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贰郎 作品

第68章 打破思维定势!

毕亚迪的代表又再次起身说道:“特斯拉的电车在米国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已经抢占了35%的市场份额。我承认马嘶克的个人魅力的确很大,但没有消费者的买单,市场的认可,特斯拉的电车不会卖的这么畅销。简直难以想象,仅仅2年的时间特斯拉电车就完成了0-35%的市场推广。”

“显然,米国市场对特斯拉电车的接受程度,亦可以套用在炎国的市场。市场肯定的产品,也代表一定的未来消费者市场走向。”

毕亚迪的代表的发言得到了上汽总裁陈鸿的支持。

陈鸿道:“斯图卡、韦恩先生,这位代表是毕亚迪企业的,他们对电动车市场的了解,可以说是在座的各位没有人能比拟的。”

“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电动汽车正在蚕食我们燃油车的现有的市场。市场中消费者的偏好,就已经标的了未来的趋势。”

斯图卡不可置否道:“电动汽车的车祸生还率仅仅只有10%,安全性能几乎等于零,我在炎国待的时间不久,但也清楚所有炎国人骨子里是惜命的。我相信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堆工业电子垃圾。尤其是车速再慢,也避免不了磕磕碰碰。电动汽车里的电池说难听点就是炸弹,轻微碰撞就会引发难以估算的事故。”

韦恩补充道:“我作为燃油车设计领域的一份子,尽管平时关注新能源汽车并不多。但,我还是有几个媒体朋友的。现阶段所有的电车,包括特斯拉电车在内,他们都在干一件事情,就是动用各种公关手段拼命地压低电动车车祸相关视频、文字报道信息。”

“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因为车祸的现场太过惨烈,宛如炼狱。”

“我就从媒体朋友那看过一份实况实录的视频,洛杉姬的车主驾驶的是还是一辆特斯拉夸的天花乱坠的roadster车型,根据路面检控和车载的记录仪显示,从车祸发生到车主身亡仅仅用时15秒。”

“因为电动汽车下方地盘处承载的锂电池电池包宛如一个大号的燃烧弹一般,用了15秒的时间就将车主烧成了焦炭。”

“15秒的时间,对健康的普通人来说,看个电视广告就不止15秒。“

“要是咱们燃油车出现车祸,发生重大的事故,车身自燃的概率很小。但锂电池不一样,挤压、碰撞、高温都会让它自燃。”

“大家都是汽车领域的,咱们的燃油车的起火部用的也是小型的蓄电瓶,但采用的是铅酸蓄电瓶,安全度是锂电池的n个等级。”

“锂电池一旦起火,到彻底引燃,以电动汽车底盘车载的超大号电池包,留给车主自救、逃生的时间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清楚。”

“这么糟糕的安全性能,还能被盖上印戳合法上市,简直就是谋杀。”

“我个人觉得,燃油车是有很多的不足,但仅仅在安全性能上,是碾压电动汽车的存在。”

“燃油车的安全性体现在,只要是车主的重要器官没有被压扁,生还的概率很大。”

陈鸿看着慷慨激昂演说的韦恩道:“抛开安全性、续航问题,我个人认为电动汽车还是有一定的研发价值。我想具体咨询下,韦恩先生。要是你来主持研发电动汽车,你觉得可能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韦恩面色肃穆道:“什么叫抛开安全性、续航?汽车的研发并不是去充当什么马路杀手。”

“于公来讲:我倒是希望电动汽车能解决好安全性、续航等问题。至少对消费者、对车主负责。”

“于私来讲:我个人并不希望电动汽车完成电池能源的进一步突破,因为这样会损坏所有燃油车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

斯图卡点点头,赞同道:“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燃油车内部再怎么闹,也是肉烂在锅里。咱们要是主动去搞电动车的研发,岂不是会主动让市场给电动车汽车?”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了解一些特斯拉最新款的车型,它所采用的电池包依旧是老型号更新了包装皮而已。”

“这么说吧,就算是电池能源有新的突破,燃油汽车在未来也不会消失,更多是与新能源汽车共存。”

毕亚迪的代表再度起身,泼了一盆冷水道:“很不幸的告诉大家,熊猫科技在电池能源现在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全球都是领航的地位。说句有些丧气的话,熊猫科技掌握的电池能源技术甚至要优于特斯拉的电池技术。”

“我说这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熊猫科技上市的两款产品,蝶恋手机、赤菟手机均都用到了一个通用的电池技术叫固液混合锂电池。”

“固液混合锂电池的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的同时安全性能还特别的优异。“

“韩星手机,大家都知道。曾经是炸弹手机,手机中的炸弹机。平时还好,只要边玩、边充电引发过热后,很容易让手机自爆。但,韩星引用了熊猫科技的电池能源技术的部分授权后,媒体、杂志各个社交平台就都看不到韩星手机爆炸的新闻事件。”

“同理可以推论一下,熊猫科技掌握的电池能源技术很有可能印证了之前韦恩教授阐述的一种情况。那就是由熊猫科技提供汽车电池包的话,很大的概率顺便解决了安全性、续航等问题。”

“毕竟,熊猫科技的主推的电池能源技术是出了名的三防:防高温、防穿刺、防挤压!”

斯图卡、韦恩沉默了会,异口同声道:“这....”

“理论上不大可能吧?要知道就是马嘶克都未能掌握这种级别的电池能源技术。”

“再说,手机电池应用在电动汽车内充当汽车电池包?多少有些荒谬吧?”

陈鸿也有些沉默,他倒是听说了熊猫科技擅长搞黑科技。

固液混合的锂电池还真有这么回事。

只是,手机电池摇身一变成为汽车的电池包?

确实,听起来有些难以理解。

陈鸿他不是职业的汽车技术人员,他是个典型的商人,套用商人的思维模式的话,他也不敢赌手机电池就不能作为汽车的电池包。

信息茧房对于各个行业都存在,但商人总是能第一时间跳出思维定势。

陈鸿开始问询斯图卡、韦恩道:“斯图卡教授、韦恩教授,我想知道若是真的能实现手机电池转汽车的电池包,难度等级有多大?”

斯图卡认真的想了想道:“要真的解决了固液混合半固态锂电池的问题,造型更换而已,算不上0-1的攻坚,难度有,但等级不高。只要集中力量搞,不存在研发瓶颈,时间快慢的问题。”

韦恩原本轻松的脸上也浮现出认真思索的表情,他自己也时常关注世界级别的媒体,现阶段本以为特斯拉的电池能源技术已经是天花板了,哪知炎国竟然有一家搞手机电池的竟然真的突破了新型的电池能源技术。

固液混合半固态锂电池是多么逆天的操作,竟然实现了商业化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