:“我就不信,徐州菜在这就没机会!”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王建业坐在店内,看着寥寥无几的顾客,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起这几天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连云港人虽然偏爱海鲜,但对豆制品也格外钟情,常常将两者搭配在一起。

“也许从这方面入手,能找到突破口。”

王建业站起身来,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立刻召集厨师团队,来到狭小的后厨。

后厨里,摆放着各种食材和炊具,弥漫着一股混杂的气味。

墙壁被烟火熏得漆黑,炉灶上还残留着未洗净的油污。

“大家都过来,咱们得想想办法,改变一下现在的局面。”

王建业拍了拍手,大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厨师们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无奈与迷茫。

其中一位年长的陈师傅率先开口:“王老板,这本地人的口味实在太难捉摸了,咱们徐州菜在这好像真的水土不服啊。”

王建业皱了皱眉,说:“不,事情还没到绝望的时候。

我发现连云港人喜欢把海鲜和豆制品搭配在一起,咱们能不能结合这一点,研发一些新菜呢比如说,做个‘海鲜豆腐锅’,用咱们徐州的炖菜手法来烹制,再加上本地新鲜的鱼虾,你们觉得怎么样”厨师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年轻的小李师傅挠了挠头,说:“王老板,想法是挺好,但这做法上还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徐州炖菜和这边的做法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对,我担心味道融合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另一位张师傅也附和道。

王建业点点头,说:“我明白你们的顾虑。

但咱们不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大家集思广益,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于是,厨师们立刻忙碌起来。

他们从市场上采购了新鲜的豆腐和各类海鲜,开始了紧张的试验。

厨房里,炉灶的火焰呼呼作响,锅铲在锅里翻炒的声音不绝于耳。

各种食材的香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厨房。

经过多次尝试,第一版的“海鲜豆腐锅”终于出锅了。

王建业和厨师们围在餐桌旁,满怀期待地尝了起来。

大家尝了几口后,表情各异。

陈师傅皱皱眉头,说:“这味道总感觉差点意思,海鲜的鲜和豆腐的嫩没有完美结合,徐州炖菜的风味也不够突出。”

“是啊,口感上不够丰富,还得再调整调整。”

小李师傅也放下筷子,一脸遗憾地说。

王建业虽然也觉得有些失望,但还是鼓励大家:“别灰心,咱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这只是个开始,大家再找找问题出在哪,继续改进。”

接下来的日子里,厨师团队日夜钻研,不断调整食材的用量、烹饪的火候和调料的搭配。

每一次失败,都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海鲜豆腐锅”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鲜嫩的豆腐吸收了海鲜的鲜香,浓郁的汤汁中散发着徐州炖菜独特的醇厚风味,两者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应该没问题了!”王建业尝着新出炉的菜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海鲜豆腐锅”推出后,王建业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免费请顾客试吃。

他安排服务员在店门口摆上几张桌子,放上热气腾腾的“海鲜豆腐锅”,邀请过往的行人品尝。

“来来来,各位朋友,免费品尝新菜啦,‘海鲜豆腐锅’,不好吃不要钱!”服务员们热情地招呼着。

不少人被吸引过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品尝起来。

一位中年大叔尝了一口,眼睛突然一亮,竖起大拇指说:“嘿,这味道还真不错!海鲜又鲜,豆腐又嫩,这炖菜的味道也很特别,和咱们本地菜还真不太一样,但就是好吃!”“是啊,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搭配,太妙了!”旁边一位年轻的姑娘也赞道。

看着顾客们满意的表情,王建业心中乐开了:“看来这道菜有戏!”随着“海鲜豆腐锅”受到好评,店里的生意有了些许起色,逐渐有了一些本地食客光顾。

但王建业知道,仅靠这一道菜还远远不够,必须再推出一些能抓住本地人口味的菜品。

他把目光又投向了徐州的招牌菜——把子肉。

这是一道深受徐州人喜爱的传统菜品,但在连云港,如何让它获得认可,又是一个难题。

“把子肉虽然好吃,但毕竟是徐州的特色,直接端上桌,当地食客可能还是接受不了。

得想办法改良一下。”

王建业在心里琢磨着。

一天,王建业在市场上看到当地的咸鱼,突然灵感一闪:“如果把徐州把子肉和这咸鱼结合一下,弄个‘咸鱼烧把子肉’,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他立刻和厨师团队商量,厨师们听了这个想法,也觉得很新鲜,决定马上动手尝试。

在后厨里,厨师们忙碌起来。

他们先将把子肉炖煮得软糯入味,然后加入切成小块的咸鱼。

随着炖煮的进行,咸鱼的咸香和把子肉的醇厚味道逐渐融合在一起,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王老板,‘咸鱼烧把子肉’做好了,您尝尝。”

陈师傅将做好的菜端到王建业面前。

王建业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顿时,咸香浓郁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肉质软烂,却又不失嚼劲。

“就是这个味道!”王建业兴奋地说,“这改良后的把子肉,既有徐州菜的厚重,又融入了本地咸鱼的特色,一定能吸引顾客!”“咸鱼烧把子肉”推出后,果然受到了本地食客的欢迎。

一时间,店内常常座无虚席,热闹非凡。

原本冷清的店铺,如今充满了欢声笑语,服务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看着店里热闹的景象,王建业心中感慨万千:“总算是没白费这么多心血。”

然而,隔壁“海州老馆子”的李大海却坐不住了。

看着王建业的分店人气越来越旺,他心中嫉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