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59章 我要革除皇爷爷的弊政

联姻?

叶煊心中微顿,他未曾想到李善长此次让自己前来,是为了这件事情,大家族通过联姻以形成关系牢固的纽带,这种事情见惯不惯了,可韩国公李善长难道不知道,朱元璋准备把徐达的女儿徐妙锦嫁给他吗?

知道,还是不知道?

若是不知道的话,李善长此举倒是能够理解,因为他现在确确实实有着逐渐向上攀爬的迹象,自身的力量也在逐渐增强着,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和朱标都很看重他,他还是皇长孙朱雄英的老师。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族们集体谋害李善长和自己,因此李善长和自己某种意义上成为同一条战线上的人了,李善长准备和自己结成关系,拉拢自己。

可,朱元璋为何没有和李善长说准备把徐达的女儿嫁给他的这件事情?

心中思索间,叶煊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感谢韩国公看重,但陛下已经许诺,准备将魏国公之女,嫁给下官。”

“两位都是当朝国公,能有一位之女嫁给我这陋室之人,已经是下官的殊荣了。”

“下官哪里来的德行,迎娶两位国公之女?”

“在下,万万不敢迎娶韩国公之女...”

叶煊躬了躬身,这番话让李善长眼神一颤,陛下准备把徐达的女儿嫁给叶煊,他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实际上今日他特意进入宫内,和陛下提起这回事,当时陛下想了想就同意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陛下已经准备把徐达女儿嫁给叶煊了,怎么不告诉自己这回事,反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两位国公之女嫁给同一个人,这太不合适了,更何况叶煊原本的出身确实普通了点,依靠着自身的能力和对大明朝做出的贡献,娶一位国公之女这没有人会说什么,但迎娶两位,恐怕就会遭人非议了。

“这...”李善长沉吟良久,随即笑道:“呵呵,这倒是老夫的疏忽了,并不知晓此事...”

“但,老夫能洗清自身罪名,仍然是叶春坊的功劳,不可不谢,待叶春坊大婚之日,老夫自当登门拜访。”

李善长没有给叶煊金银珠宝之物感谢,在当今大明朝私下里送这些东西,那就是找死,完全给朱元璋找把柄呢。

到时候怎么解释这些珠宝金银的来源?

贪污!

到时候怎么看待此次私下里送礼之事?

结党!

两桩大罪这么一定,谁都无法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多谢韩国公看重。”叶煊再次躬身,然后继续客套了一番,就随即离开了韩国公李善长的府邸。

回去的路上,他总感觉此事有些奇怪,但他也没有多想,到时候问问老朱吧。

还要操心句容县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精力脑子去想这些乱八七糟的。

......

时间缓缓流逝。

一连七日过去了。

这段时间,京城内的暗流涌动倒是消失了许多,虽说西平侯沐英身中药毒案依旧在调查,但起码这几日没有出现其他的大乱子。

叶煊每日的生活忙碌中带着乐趣,每日早早的起来给朱雄英授课,然后到到宝钞提举司看两眼,接着给沐英治疗肺痨病,然后就是操心一条鞭法的实行了。

句容县的情况,确实很复杂。

这导致哪怕主意很多的叶煊,这么多天也没有想到最好的方法解决。

这一日的清晨,叶煊正在文华殿内,给朱雄英授课,今日他讲解的是[货币的演变,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国家经济变化]。

不过,前半部分他并未直接讲授这部分内容,而是给朱雄英简单讲了讲,[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概念],[货币的起源、演变]等理论知识。

此时的文华殿外远处,三人缓步向着文华殿而来,其中两人正是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标,而另外一人,面容随和,身材挺拔,面容上和朱元璋有几分相像,可却没有那种盛气凌人之势,反而目光显得和善。

“橚儿,一会我们就在外面等等吧,不要直接闯进去,耽误了雄英听课。”

这第三个人,正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橚。

周王朱橚的藩地在开封,这也是中原的核心地带,因此距离南京这边更近一些,他也是最先到达南京的藩王之一,刚刚到达南京,周橚就迫不及待的请朱元璋,带他去见见叶煊。

在朱橚的心中,能治疗好天花病、肺痨病的人,已经堪称神医了,而治病救人,如何研究出治疗各种不治之症的方法,是他一生寻觅的目标。

“好,儿臣保证一声不出,不会打扰到雄英听课的。”朱橚很是懂事的道,甚至脚步都放轻了很多,朱元璋看着朱橚这番样子,气的牙痒痒,随即淡淡的冷哼了一声,不再说什么。

他今日特意吩咐叶煊了,会带着周王朱橚来一趟,在文华殿外听听叶煊讲的课,让叶煊今日传授朱雄英课程的时候,选择一些特殊点的课。

譬如,

能让朱橚听完醍醐灌醒,立刻明白学医是没有用的,应该好好当一位合格的藩王。

这是他交给叶煊的任务,希望叶煊能帮它完成吧。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文华殿外,他们的脚步都很轻,担心自己的脚步声惊动了朱雄英,此时文华殿内,叶煊已经隐隐感受到了有人前来,随即便对着朱雄英言道:“殿下,现在我已经给你讲清楚了货币的起源、演变,那么我就给你讲讲,货币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对王朝经济带来的影响。”

