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60章 剐三千六百刀

朱橚很是细心的命令宫人,端来热茶,他含着笑意道:“不知叶春坊的医术,师承哪家?”

叶煊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脸色认真道:“王爷,恕臣不敬,一位藩王是不该整日沉浸于医术当中的。”

“陛下也给臣下了命令,让臣好生劝说王爷。”

这让朱橚脸色顿了顿,不过他也并未因为叶煊的话而生气,他叹了口气道:“可是我对于其他并没有什么兴趣,就是天生喜欢医术而已。”

“很多事情,有着大哥、二哥、三个、四哥在,就已经足够了。”

“我领兵能力没有他们强,镇守藩地也没有什么心思,只想着研究医道,既然父皇打下了这江山,自然就是给儿孙们享福的,那我这个当儿子的,连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做了吗?”

说着说着,朱橚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哪怕是普通百姓家中,都有不成器的孩子。”

“我愿意当那个不成器的孩子,就算父皇责罚我也行,只要让我学医,怎样都可以。”

叶煊听着朱橚的歪理,感觉这家伙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明朝都能有蛐蛐皇帝、木匠皇帝呢,喜欢医术的藩王能出现,自然也能够理解,不过叶煊并未放弃,而是语重心长的道:

“王爷可算过,洪武朝至今,中原地区出现了多少场起义事件?”

这个问题,让朱橚脸色顿了顿,他思来想去,只能摇摇头:“我还真的不了解具体数量。”

“呵呵...”叶煊心头冷笑,若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朱橚只是一个不成器的的藩王子嗣而已,但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那朱橚确确实实是昏庸了。

处于这个位置上,不做该做的事情,反而研究‘奇淫技巧’,这能是什么正经藩王么?

只见叶煊正对朱橚,一字一句道:“洪武三年,河南民变,涉及千余人造反。”

“洪武五年,河南白莲教频繁活动,官兵征讨死伤无数。”

“洪武八年,河南矿工暴动。”

“洪武十二年,河南流民起义。”

“洪武十三年...”

叶煊把自明朝建立至今,河南地区发生的诸多民变、起义、造反等等大型事件一一列举了出来,继续道:“我所列举的事件,规模通常在千人左右。”

“而小型的各种事件,至少有数十起。”

“这些造反起义的百姓,他们就已经不是百姓了,称之为强盗流寇也不为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面对朝廷都敢造反,更何况面对其他孱弱的百姓了?看似这些起义造反事件只有百人、千人所有的规模,但对河南地区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很多百姓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据我所知,每次河南地区出现这种种事件,往往都是数日乃至数月后,开封才会派人处理,往往刚刚发生的时候仅靠各地卫所,是根本镇压不住的。”

“王爷贵为藩王,封地于开封,虽不像秦王、晋王、燕王那般需要镇守边疆,但仍然有着坐镇中原,安定民生之责任!可王爷却把心思尽皆用在了医道上,根本不理会这些事情!甚至我还听说了,哪怕开封派了军队前往,但因为这些军队很久没有经过训练,甚至连某些流寇都打不过!”

“王爷可知道身居藩王之位,要做的是什么?不思练兵镇卫河南地区安宁,反而日日思索医道之事!王爷此举,辜负了陛下一番苦心啊...”

叶煊长长叹息。

朱橚闻言不自觉的低下了头,他并不是有脾气的人,也很少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同时对于权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就是想研究医道而已,此时被叶煊说的,已经感觉无地自容了。

没想到,他居然犯下如此多大错。

害了那么多百姓!

他初心并不是这样的!

“唉...”朱橚感觉心里苦苦的,有的时候生在这种帝王家庭,也并非是好事啊,连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无法做成,难道这次雄英的皇太孙大殿册封结束后,他回到封地后就不能安心研究医道了吗?

“叶春坊,我知道你的能力和智慧,不知你有没有方法,让我既能学习医道,又能担起镇卫封地之事?”朱橚知道叶煊的能耐,因此露出渴望的眼神,询问道。

可叶煊却果断的摇了摇头。

理论上,是有这种方法的。

只需要朱橚把医道当成一种小的爱好就可以了,可朱橚这个人的性格通过种种事迹已经看的清清楚楚了,若是学起医来,根本不理会封地内的各种事情了,所以这种方法根本无用。

当然了,他还有一种方法。

只是,不能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

“没有吗...”朱橚心中一顿,感到些许的绝望。

“没有,以王爷的性格,恐怕无法把心思同时用在医道和内治上。”

“若是陛下没有封给王爷藩地,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吧...”

叶煊有意无意的道,这让朱橚心中

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微亮:“我懂了,我懂了。”

“既然我心思全部在医道上面,没有心思治理开封,那不妨让父皇把其他藩王封到开封去,这不就好了吗?”

“我留在朝廷里,就陪着父皇、母后,挺好的。”

“甚至让我当个太医院的官,也可以。”

“就这么办了。”

朱橚刚想到这个办法,也顾不上和叶煊说什么了,立刻急匆匆的向着皇宫内而去,叶煊看着朱橚离去,学医的性子不应该是稳重吗?怎么周橚急急燥燥的?

