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竹难书 作品

第89章 叶煊献礼

随着皇长孙朱雄英的声音响起,所有人的脸色都微微一顿,这话其中代表的含义太多了,让叶煊坐在皇太孙朱雄英的身旁?这到底是朱雄英的意思?还是太子殿下的意思,亦或者是陛下的意思?

但,不管是什么意思。_小?税/宅/ !首·发!

他们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因为这不合礼仪和规矩。

《大明会典·礼部》规定:“凡宴席,以爵为尊,官阶次之,长幼辅之。”。

五品官,譬如翰林院侍讲、六部主事、东宫左右春坊,通常位列末席,与亲王、太孙同席属严重逾制。

叶煊就算现在很受陛下重视,他终究不过是个五品官,能来参加宴会已经很不错了,无论怎么看,他也只能坐在末席,根本没资格坐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虽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是这样讲的:

皇太孙师虽仅五品,但属“东宫官属”,依《皇明祖训》可享“近侍特恩”,但仅限东宫范围内,外宴仍需遵常例。

徐达的寿辰,依旧属于外宴,那叶煊的位置就依旧不能动。

就算是朱雄英现在已经是皇长孙了,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其地位“亚于太子,超诸王之上”,其言行具有准储君权威,但须严格遵循朱元璋钦定礼法。

不管从哪方面看,这个时候朱雄英让叶煊去他的身旁坐着,都是严格不守规定的。

“雄英,这恐怕不合规定。”

晋王朱棡,率先开口道,面色严肃且认真,随即他又言道:

“按照我大明朝的规矩礼仪,叶煊根本不可坐在这个位置上。”

“哪怕叶煊现在是皇长孙殿下的老师,有‘日讲官’身份,每日为太孙殿下授课,但依旧需要父皇同意,特许其获得‘宴间备顾问’资格,同时在名义上属‘侍从职能’,也只有这样,叶煊的位置可以变动。”

晋王朱棡一脸正经的道,引用的全部都是条例和礼仪,让人根本无法反驳,这个时候秦王朱慡,笑了笑道:

“本王从未听说过,叶煊有救驾、平叛等大功啊...”

相比于老三晋王,秦王朱慡这番话说的可以针锋相对,言语中尽是暗讽之意。

因为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破格赐“同五品官宴列亲王次席”,这个时候刘基为正五品御史中丞官职,因鄱阳湖献策之功,特许列席公爵宴次席,这也是大明朝唯一一次出现过各种盛大宴会上,座位允许变动的情况。

而秦王朱慡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

你叶煊并没有立下像刘基那般的功劳。!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凭什么坐在皇太孙身旁?

叶煊始终在末席沉默不语,他也看不出来,皇太孙朱雄英此举到底是何意思,到底是谁授意的?难道真的就是朱雄英想让自己坐在他的旁边?

朝廷中,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句话,其中都必然有着深层次的智慧考量和斗争。

而他,现在到底该不该去朱雄英的位置坐?

没想到。

宴会还没有彻底开始,文武百官、公侯藩王们的礼物还没有送上呢,就出现了这样的小情况。

这一刻。

很多官员的目光纷纷投向了两人,一是今日的寿星徐达,一是当今的太子朱标。

这里,只有这两人能最终决定,叶煊的座位。

而其中,朱标的话语自然更加具有重量性。

而这个时候。

徐达却忽然正色道:

“按照规矩,此事确实违背律法礼仪,老臣不敢僭礼...”

他这话刚说完,朱雄英就斩钉截铁的道:

“此事,是我的意思。”

“诸位,莫非是想违背我的命令?”

“我皇爷爷还活着呢!!”

朱雄英八岁的年龄,这番话声音虽然幼稚,可具有一定的力量,让百官心中不由一顿,皇太孙小小年龄,就有这般英气了吗?这恐怕未来又是一位朱元璋啊。

看不出来,类似太子那边柔和啊。

最终。

由于朱雄英的强势坚持,叶煊也就搬到了他的旁边坐好。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发生,秦王朱慡又必须需要挪动挪动位置,虽然徐达府邸中的正堂很大很宽阔,但这些座位轮到谁座、来多少人,其实是早已经确定好的事情了,这突然多出来一个人占据重要的位置,自然需要挪动位置。

秦王朱慡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无名怒火!

