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62章 燕王朱棣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明朝洪武时期的火药含量,他已经检测过了,同时三次提纯后,到底能出现多少新型火药,他也清楚。

如果初始火药为两千斤的话,那么第一次提纯应该剩下一千六百斤左右,第二次提纯剩下一千三百斤左右,第三次提纯还能剩下一千一百斤。

因为随着不断的提纯,废料会越来越少,因此每次提纯过后,盛产出来的新型火药都不会消耗的那么快。

两千斤火药,经过三次提纯,仍然还能剩下一千一百斤左右。

可现在陈德文却说,只有三百斤。

剩余的八百斤呢?哪去了?

让你们给吃了?

“不可能无缘无故消失,难道是这些人还不熟悉提纯方法?”叶煊心中思索着,但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就被他打消了。

如果提纯方法不娴熟的话,那就代表着经过提纯后的火药不纯。

这样的话,消耗的火药废料也会少。

最终剩余的新型火药量,甚至还超过一千一百斤,绝对不可能是三百斤。

那么现在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这群工匠们提纯的方法不对,产生了很严重的错误。

二是陈德文等人,将大量新型火药贪没了。

第一个可能,那倒是能够解决,既然出现了失误亦或者是错误,他再重新好好教也就罢了,但第二个问题就严重了。

贪污新型火药,那么势必会把这些火药售卖出去,卖给谁?

谁敢买火药?

他们买了这些火药,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远远超过了科举舞弊案和西平侯沐英的事情,因为这严重危害的朝廷的安全、皇室的安全,要知道火药这种东西流入到某些人的手中,是真的能做到杀死皇室成员地步的。

“你确定,两千斤火药,最终只剩下了三百斤火药,对吧?”叶煊的语气已经很重了,脸色也很认真。

陈德文脸色顿了顿,有些发懵,他随即又仔细看了看单子,道:“我确定只剩下了三百斤火药。”

“难道出了什么问题吗?”

看着陈德文这幅表现,叶煊不再多说什么,随即冷声道:“带我去看看,负责火药的工匠们。”

闻言,陈德文立刻恭恭敬敬的带着叶煊,前往军器局的深处,叶煊步伐沉稳,脸色凝重,仔仔细细的查看着火药提纯的各个步骤。

经过长时间的检查,叶煊确定了,此次火药提纯并没有任何问题。

火药是由硝石、硫磺、木炭组成的。

而提纯的时候,只需要提纯硝石和硫磺就可以了。

“硝石提纯的过程没有任何问题,硫磺提纯的过程中,也不存在着任何问题,那就证明这两千斤火药,确确实实是能提纯出来一千一百斤新型火药的,但却最后只剩下了三百斤。”

“那么,就相当于消失了八百斤。”

“这八百斤火药,去哪了?”

叶煊有意无意的扫视着陈德文,发现此人表现的很正常,他又感到奇怪,因为陈德文原本是军器局大使,所以哪怕现在他是副使了,很多事情也都是他处理。

那么。

火药消失,只能和陈德文有关。

但看陈德文这个样子,又不像是出现了问题。

叶煊并未立刻发作,他总感觉这其中隐藏着什么,他随即又陆陆续续指点了一些工匠们提纯火药的事情,就这么离开了。

从军器局离开,叶煊准备前往通文院看看,路上他始终在思索这个问题,觉得此事有必要和朱元璋提一提。

“对了,蒋瓛。”

叶煊忽然想到了蒋瓛,于是立刻对着身旁的锦衣卫道:“请一下北镇抚使...”

这四名锦衣卫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了叶煊的贴身保镖了,叶煊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时间长了叶煊也就习惯他们的存在了,甚至已经到了有些遗忘的地步了。

随着叶煊的命令下达,其中一名锦衣卫立刻退去。

没过多久,蒋瓛就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

“叶春坊有什么事情,需要在下去做?”蒋瓛躬身道,现在的他面对叶煊,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语气变得很是恭敬,两人的地位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蒋瓛知道,未来自己还需要多多仰仗叶煊的帮助。

在锦衣卫这个部门,能不能有个善终,可能未来就靠叶煊的了。

“事情是这样的.......”叶煊把火药大量消失的事情给蒋瓛说了清楚,然后又言道:“这件事情,你先去禀告给陛下,询问陛下是否查清楚,若是陛下同意的话,就开始调查,我总感觉要发生大事...”

蒋瓛闻言,脸色认真了几分,连忙点头离去,脚步匆匆。

叶煊也不再思索此事,这大明朝的天就算塌了,也有朱元璋扛着呢。

没过多久,叶煊就来到了通文院,一条

鞭法的推行这段时间来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进展,已经彻彻底底的卡在句容县这里了。

很多负责此事的官员,私底下已经对叶煊有了怨言。

三个县,为何非要挑句容县先推行一条鞭法?

如此大的阻力,官民勾结,难道不事先先调查清楚再去做吗?

“叶春坊,可已经想到良策了?”通文院内,有户部派来的官员不由得问道,从语气中,叶煊能感觉出来,这名官员很明显是在怪罪他。

“暂时没有,句容县问题棘手,需要仔细斟酌处理。”

“诸位也不用急,一条鞭法本身就不是这么好推动的,万事开头难,我等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这些事情,切勿不可太急,乃至于误了大事。”

叶煊正色道。

可此时却有人冷笑道:“呵呵,不急?到时候若是陛下问责,该怎么办?你是太子宫春坊,救好了皇长孙,你肯定没事,但恐怕我们这群小官就没命咯...”

“要我说,当初就不该选择句容县推行这一条鞭法,应该选择上元县的...”

