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88章 寿宴开始

心中诞生这个想法后,叶煊也没有犹豫,现在虽然天已经黑了,但还没有到深夜,还有些时间,立刻准备一下。-叁.叶-屋_ `追.罪_芯¢章^結¢

过了大约一两个时辰,叶煊这才满意的睡了过去。

第二日。

今日,注定是不平常的一日。

魏国公徐达的寿辰!

纵然是京城中的百姓们,也早早的就听闻到了这个消息,来往的商贩停下了脚步,工匠们也难得愿意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天,整日里无事的少爷千金,也不再游玩,很多人都向着魏国公徐达的宅邸方向而去。

当然。

他们可不是去参加此次寿宴的,只是想隔着老远,看看今日会有哪些公侯官员,参与到此次寿宴中,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哪怕身处于京城中依旧很少能见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官,许多人的名字他们也仅仅听说过。

这年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官就跟稀有动物一样,通常也就将领凯旋而归的时候,他们能有幸看上一眼。

或者...官员被杀头的时候,他们也能有幸看上一眼。

叶煊也早早的就醒了过来,今日他穿着很朴素的衣服,并未盛装出席,可能其他人会穿很华丽的衣服吧,正常情况下这种场合、他这种特殊身份,也必须穿好的。

可叶煊想了想,老丈人徐达是一个很懂得低调和明哲保身的人,自己穿的太好吸引眼球并非是好事。

叶煊在秦淮河案走着,今日可比往常热闹多了,家家户户都有百姓走出房门,感受着偌大京城的繁华与喧嚣,整个大街就没有一处地方寂静,人人都在讨论着魏国公的寿辰之事。

时间不久,叶煊就来到了魏国公徐达府邸前不远处。

这里,就是大功坊,自从徐达立下诸多功劳后,这整个坊也被朱元璋改了名字,为‘大功坊’,寓意徐达对大明朝建立所立下的不朽功劳,整个坊的百姓们也因此获得了荣光。

而其实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开国勋贵居住在这里,比如常氏的府邸也在这里。

若是说京城中,寸土寸金的话,那这个区域就是绝对的黄金位置,因为他距离皇城太近了,只有三里地,若是骑马的话仅仅一刻钟就能到达,这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徐达的看重,方便随时召见。

隔着老远,叶煊站在人群中,望着远处的魏国公府,心中不由思索。

“至少占地五十亩...”他心中喃喃自语,那高达两丈的府墙,角楼,瓮城大门,还有着朱元璋亲笔御书的匾额,象征着徐达的尊贵。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徐达府邸前的楹联了。

据闻,朱元璋曾夜访徐府,题写“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楹联,第二日徐达就将其悬挂在了府邸前,此事在史书中被记载了下来,叶煊打听了一下,如今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狐·恋-雯.穴~ ~已?发`布?嶵!欣?章?截`

“害,这么早了,就如此多的人,一会等到寿辰开始了,大家伙还不得挤破脑袋?”

叶煊听着周围的讨论声,他倒是也觉得自己可能来的有些早了,估计还得一会,才到寿辰开始的时候。

古代礼仪复杂。

像徐达这样的国公,可不是说过寿辰,直接在家中一坐,然后收收礼,摆摆宴席就完事了。

在明朝,国公寿宴是有严格的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晨祭与谢恩。

臣祭为祭祖焚香。

清晨,魏国公徐达需率家族男丁于府内祠堂祭祖,献三牲,也就是牛、羊、猪、读祝文,感谢先祖荫庇。

嗯,这个环节是老徐家自己人去做的事情,他们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第二个流程,他们倒是能有幸一见。

第二个流程,名为谢皇恩。

也就是徐达着朝服向北叩首,北边是南京皇城方向,宣读谢恩表,感谢朱元璋赐爵赐寿之恩。

在这个时代,你过生日,可是需要先隔着老远给皇帝磕头的。

可不要认为,这样会丢人。

能给皇帝磕头,那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其他人想磕还没资格呢。

心中思索间,叶煊就见国公府正门缓缓开启,魏国公徐达身披朝服,脚步沉稳,缓步走了出来。

同时有大量的侍卫,驱散人群。

百姓们也不傻,可没有傻呵呵的赖在原地不走的,见侍卫过来了,立刻后退数步,谁要是不开眼这个时候赖着不走,那纯属是来捣乱的,必死无疑。

徐达身材魁梧,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可显得格外有精神,他目光坚毅,行走间始终看着北方,然后扑通一声跪下,再三叩首,接着朗声道:

“臣徐达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奉表上言:

伏以皇天眷命,圣主垂恩。臣本布衣,幸逢真龙御宇,得效犬马于鞍前。今蒙陛下不弃鄙陋,赐臣寿考,复颁殊礼,恩荣逾涯。臣虽肝脑涂地,岂能报圣恩于万一?

窃念臣以驽钝之资,荷蒙殊遇:

鄱阳湖上,陛下亲执桴鼓,臣方得驱驰破阵;

燕云关外,天威遥震朔漠,臣乃敢提兵扫尘。\小`说^宅_ !吾~错′内.容?

凡臣尺寸之功,皆赖陛下神武天授,谋略如渊。臣不过承风雷之余烈,效鹰犬之奔走,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今臣犬马齿衰,犹思奋蹄:

每抚甲胄,常恐朽骨难酬三箭之托;

夜观星象,唯愿残躯再护九重之安。

陛下赐臣赤金甲,臣当铸为界碑,永镇北疆;

陛下赐臣珊瑚寿,臣愿化作砥柱,长擎天阙。

臣闻此敕,涕泗横流。

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声音洪亮,响彻云霄。

这一步是‘谢皇恩’,随着徐达狼读完谢恩表,他郑重起身,眼神依旧始终正视着前方,根本没有任何移动,面部更是全无丝毫的表情,一步步的走回自己的院中。

叶煊在远处看的清清楚楚,心中不得不感感叹,这古人过个生日,也是够累的啊。

“开中门!”

等到徐达进入院中,直至身影在所有人中消失后,一名年轻男子走了出来,他声音虽然没有徐达浑厚,可充满着英气,高声说着。

“这是徐膺绪啊,魏国公的儿子,真的是气宇轩扬啊,据说他任职中军都督府,负责城防事务,当真是年少有为啊。”

叶煊还是听着人的讨论声,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别看他进入朝廷这么久了,其实很多人他还真的没怎么见过,也不熟悉。

看那年轻人的年龄,确实是徐膺绪。

徐达总共三子二女。

长子徐辉祖,这个时候应该是二十二岁左右,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参与北平防务。

此人是徐膺绪,现在算算的话是十七岁,和那年轻人年纪对得上,现在叶煊自己就是十六岁,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大。

至于比较有名的徐增寿,这个时候还是个小孩子,应该十四岁左右,现在还在国子监读书读书呢,据说和燕王朱棣关系很好。

至于两个女儿,大女儿早早就嫁给朱棣了,小女儿徐妙锦历史上有着很多说法,比如同样嫁给了朱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棣苦苦追求,最终徐达不同意。

还有说法是,朱棣苦苦追求徐妙锦,徐达同意了,徐妙锦却没有同意,直接选择出家为尼。

明史很混乱,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在这个时候,徐妙锦已经是他的了。

徐膺绪所说的‘开中门’意思就是寿宴来到了第三个流程,‘迎宾受礼’,而这个所谓的迎宾受礼也是有规矩的。

中门的意思,就是国公府正门。

这个时候,只有亲王、皇室贵胄、公侯有资格从国公府正门进入,而其他官员只能从东西角门进入,就算你是一品、二品大官,也得老老实实的走另外一个门。

同时,还需要必须亲王、贵胄、公侯这三个群体全部进完了后,其他官员才能从另外一个门进去。

叶煊不认识徐膺绪这样的同辈人,可对于老一辈的公侯啊、亲王啊,就熟悉很多了,他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缓步从正门进入。

比如,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信国公汤河、永昌侯蓝玉、安陆候吴复、定远侯王弼、江夏候周德兴等等。

皇室成员中,皇太子朱标亲自到来,秦王朱慡、晋王朱棡两人自然也不可能不来,燕王朱棣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周王朱橚,今天怎么也得过来一趟,毕竟以他们的年纪,也该参加各种礼仪场合了。