他现在的火气很大!

这么多年来,他这屁股坐在位置上,就几乎没怎么移动过,今日被逼得连续挪动两次,把他当成啥了?

皇太孙来了,他也就忍了。

毕竟人家是君。?顽*夲¨榊\栈? ¨首^发+

而藩王就算是有皇室血脉,也最终只是个臣而已。

但你叶煊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坐在老子的上面?你也配!!?

心中愤怒到了极致,秦王朱慡当即就要发走,可最终被晋王朱棡拦住了,见状朱慡只能隐忍下来,藏着这股火气。

到这里,也就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百官、公侯、藩王献寿礼。

这送礼,同样有着规矩,第一件必须是朱元璋御赐的礼物,然后是藩王,接着是公侯,最后是百官,等级森严。

皇帝朱元璋,出手很是不凡,送上了一件鎏金甲胄,当年徐达北伐时所穿的甲胄已经损坏了,可徐达始终舍不得扔,趁着此次寿宴,朱元璋亲自令人打造了一件鎏金甲胄,寓意尊贵。

同时又赐下了一块和田玉九螭璧。

这还没有结束,朱元璋又下令,特批徐达寿辰日可乘‘朱轮车’游南京城,沿途军民跪贺的特权。

这三件礼物中,最后一件最为珍贵,这年头可是只有皇帝出行,百姓军民才需要跪拜的,而太子、皇后,都没有这个资格,可徐达的寿辰,朱元璋却赐下如此殊荣,可以说骨子里就充满着对徐达的看重。

藩王赠送的礼物,各有不同。

秦王朱慡送的,是来自于漠北的白骆驼、白马、白象各三匹。

晋王朱棡送的,则是从周边小国中获得的名贵玉器。

燕王朱棣,作为徐达的女婿,自然出手不可能小气,他献上了一把金刀,刀刃篆刻‘永镇北疆’四个大字,据闻这是朱棣花费了很大的代价,从全国各地请的名匠打造的。

徐达特意看了看这把金刀,,满意的露出笑容来,确实是一把不错的好刀。

武将贺礼方面,李文忠赠北元王保保的狼头纛旗、冯胜献辽东虎皮战鼓,汤和赠的是鄱阳湖水战时与徐达并肩所用的断槊。

文官赠礼,基本上就是书画了,比如李善长送的是《徐达鄱阳湖破阵图》,这是亲自请人绘画的,范敏送的是《太公六韬》孤本。

也就趁着送礼的过程中,叶煊不禁小声询问着身旁的皇太孙朱雄英:“殿下,为何让我过来坐?莫不是陛下的意思?”

朱雄英见状,也有模有样的学着,压低声音道:

“是今日我来的路上,遇到了刑部尚书,他和我说,老师有着大功,说了很多,反正言语间却是夸赞老师有很大的功劳,又说当年的刘基也有功劳,可未必能比得过老师,却能坐在公侯藩王之席,可老师这么大的功劳,很有可能就坐到末位,真的是可惜。”

“然后我就想了想,是啊,既然老师有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能让老师坐在最尾端的位置,于是我就提出来了此事。”

叶煊听清楚了整个过程中,又问道:“但是我记得,今日晨课应该是由其他人负责的啊,按理来说殿下今日不用来的...”

“是皇爷爷昨日把我召入了宫内,言称魏国公对我大明朝有大功,我这个皇太孙,也需要来一趟。”

闻言。

叶煊深思。

已经确认了,这其中是有着一定算计的。

表面上看起来,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可将这一切结合起来呢?