这些官员,字里行间中全部是对叶煊的责怪与怨念,其实也不怪他们,眼下此事到了这种地步,难以推行下去,确实和叶煊初期选定句容县有关。

叶煊并未反驳什么。

他也没有想到,句容县会出现官民勾结的事情,怪他事先没有调查句容县的各种情况了。

“范尚书,滕尚书。”

“叶春坊。”

“依我看,其实句容县的问题根本不棘手,很好解决,本身当地的官员和矿户都犯法了,那么只需要把矿户们尽皆定罪杀死便是。”

“一旦他们死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人和当地官员共同出来反对一条鞭法了。”

“难道不是么?”

“叶春坊担心若是直接论这群矿户的罪,最导致其他地方的百姓认为,朝廷对待一条鞭法推行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太过暴力,并非是站在百姓这边,那么我们也可以不论矿户的罪,让他们死。”

说话的此人,是户部派遣下来的十位户部算官之一,南京户部郎中魏政和。

户部中除了户部尚书和两位户部侍郎外,还有着十三清吏司,十三清吏司是按着省份划分的,每司设置正五品郎中一位,从五品员外郎一位,主事一位。

魏政和就是负责南京财政审核、税务征收的户部郎中。

随着魏政和说完,其余众人纷纷将目光投了过去,其中范敏不禁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论他们的罪,怎么让他们死?”

叶煊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并未立刻说什么,他倒想看看,这个人有什么想法。

只听得魏政和继续言道:“矿户私自和官员勾结,这是不争的事实,按照我大明律法,他们皆要被斩首,族人流放。”

“叶春坊担心若是朝廷处置这些矿户,会让一条鞭法无法在其他各地推行下去,那么很好办。”

“我等将矿户犯法的事情,据实禀告给陛下。”

“请求陛下首肯,让我们私下里处死这群矿户,其实也并非是我等私自处死,而是故意制造一些意外事件,比如...铁矿坍塌!”

“诸位想想,全国各地铁矿因种种原因坍塌,时有发生,就算是这群矿户全部死在了铁矿坍塌事故中,全国各地百姓知晓之事,也只是会认为这是一场意外而已,而不会多想;随着这群矿户死干净了,那么当地的矿户不再和官员勾结,共同反对推行句容县的一条鞭法之事,其余的百姓群体是支持这件事情的,那么自然而然一条鞭法就能顺利推行下去了。”

“诸位,我这法子可行?”

魏政和言之凿凿,这让在场的众人陷入了沉默。

良久后,范敏言道:“确实可行。”

“他们本来就犯了法,死并不可惜,一千个人罢了。”

滕毅思来想去,也最终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我看不如就这么办吧,一条鞭法的推行不能再拖下去了。”

叶煊始终保持着沉默,虽然滕毅和范敏和他是一个阵营的,双方的关系也很不错,但他是无法改变两位六部尚书对百姓的看法的,六部尚书是当今朝廷重臣,在他们眼中百姓的命,根本不是命。

不管死多少人,都只是个数字而已,只要能向皇帝交差就行。

确实,这群矿户犯法了,本来就该杀。

魏政和的建议,也没有任何毛病,这是目前看来最完美的方案。

但叶煊却想到了另外一个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那就是,句容县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其他县的呢?天子脚下的县城都有如此多的问题,地方上的县可能问题更多,难道都这么一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么?一条鞭法推行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这是对于百姓实打实的好事,可为何发展成了第一个试验的县城,要用百姓开刀?

他来负责句容县的一条鞭法推广,

就是给全国各地即将推行此法的官员们,打一个好的榜样。

若是真的同意了魏政和的方法,那么他能想到,今后的官员们推行此法,手段会一个比一个暴力。

而这最终种种暴力的手段,将全部应用于百姓身上,因为对于豪强、大族来说,当地官员是没有能力使用暴力的。

“我不支持此法。”

良久后,叶煊淡声道。

接着,他又言道:“我会想办法,思索出更好的方法的。”

说完,叶煊就转身离去了。

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个心中更加责怪叶煊了,怎么你没能耐提出来好的办法,我们提出来了,你还反对?

你和那个傻子王衷有什么区别?

“真是的,魏郎中此法堪称完美,为何叶春坊不同意啊?”

“呵呵,估计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次数太多了,突然遇到问题了没法子解决,感觉掉面子了,非要自己想出来办法解决,不然的话,岂不是天才的名头要消失了?”

“我看就是存心想当好人罢了,做这种事情确实会有些恶名,但死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谁也不会骂叶煊...”

众多官员议论起来,一个个眉头紧皱,搞不明白叶煊为什么不采用此法。

叶煊这边,并未回家,而是回到了宫廷内,自己在东宫内的院落中,他静静的坐在院子中的桌案前,似在沉思着什么。

“总感觉,这一切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经历了诸多事件的叶煊,对于各种事情越发敏感了,也更加谨慎,自从那日大理寺正堂内,他证明了自身的清白后,似乎大族们已经不再对他动手了,但这群人,真的停止对他动手了吗?

“暂时依旧无法看出来,这些事情的走向。”

“但,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不能答应魏政和的建议,同时也需要尽快查清楚,那消失的大量小型火药到底哪里去了。”

叶煊心中思绪涌动,躺在院落中的吊椅上,渐渐的,睡了过去。

第二日。

叶煊早早起来,给朱雄英讲授完了今日的晨课后,准备小憩一会,可却被锦衣卫打扰了。

锦衣卫匆匆的赶来,说是朱元璋召见,同时也透露出一则消息。

燕王朱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