货币的起源、演变其实很简单,从最古老时期的贝壳等等,慢慢过渡到了铁、银等等,然后出现了真正用来衡量钱物的货币。

叶煊这边刚开始讲,文华殿外的朱元璋就脸色一沉,他怎么感觉叶煊这小子讲的有些不对劲呢?他想让叶煊讲一讲,身居其位的重要性,在这个位置,就要做这个位置的本职工作,以此来敲醒朱橚,但是这小子怎么扯到货币上了?

呵呵,这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吧?让他关注大明宝钞之事?

朱元璋目光闪了闪,他现在很生气!

叶煊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当今大明朝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想着让他改革大明宝钞?想都别想。

等一会讲完课,看他怎么收拾叶煊。

“所谓货币对于王朝的意义,在于贸易、分工、资源分配、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势力,收税合法化等等。”

“在货币还未诞生前,士农工商交易往往是通过‘以物易物’,但这样太麻烦了,若是中间没有‘桥梁’的话,往往所需者换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亦或者就算是换到了,也需要诸多次频繁交换。”

“比如,渔民想用十条鱼,来换一把锄头,但售卖锄头的却想要一匹布,而售卖布的又想要米,那么渔民想要最终凭借十条鱼,换一把锄头,中间不知道要走多少流程。”

朱雄英认真的听讲着,这个道理很简单,他能够理解。

“而货币的诞生,大大的减少了中间的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这里举例比如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道理。”

“然后就是调动,使用货币能更好的调配资源,比如有的地区不缺米,但目前朝廷只有米;有的地方不缺铁,但朝廷目前只有铁;这种情况下,发放货币,使得地方自主购买或者与其他地区交易,就能方便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

叶煊给朱雄英把货币对于王朝的意义讲解清楚了之后,朱雄英此时忍不住问道:“老师,那么皇爷爷创造的大明宝钞,对于我大明朝是否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呢?”

好,就等着你问这句话呢。

就算你不问,我也要给你讲一讲。

叶煊露出微笑,随即言道:“其实,陛下创造的大明宝钞对于当前的情况,还是勉强有些意义的...”

文华殿外的老朱脸色乌漆嘛黑,叶煊这小子私底下就是这么说他的?什么叫做勉强有些意义?叶煊知不知道利用这大明宝钞,他解决了多少难题?不然的话这钱上哪去弄?

“大明宝钞是有很多成效的,比如短期内确实统一了我大明朝的货币体系,缓解通货缩紧,同时禁止金银交易,强制宝钞作为唯一法定货币,如此能加强皇权统治,亦能打压民间的金融,让钱庄、典当行等金银物品兑换业务消失,使得隐匿在民间的非世家财富回归朝廷。”

“但,大明宝钞因为种种问题,对于我大明朝的经济影响太大了,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货币对于王朝经济的影响,以及进而会发生什么变化。”

朱雄英脸色越发认真,他虽然小但却明白事理,这些日子以来老师已经和他不止一次两次提过大明宝钞的问题了,同时他也知道,皇爷爷很愿意使用这大明宝钞,坚决没有任何改革的想法。

那么,这件事情只能未来由他去做了。

“老师,给我讲讲大明宝钞的问题,等我上位后,立刻取消皇爷爷制定的弊政!”朱雄英胆子也大,立刻请教道。

叶煊脸色顿了顿,好家伙弊政都说出来了,朱雄英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就在外面听着呢。

不过,这也就是朱雄英敢说出来这种话了。

因为朱雄英从未见过朱元璋那冷血、可怕的一面,朱元璋给朱雄英的印象中从来都是慈祥、和蔼,这对爷孙俩完全就像普通人家中的爷孙般,有着浓厚的亲情。

这种情况下,朱雄英根本不怕朱元璋,又怎么会怕说出来这种话,朱元璋生气?

估计朱标哪天心中一横,也是敢说出来这种话的,不过可能朱元璋面对朱标就要拿起棍子追着打了,而面对朱雄英可能只是乖乖的拍拍脑袋。

“弊政,弊政...”朱元璋越听脸皮子越颤,连他的乖孙都认为这是弊政了?这该不会是叶煊教的吧?

朱标默不作声,心中却在偷着乐,有的话他不敢说出来,让朱雄英说出来,同时还能让父皇听到,这种感觉舒服极了。

至于

朱橚,此刻却在心惊肉跳,他没想到叶煊这个人胆子这么大,平日里教导雄英这些东西,父皇难道真的不会生叶煊的气?叶煊到底有才能到什么地步,能让父皇这般宽容?

