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三辆车从红桥机场直直的开往龙猫工业的汽车生产基地。
这次的行程安排的非常紧,高强跟高永鸣两人坐在一辆商务保姆车内交流着彼此的信息。
...
龙猫工业的汽车生产基地占地约600亩,主要分为三个区域。
研发区、生产区、生活区。
作为汽车生产基地的选址天然会偏向郊区,厂区的地租会便宜很多,也有利于生产研发、生产管理。
所有工人、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均都可以选择吃住都在厂区。
当然,有私家车的也可以选择在外租房,可以享受短暂的个人时间。
生产基地内,关于车辆性能测试的大片区域,占地约20亩。
从高空鸟瞰的话,有点像大型的驾校,但场地比驾校要宽敞、阔气的多。
整个场地有n条线路,模拟不同的路况,包括但不限于沙滩路、水泥路、石子路、高仿野外的山路、窄路、弯道坡行路、雪地路、泥水路...总之各种常见的地形、地貌都会尽量的进行实况模拟。
龙猫乐miniev的样车,下了生产线后便不间断进行测试,通过了各种路况的测试后,才敢申请进行正式上路测试。
为了确保上路测试的准确性、可参考性,这次上路测试同时测试3辆龙猫乐miniev。
等高强、高永鸣一行人抵达测试区的主席台后。
龙猫工业负责测试的总工程师才挥动旗帜,让工作人员对3辆车进行测试前最后的检查,确保不会出现人为的故障。
驾驶员都是高薪聘请的、经验丰富的老牌驾驶测试员,专业素养过硬。
龙猫乐miniev的配色继承了熊猫科技经典的阴阳互补,采用的是黑白配色。
造型设计十分的非主流,不同于常规的汽车、电动车是长方形盒子的造型,采用的是动漫里才会出现的那种椭圆形车型。
远远的看去,整体像装了轮子的鸡蛋壳。
车灯的设计采用的依然是椭圆形的超大灯设计,仅仅是车灯就占据了车前脸的1/3空间。
车门采用了空间折叠的设计,推拉车门需要触动、解锁对应的按钮才能打开车把手。
两侧的车门均都采用抗风阻的优化设计,表面看上去十分的丝滑,不仔细找会找不到车门的所在。
车窗采用的是高透亮、防碎裂、防撞击的特种柔性玻璃。
就算突发事故,遭受到重大的撞击导致车窗的破碎,也不会对驾驶员和车内的乘客造成玻璃穿刺、割伤的危险。
特种柔性玻璃一旦达到破碎的阈值,会分解为一个个圆润的碎片,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驾驶员和车内的乘客的伤害。
高强、高永鸣都站在主席台上,用高清度的望远镜查看着工作人员忙碌紧张的监察车辆。
“咱们这3辆龙猫乐miniev就是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实物看起来跟3d建模多少有些差别。”高强道。
高永鸣点点头道:“生产设备的精度问题,不过依旧还是还原了3d数据建模的八成以上,已经很不错了。”
龙猫乐miniev是近些日子高强忙碌的重点项目,因此对于龙猫乐miniev的数据建模的参数是如数家珍,但是实物车多少会有些差异。
....
-----------------
对于高新企业来说,除了搞搞航天、军工,剩下的也就只能在民生领域深挖。
民生领域的范畴就是“衣食住行”,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的操作。
也只有“衣食住行”才能吸纳更多的企业入驻。
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事。
无论是线上团购外卖,还是线上购物都是在民生领域的深挖。
线上外卖吃掉的是两部分市场:一是饭馆的堂食,二是居家餐饮。
换句话说:线上外卖只是让想要就餐的人群多了一个选项,并没有实际创造、扩充市场。
这个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线上外卖冲击的就是线下的菜市场和饭馆。
线上的平台也好、消费者订餐用的手机也罢,都是载体。
智能手机的普及,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外卖自由、购物自由,这都是已成的现实。
汽车跟智能手机都成了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强有信心让新能源电动汽车平替燃油车,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固液混合锂电池拼装而成的电池包,就算在北方冬季的严寒下也有不错的抗寒属性。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曾测试过,模拟东北那边的极寒天气,零下20-40度都可以保持7成的续航里程。
之所以能保持这么优秀的抗寒性,有两方面的黑科技加持。
一:液冷散热系统除了能够散热外,也能加温。主要加持有智能芯片,通过芯片强大的算力,取得加
温/续航间的动态平衡就行。
二:固液混合锂电池,有半数是固态的,也即是说极端的天气下,它依然可以拥有保底续航的能力。这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三元锂电池、钴镍锂电池、硫酸铁锂电池...等不具备的。
普通的锂电池在零下气温的外部环境工作,通常续航的里程就是腰斩。
极端的严寒天气,例如零下20-40度,普通的锂电池的续航里程就不是腰斩了,或许只能拥有常温续航的0-3成。
而,熊猫科技自主研发的固液混合锂电池,在零下20-40度,也能保底拥有65-75%的常温续航能力。
这就是肉眼能看的见的硬性实力。
除了电池性能优异外,高强还让科研团队重点研发了超高压平台。
超高压平台是具体应用在电控系统中的。
一般来说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所采用的电压标准越高,就意味动力越充足。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高压系统标准通常是220v-420v。
而,龙猫乐miniev采用的是超高标准的550v大电压。
不单单是电控系统,电池包、永磁电机都是围绕着550v的超高压设计的。
通过智能终端的智控系统,会自动检测实时的车况数据,实际需要更强的动力时,就会解锁调动更高的电压。
换句话说:在需要极端动力的时候,整个电工系统的超高压平台极限可以调用550v的电压,带来的结果就是电机的动力可以从额定的120匹,上升到接近180匹的马力。
随着技术的成熟,超高压平台的阀值可以继续增强,理论数据建模推算过,要是能够增压到550v以上,每突破增幅50v的阀值,就能额外增加30匹的马力。
当然,能够承受高压的线材、,电池包、永磁电机的成本都会几何式的增加。
一般来讲,三四、五六线城市,代步车代步、接娃、买菜120匹的马力足够。
但也有头铁的消费者开着它去爬山,这时候额外的动力就派上用途了,牺牲续航为代价,换取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