也不管这些,叶煊这也算是摆脱了朱橚了,随即他就准备离开宫廷。

也就是他刚准备走到皇宫门前,就见有锦衣卫拦住了他,这名锦衣卫他倒是没有见过,那锦衣卫向着叶煊行了行礼,道:“陛下圣谕,令百官前往市曹,观看罪官行刑。”

原来是负责通报朱元璋命令的。

罪官行刑。

叶煊眸光微闪,若是他猜测不错的话,应该就是西平侯沐英的案子了,这七天来此案并未停歇,而是持续调查着,锦衣卫很快就已经弄好了一份名单,其中涉及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并且已经全部关押入诏狱内了,啥时候开杀就等着朱元璋下令呢。

在叶煊看来,这群官员完全就是该死,并非是因为他们准备谋害自己那么简单,诸多臣子共同谋划陷害一位国公,两位六部尚书级别的官员,还有一位侯,这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死罪。

同时,不管在哪个朝代,这也都是抄家灭族的罪,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缓和的余地。

更何况这些人中,本来就有很多人同样是科举舞弊案的策划者,可以说他们被杀死,一点也不冤。

而明朝洪武时期杀死官员,和其他朝代其他时期唯一有区别的,可能也就是对待官员的手段残忍了点吧,可能一会他真的会看到扒皮的事情。

“我现在不过十六岁,朱元璋不怕吓到我?”叶煊心中胡思乱想着,不过脚步并未停,向着市曹的方向而去。

在这个时代,处决犯人并不在午门,实际上午门通常是用来举行献俘仪式,亦或者是颁发诏书的。

通常而言,明朝洪武时期官员若是犯了死罪的话,执行地点都在市曹。

市曹是正规说法,民间称呼这里为‘闹市’,明朝继承前代“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的传统,死刑通常在繁华市集,譬如南京三山街公开执行,以儆效尤。

叶煊很快就来到了三山街市曹。

此时此地,可谓是人山人海,聚满了人。

看着别人被杀,这无疑是件可怕的事情,但百姓们看到官员们被处决,那就不可怕了,因为在普通百姓的认知以及他们有限的信息来源中,往往能被处决的官员,都是十恶不赦的贪官,佞臣,杀了才好呢,他们恨不得吃了这些官员的肉,喝了他们的血。

除了大量围观的百姓外,很多官员都到场了,基本上除了有重大事情,比如范敏、滕毅这样负责推行一条鞭法,无法及时回来的,亦或者身体抱恙在家的,反正能来的都来了,这也是明朝洪武时期和其他朝代的一个不同,那就是朱元璋很愿意让所有大臣们,看看自己往日的同僚被残忍杀死的模样。

以此,来警告剩下的官员。

叶煊自然不适合站在百姓群中的,他想了想,准备向着文官群体的方向走去,但走到一半又摇摇头,算了还是向着武将群体走去吧,估计文官那边不会很欢迎自己。

当然了,按照职位来说,他应该是在文官这边站着的。

随着叶煊来到这群膀大腰圆的武将人群中,很快就有人认出了他,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沐英。

沐英的肺痨病,经过叶煊这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处于一个很明显的恢复状态了,本来沐英除了剧烈的咳嗽、咳血外,其他正常人的行动都能做,他前段时间还在率军打仗呢,虽说目前处于治疗过程中,但随便走动还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沐英是军人,他想亲眼看着这群官员被杀死,以泄心中之怒气。

“见过西平侯!”叶煊走了过来,笑道。

“哈哈,你和我见外什么,以后见面不用这般行礼了。”沐英拍了拍叶煊的肩膀,在他心中叶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未来叶煊有任何事情,他都会坚决的站在叶煊这边的。

若非叶煊的话,他这次可真的就要死的不明不白了。

随着沐英喊出叶煊的名字,其余武将们也纷纷将眼神投了过来,打量着叶煊,其中有一人目光深沉,带着稳重,他看着叶煊,淡声道:“你就是叶煊?”

叶煊转身,感受着这人的目光。

很有压力。

很多武将他都没有见过,他也没上过朝,自然不知道此人是谁,不过随即叶煊就躬身行了行礼,“下官正是叶煊。”

“嗯,也算是一表人才,配得上妙锦。”

“过来,和我站在一起!”

那人像是下达命令道,叶煊这才听了出来,这位应该就是

魏国公徐达了,自己未来的老丈人,怪不得看自己的眼神带着审视、检查呢,老丈人看女婿,眼神能不用点力么?

“好。”叶煊倒也并未表现的特别讨好,缓步来到徐达的身边,很多传言都称,徐妙锦知书达理,有着不俗的容貌,他倒也并不是说多么正经,一点女色都不喜欢,而是在他眼中,若是权力达到了一定地步,所谓女色也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剂罢了。

而目前朱元璋护着他,朱标看重他,他也是朱雄英的老师,不出意外未来的权力会攀爬到一种很高的地步,那时候的自己什么女人得不到?或者别说那个时候了,就算是现在,自己若是真的有这种想法,也根本不用愁。

因此他也不会露出那种很垂涎徐达女儿的样子。

叶煊不过十六岁,比徐达矮了一头,站在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的徐达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很多武将早就听闻,陛下已经准备将徐达的女儿许配给叶煊了,现在又见到叶煊这个人,不禁笑道:“恭喜徐大哥得一佳婿!”