年纪小的皇子,自然也来了,不过他们都是由王府的长史带领着,也只有这种情况,除了公侯贵胄,才能进入到正门。

随着大量的公侯和皇室成员依次进入,良久后也进的差不多了,其余的许多官员这才从另外一一个门进入到其中,叶煊也从周围的人群中脱身,向着东角门的方向而去。

其他官员需要从东西角门进入,这里也是有说法的,文官从东角门进,武官从西角门进。

叶煊见到了不少的老熟人。

户部尚书范敏、礼部尚书滕毅、工部尚书麦至德,还有一些侍郎,比如徐恢、陈允中等人,大家见面后都互相顺便问好,参加寿宴自然比早朝气氛轻松很多,没有人顾忌皇权,大多数人都喜笑颜开。

而和叶煊打招呼的官员,很多很多。

当今朝堂上确实很多人因为一条鞭法,心中暗恨叶煊,将叶煊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可仍然有部分人认为,一条鞭法推行已经是大势所趋,当今陛下乾纲独断就没有其顶不住的压力,叶煊未来必然飞黄腾达,和叶煊交好没有任何问题!

面对这些招呼,叶煊面带微笑一一回应,既没有很热情,也没有很冷淡,任何关系都是需要利益捆绑才能维持住的,他们对自

己热情,仅仅是因为自己未来能给他们带来利益。

当众多官员依次进入到其中后,就是入座了。

由于朱元璋并没有来。

因此,寿星徐达理所应当的坐在了最上方、最中央,皇太子朱标坐于左下侧首位,然后就是朱慡、朱棡、朱棣、朱橚这几位藩王。

右侧首位,为韩国公李善长,然后是郑国公常茂,信国公汤河等公侯。

公侯中,常茂的年龄、资历自然是远远不如汤河等人的,可因为其父是已经战死的常玉春,昔日真正的大明战神,诸公中郑也最为尊贵,因此常茂自然要坐在这第二个位置上。

剩余的,就是官员们了,大家都按照次序,准备各自坐好,等到官员们全部坐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忽然又来了一个人。

皇太孙朱雄英!

当皇太孙朱雄英进入到正厅的这一刻,除了朱标外,所有的藩王、公侯、文武百官全部站起来微微躬身行礼,若是以往他们自然不需要这么做,因为那个时候朱雄英只是皇长孙。

可现在不同了。

朱雄英是皇太孙,这就代表着在法理上,朱元璋已经钦定了其是未来的大明朝第三位君王,这也意味着现在的朱雄英是‘君’,以前很多人自然也知道,朱雄英是‘君’,可朱元璋并没有册封朱雄英为皇太孙,这就相当于官方没有承认,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雄英,过来坐我这里。”

朱标看着朱雄英过来,感到些许的意外,因为他没有想过今日朱雄英回来,朱雄英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情啊,父皇也没有说过啊。

朱雄英现在过来,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皇的授意?

不管那么多了。

由于原本并没有给朱雄英准备位置,所以只能让二弟亲王朱慡向着下侧,稍微挪动挪动了,不然这也显得太挤了。

不然的话,让朱雄英坐哪里?

朱雄英的身份,就注定了他必须坐在所有公侯、官员、皇室的上侧,同时又必须低自己一头,那么也只能这样了。

“老二,你稍微挪动挪动。”朱标看了亲王朱慡一眼道。

这屁股刚座下没多久,还没有做热乎的,就让自己挪窝,亲王朱慡心中有些不舒服。

这大侄子没事过来参加什么寿宴啊,老老实实的在宫内上晨课不好吗?非要过来,肯定是叶煊那个小王八蛋,给朱雄英教坏了。

他不情不愿的起身,挪了挪,这一挪,左侧的其他藩王和官员们也要挪动一下,不然显得拥挤,于是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也纷纷起身。

原本众人以为,接下来该寿宴的下一个流程了,可没想到这个时候朱雄英忽然望向了对面官员当中的一人,道:

“老师?”

“你快过来,上我身边坐。”

朱雄英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