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土鸡在山林间自由穿梭,啄食着天然的谷物和小虫子。

他与养殖场的负责人交谈了很久,详细了解养殖方法和供应能力。

“老板,我这土鸡都是散养的,肉质绝对有保证,就是这运输有点麻烦。”

养殖场负责人担忧地说道。

王建业自信满满地回答:“运输问题我来解决,您只要保证土鸡的品质就行。

我觉得这土鸡如果引入我的餐馆,肯定能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美味体验。”

经过一番洽谈,双方成功达成合作。

不久后,王建业的餐馆里便推出了一道新菜——“皖南山林土鸡煲”。

这道菜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

“这土鸡煲太香了,味道醇厚,这鸡肉吃起来特别劲道!”一位顾客兴奋地说道。

王建业听到顾客的称赞,心中十分高兴:“不断探索新的食材,给顾客带来新鲜感,这才是餐馆长久发展的秘诀。”

在追求食材多样性的同时,王建业也没有忘记提升餐馆的服务品质。

他深知优质的服务是留住顾客的关键。

餐馆里,年轻的经理小陈向王建业请教如何改进服务:“老板,您觉得咱们在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呢?”王建业认真思考后说道:“小陈啊,服务细节很重要。

比如顾客进门时,要第一时间热情迎接;点菜时,要耐心介绍菜品;在用餐过程中,及时关注顾客需求,给他们贴心的服务。

咱们要让顾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小陈按照王建业的要求,组织员工进行了一系列服务培训。

员工们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顾客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在一次用餐过程中,一位带着小孩的顾客在座椅上发现了一些污渍。

服务员小张看到后,立刻微笑着向顾客道歉:“实在不好意思,给您带来不好的体验了。

我马上给您换一张干净的座椅。”

小张迅速更换座椅后,还特意给小孩送上了一份小点心。

顾客十分感动:“你们这服务太贴心了,以后我们肯定常来。”

随着食材供应链的稳定、菜品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王建业的餐馆生意越来越火爆。

不仅在南通本地站稳了脚跟,还吸引了周围城市的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在一个周末的傍晚,餐馆里座无虚席。

窗外的路灯亮了起来,柔和的灯光洒在街道上。

王建业站在餐馆的角落,看着热闹而温馨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从当初面临食材供应危机时的焦虑与不安,到现在餐馆生意蒸蒸日上,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但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此刻的欣慰。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坚持诚信经营,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总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我,但我有信心继续走下去。”

王建业望着满是笑容的顾客们,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餐馆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随着餐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新的问题又开始浮现。

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打着王建业餐馆的旗号,在市场上售卖所谓“王氏招牌菜调料包”,号称使用这些调料就能做出和王氏分店一样美味的菜肴。

这严重损害了王建业餐馆的声誉,一些不明真相的顾客购买后发现味道相差甚远,对餐馆产生了负面评价。

王建业得知后,气愤不已:“这些人简直无法无天,竟敢冒用我的招牌欺骗消费者!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王建业立刻采取行动,联络律师准备维权。

经过调查,他们很快锁定了一个造假窝点。

警方根据线索迅速出击,一举捣毁了该窝点,抓获了涉案人员。

经过审讯,这些不法分子交待了整个造假过程。

原来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普通调料混合,贴上“王氏招牌菜调料包”的标签,以高价售卖。

王建业召开了新闻释出会,向公众通报了情况,并承诺会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

“我们一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最正宗、最美味的菜品,面对这些侵权行为,我们绝不姑息。

我们会加强管理,让顾客能放心地享受我们的美食。”

王建业在新闻释出会上坚定地说。

随着侵权事件的解决,顾客们对餐馆的信心又逐渐恢复。

王建业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加强了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注册了更多的商标和专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内部管理方面,随着餐馆规模的扩大,人员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提高效率,王建业引入了新的管理系统。

新系统涵盖了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员工考勤等多个方面。

采购主管老赵对新系统有些不适应:“老板,这新系统操作起来有点复杂啊,我们都不太熟悉。”

王建业耐心地解释:“老赵啊,这新系统虽然刚开始用有点难,但它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

我会安排专业人员给大家培训,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很快就能上手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培训,大家逐渐掌握了新系统的使用方法。

食材采购变得更加高效,库存管理也更加精准,员工考勤更加规范。

……

在南通南大街上,王建业的餐馆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中独树一帜。

餐馆外观古朴中透着现代气息,木质的门窗散发着淡淡的光泽,店门口的招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店内顾客盈门,欢声笑语与餐具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后厨之中,徐州派来的后厨主管老陈,一位身材壮实、面板黝黑的中年男子,正忙得不可开交。炉灶上火苗呼呼作响,锅中的菜肴在他熟练的翻炒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老陈一边盯着锅里的菜,一边用带着浓重徐州口音的方言朝着传菜口大声喊道:“喂!那边的,赶紧过来端菜,麻溜儿的!”声音穿过厨房的嘈杂,尖锐地传向餐厅。