朱元璋让朱雄英亲自来这里,可能是出自于对徐达的看重。

但这刑部尚书路上遇到朱雄英,那就有些太巧合了。

刑部尚书名叫李友直,这是典型的淮西派文官,之前的西平侯沐英案子中,他没有参与到其中,但根据锦衣卫的消息,科举舞弊案中此人是绝对参与的了,李友直能活到现在,只是因为他们这些文官大族愿意接受朝廷解决土地兼并罢了,不然的李友直早就被活活剐死了。

李友直遇到了朱雄英,不断的言称自己有大功,不该坐于末尾。

这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在诱导朱雄英,等到寿宴开始后,让朱雄英给自己调整位置。

这样做,对谁有好处,对谁有坏处?

很显然,这种方式对于自己是绝对没有任何好处的,因为位置本来就已经定下了,这般调换的话,让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坐的位置比秦王朱慡、晋王朱棡还好,这两位藩王能不生气,心中不满?

要知道之前两位藩王就和他心中已经有着怨念了,现在经过这件事情后,双方的关系将更不会显得融洽。

同时,这也势必会导致,自己和徐达生出裂隙。

按照正常规矩礼仪,徐达是万万不能同意自己坐在朱雄英旁边的,徐达本身就是个本分的人,不想参与到任何事件中,所以他就必须站出来说这番话,不然的话,徐达的这种默许行为,就会被视为‘纵容逾制’。

这确实不过是件小事,但在洪武朝就可不是小事了,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徐达本来功劳就高,能不害怕这个?

所以很显然,徐达必然会站出来的,可徐达站出来了,自己这个徐达的准女婿心中会如何感想?是否会认为,徐达这个老丈人根本不向着自己?

不就是个座位的事情吗,你这个老丈人怎么那么畏畏缩缩?就调整个位置,能怎么

样?

现在表面上看来,这就是文官大族们针对自己的一个小手段,不但能让两位藩王更加怨恨自己,同时也让自己处在这个屹立于文武百官、公侯藩王的位置上,让所有人对他不满。

还能让他和徐达,产生一定的裂隙。

这招,确实高明。

但叶煊随即又想到了朱元璋昨夜召唤朱雄英进入到宫内,让朱雄英今日来参加此次寿宴,这其中又代表着什么?

“若是说,今日这事,也和朱元璋有着关系,甚至就是朱元璋策划的,那么老朱此举是为了...”

“给皇太孙朱雄英立威!”

很快,叶煊就已经弄清楚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按照礼仪和身份他根本不能坐在这里,可最终在皇太孙朱雄英的坚持下,自己却坐在这里了。

这不就是最轻松、最简单证明朱雄英威势的方式?

这就是在给朱雄英立威的机会啊,很明显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刻意培养朱雄英啊。

好好好。

你个老朱。

为了给孙子立威。

真的把我往死里整是吧!

心中思索间,叶煊绝对这藩王制度必须得弄严格一点,你给我往死里整,那你的儿子们也别想做虫子,蚕食大明王朝的社稷和江山了。

他原本以为,藩王制度已经定制的很苛刻了,但现在想一想,不行,远远不行。

心中思索间。

这个时候。

已经开始轮到百官送礼了,因为朱元璋已经严格下令了,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百官之间存在着各种钱财、珠宝等物品的赠送亦或者交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视为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只有藩王允许这么做。

因此方才藩王们赠送的物品中,就有玉石珠宝,可文武百官和公侯们,却根本不敢送这些东西。

随着文武百官开始送礼,先是一品大官,然后是二品,三品,等到四品官员的礼物送的差不多了后,终于轮到叶煊了。

这一刻。

很多人也将目光,纷纷投向了叶煊!

他们想知道,这叶煊到底会送上什么礼物!

谁都知道,叶煊出身普通,是工匠家庭出身,再加上叶煊的身份特殊,是徐达的准女婿,那么这就代表着叶煊拿出来的礼物,必须要有足够的份量,不然的话丢人。

丢徐达的人不说,这婚事是朱元璋定下的,更是丢皇帝的人。

“东宫右春坊、通文院大使、军器局大师、兵仗局大使...叶煊。”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