“嘿嘿,本来我还想把我那小女儿嫁给叶煊呢,没想到陛下已经做主了。”

“确实是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配得上妙锦,太配了!”

很多武将都带着笑容,恭喜之声赞不绝口,这让旁边不远处的大量文官脸色阴沉,黑的一塌糊涂,马上就要杀人了,你在这里恭喜,恭喜你马呢恭喜?

合计着,这次案件中杀的基本上全是文官,你们看着太高兴了是不是?

摆明了就是故意的!

当真的没把他们看在眼里,这也太欺负人了!

很多文官心中愤懑不已,甚至不由自主的捏起了拳头,若非打不过的话,他们恨不得上去打这群武将了,似乎是有武将感受到了文官们的愤愤,颇为故意的挑衅道:“看什么看?今日双喜临门,不允许我等乐一下?”

“再看,小心我要了你的命!!”

说话的是江夏侯周德行,露出狠厉之色,那样子颇为慑人,这种战场上杀过人的武将,威慑恐吓人是格外有力的,有文官差点被吓的身子不稳。

“带人犯!!”随着时间的推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宣读的人大喝了一声,一名名犯人被带了上来,这时叶煊听到身旁传来厚重的声音:“见没见过扒皮?害不害怕?”

声音是徐达传来的,叶煊立刻摇头道:“不怕。”

“呵呵,那日在大理寺卿正堂,我一直看着你,你虽然年纪轻,但也是一条汉子。”

“好好对待妙锦,等你娶了妙锦后,就跟我去北平吧...”

前面的话,叶煊听进了心里,可后面的话他听着就有些不对劲了,徐达这是让他去了徐妙锦后,前往北平?按照历史记载这一年徐达确实要去北平镇守一段时间。

看来徐达的意思是,自己既然迎娶了徐妙锦,那么如何做事也需要改改了,要像徐达这般明哲保身。

同时去了北平,有着徐达和朱棣在,自己的安全问题是绝对能够得到保障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徐达这句话的意思,都是为了他好。

这...

他不能去北平,需要想办法拒绝。

因为现在他的身份已经很特殊了,九道国策制定,让他彻底站在了很多力量的对立面,而随着自己逐渐参与到各个部门的事情,这也代表着他的力量越发壮大,同时也会产生‘以他为首的新力量取代旧力量’之事,这种情况下,他又是徐达的女婿。

又身在北平,和燕王朱棣在一起。

朱元璋能不担心才怪!

到时候就算是徐达再明哲保身,朱元璋都绝对能狠下心来杀了徐达,自己是绝对不能前往北平的。

不过,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在这里说,他继续将目光投向刑场,看着一名名犯官被带上来,其中赫然有着工部尚书薛祥、吏部尚书王景,还有五六位六部侍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上百名官员!

根据锦衣卫那边的消息,此次案件足足涉及三千人以上!

三千人,叶煊能想到朱元璋有多狠,他是借助这起案件再度清理一批旧的官员罢了,而且明面上看着是三千人,实际上很多人都被抄家灭族了,所以此事至少会让上万人被处死。

“嗯,怎么还有这个家伙?”叶煊看着那群官员中,有着一个略微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太医院副院使王履的第三个儿子,王衷么?

这个王衷怎么还没死?

王衷清晨入宫,建议朱元璋停用自己的药方,此事他听说了,本来他以为等到朱雄英恢复过来,诏狱那边也就顺手把这个王衷给杀了,没想到这家伙还活着,估计是这段时间朱元璋太忙了,给这个小不点给忘了,而正好现在要杀薛祥等人,顺便拎出来一起宰了,省的麻烦。

只见,监斩官站了出来,手中捧着圣谕,高声读到:

[洪武十五年四月丙寅,刑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天命,抚驭万方,凡文武臣僚,咸宜恪守臣节,竭忠尽智,以佐

承平。乃有工部尚书薛祥、吏部尚书王景等,不思皇恩浩荡,竟敢阴结党羽,谋害忠良,实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今据三法司会审确凿,尔等罪状昭彰,特颁此诏,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薛祥,职任工部,位列九卿;王景,掌铨吏部,权倾朝野;勾连兵部侍郎王志,礼部侍郎郑范,右通政使于善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庸、陈灏等二十七人,尔等受国恩,本应夙夜匪懈,然竟怀枭獍之心,行豺狼之举,谋杀勋臣,动摇国本;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抚定边陲,功在社稷。尔等阴蓄毒谋,欲致沐英于死地,以乱南疆,坏朕长城。此乃悖逆人伦,罪同谋反!]

[首恶薛祥、王景,凌迟处死,剐三千六百刀,挫骨扬灰;]

[族诛三族,男丁十五岁以上斩,女眷没为官婢;]

[家产抄没,田宅、商铺、金银尽归国库;]

[传首九边,悬于云南、辽东、大同等地城门,晓谕军民。]

[从犯李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