在餐厅负责传菜和服务的南通本地服务员们,听到老陈的呼喊,脸上纷纷露出了不悦的神色。

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小张,皱着眉头,小声地对旁边的同事抱怨道:“这徐州师傅怎么总是这样大声喊,一点都不体面,吓到客人怎么办?”旁边的小李也跟着点头,撇撇嘴说:“就是啊,南通人可不会这么咋咋呼呼的。”

这种因语言习惯产生的矛盾不过是个小开端,更大的问题出在菜品口味的把握上。

南通本地顾客饮食口味偏淡,很多时候会要求服务员在下单时告知后厨减少菜品的盐分。

这一要求可让后厨的师傅们犯了难。

这天,一位南通本地的老先生带着家人前来就餐。

老先生温和地对服务员小赵说:“小伙子,麻烦跟后厨说一声,菜的盐分少放一点,我们都吃不惯太咸的。”

小赵连忙点头,应道:“好嘞,您放心,我马上跟后厨说。”

小赵来到后厨,找到老陈,传达了顾客的要求。

老陈听后,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情,嘟囔着说:“这菜不放盐怎么行,没个味道,还怎么做菜?哪有这样的道理?”但无奈顾客有要求,他还是不太情愿地降低了菜品的盐分。

然而,当这道菜上桌后,老先生尝了一口,还是觉得有些咸,便把小赵叫了过来,面带不悦地说:“小伙子,我不是说了少放点盐吗?这还是太咸了呀。”

小赵赶忙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先生,我这就去跟后厨说说。”

小赵再次找到老陈,焦急地说:“陈师傅,客人还是觉得咸,能不能再少放点盐呀?”老陈此时有些不耐烦了,提高了音量说:“咋回事儿啊?这已经放得很少了,再少就没味道了。

你们南通人咋这么事儿多!”这样的矛盾并非偶尔发生,而是逐渐演变成为双方之间的心结。

后厨师傅们觉得南通顾客太过挑剔,而南通本地的服务员则抱怨后厨不理解顾客需求。

终于,在一次重要的婚宴上,矛盾彻底爆发了。

婚礼现场布置得美轮美奂,红色的绸缎、彩色的气球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氛围。

宾客们欢声笑语,举杯庆祝。

然而,就在婚宴进行到一半时,问题出现了。

有几桌的宾客反映菜太咸了,服务员小王急忙向后厨传达宾客的意见。

老陈却正在气头上,因为之前他就对南通顾客的这种要求很是不满,今天婚宴又遇上这种事情,更是心中窝火。

他大声嚷道:“这已经按要求做了,再要淡就没法吃了!他们爱咋咋的!”小王一听,也急了,提高音量反驳道:“陈师傅,这是婚宴,这么多客人,您就不能再调整一下吗?”老陈把手里的勺子往案板上一摔,喊道:“调整调整,就知道调整,做菜哪有这么容易!”两人的争执瞬间引起了附近宾客和其他员工的注意。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原本喜庆的婚宴被这突如其来的争吵蒙上了一层阴影。

宾客们开始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了不满和疑惑的神情。

婚宴结束后,顾客向王建业进行了投诉。

王建业听后,心中又气又急。

他深知,这样的事情不仅破坏了顾客的用餐体验,也严重影响了餐馆的声誉。

王建业决定暂停营业,着手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去狼山脚下团建。

狼山脚下,阳光明媚,绿草如茵,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餐厅的全体员工们集合在这里,气氛却显得有些压抑。

王建业站在人群前,神色严肃地说道:“大家都知道,咱们店最近出了不少问题。

今天把大家带到这儿来,就是想让大家好好放松放松,更重要的是,把心里的疙瘩都解开。”

随后,王建业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活动——让员工们轮流用家乡话表演节目。

一开始,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上台。

这时,王建业笑着说:“我给大家开个头!”只见他走上前,用徐州方言讲了一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

他那生动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

在王建业的鼓励下,老陈也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他清了清嗓子,用徐州话唱起了一段徐州梆子。

高亢激昂的唱腔,让在场的员工们领略到了徐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唱完后,老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俺们徐州就是这豪爽的性子,以前说话大声,可能给大家带来不好的感受了,俺在这儿给大家赔个不是。”

南通本地的员工们听了,纷纷鼓掌表示理解。

紧接着,小张也大方地站起来,用南通方言朗诵了一首南通民谣。

软糯甜美的声音,如同潺潺流水,将南通的温婉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结束后,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小张走到老陈面前,笑着说:“陈师傅,没想到您唱得这么好,以前我们对徐州话和徐州文化了解太少了,误会了您的好意,不好意思啊。”

老陈连忙摆摆手,憨厚地笑道:“妹子,俺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老是那么大声吆喝,俺们以后多互相理解。”

看到气氛渐好,王建业趁热打铁说道:“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这本是好事。

咱们店就是要把这些不同融合在一起,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

有员工提出:“咱们能不能制定一个双语服务标准,既保留徐州餐饮豪爽直率的劲儿,又融入南通的温和细腻。”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经过讨论,大家共同制定了一套双语服务标准。

要求服务员在迎来送往时,先用轻柔的南通方言热情客气地招呼顾客,像“您好呀,欢迎光临,今朝想切嗲(今天想吃点什么)?”而在传达后厨的回应或者一些紧急资讯时,可以用干脆利落的徐州方言,保证沟通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