叶煊这个时候,正在思索,想该如何给朱雄英解释,毕竟朱元璋还在外面看着呢,想了想,他随即道:“我刚才说过了,货币的创建对于王朝有着各种意义,而这些意义通俗点来讲,就是好处。”

“而大明宝钞诞生之初确实也存在着意义,但随着各种弊端,使得利益尽皆化为坏处。”

“洪武八年,大明宝钞发行,解决了民间交易的问题,使得民生稳定,但因没有准备金银铜粮等足够替换宝钞的[准备金],这使得宝钞价值浮动,仅能依赖朝廷的信用保证其价值,可朝廷又频繁大量引发宝钞,这就导致信誉失控,以至于宝钞初期发行所带来的意义和好处全部消失。”

“同时,政策矛盾与执行失效,也是其主要原因,朝廷征税仍收实物和白银,却强制民间用宝钞交易,加剧信用崩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出三十年,宝钞的价值可能不足其面额的一成,那么民间势必会重新回到以物换物的情况,那么我大明朝的经济体系将会小型崩溃一次,以至于三十年后,大明朝将很缺钱,特别缺钱。”

原本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永乐时期,大明朝缺钱已经缺到了一种砸锅卖铁的地步,并且朱棣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功绩,少让后人骂自己杀侄篡位之事吧,攻打异族,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这都是耗钱的工作,以至于永乐时期朝廷频繁出现赤子,经济即将崩溃。

“除了这些,大明宝钞的弊端太多太多了。”

“殿下,这也相当于臣给你引用了一个例子,借助当今的大明宝钞之事,对比以往朝代的货币情况,看清楚货币对于王朝的种种影响。”

叶煊也没有讲解太多,其实给朱雄英灌输这个概念就行了,其余的话相当于是给外面的朱元璋讲的,而之前已经给朱元璋简单讲了一些了,也就不用重复再说什么了。

“老师,我懂你的意思,这就叫做‘前车之鉴’!”朱雄英眼睛亮了亮。

叶煊颔首。

文华殿外的朱元璋胸膛差点都要被气炸了,什么叫做前车之鉴?意思是他创造的大明宝钞就一文不值呗?他朱元璋有那么没用?

他有些想立刻就冲进去,好好的训斥训斥叶煊和朱雄英了,但此时又听到叶煊言道:

“嗯,今日的课程就到这里了。”

“不过,殿下也无需把太多心思用在这里,因为未来一旦殿下继位,那么所要关心的事情很多很多,诸多心思则更应该应用于军事、政治、君臣等等方面,宝钞只是其中的一项罢了。”

“切不可因为太过注重,亦或者太过喜欢,而延误了真正对于自己而言的大事,身在其位,当思其事!”

这番话,倒是让朱元璋心中火气渐渐的消了,他还能听不出来这话指的是谁么?想了想朱元璋若有若无的看了朱橚一眼。

太子朱标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很关心,他也不希望朱橚每天学习医道,不好好的当自己的藩王,于是也有模有样的看着朱橚。

朱橚脸色顿了又顿,这话不就是说自己呢么?说他天天就研究医道了,根本不操心自己封地内的各种情况,甚至中原地区诸多起义事件,他理会的也很少。

可谓是心思全部用在旁门左道之上了。

踏踏踏...

文华殿内,传来脚步声,叶煊完成了今日的晨课,也就准备离开文华殿了,刚走出来就看到了朱元璋、朱标、朱橚父子三人,叶煊‘愣了愣’,露出了很意外之色,对着三人行礼道:“见过陛下,殿下。”

另外一人,叶煊知道是周王朱橚。

可他从未见过朱橚,若是此时行礼了,那岂不是露馅了?

“还不见过周王?”朱元璋没有什么好气的道。

闻言,叶煊‘反应’了过来,立刻行礼,“臣,见过周王。”

朱橚立刻走了过来,搀扶着叶煊,温声细语的道:“无需如此多礼,我听说雄英的天花病就是你治好的?我还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呢...又听闻你能治好肺痨病,这等医术,可谓是当世神医!”

“叶先生晨课结束后,想来应该就没有其他事情了吧?哈哈,正好正好,随我一同去宫廷周围的小亭静坐,你我畅聊一番...”

朱元璋、朱标、叶煊,三人同时怔住了,合计着方才说了那么多,朱橚根本没听到心里去啊。

这个时候叶煊还想拒绝一下,因为他还要出宫呢,可谁想到周橚也不管不顾的,直接拉着他就走,路上叶煊不禁回头,向着朱元璋、朱标露出渴望的眼神,你们两个救救我啊...

......

一炷香后,宫廷外的一处小亭。

叶煊、朱橚相对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