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可能,但也不绝对。”
叶煊知道,藩王政策朱元璋很大概率不是同意的,但若是和大明宝钞相比呢?到底哪个难度更大些?
应该是大明宝钞?
因为大明宝钞,朱元璋是实打实的看到了各种好处,但朱元璋不可能什么都懂,对于经济领域根本不了解,所以朱元璋无法看到大明宝钞滥发和贬值所带来的各种坏处和影响。
而藩王制度,以老朱的眼光和能力,是绝对能看出来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但朱元璋心中想的是就算未来真的发生内乱了,打起来了,也都是他老朱家的种。
事实也是这样的,大明朝严格意义上可以说是二世而亡了,毕竟这可是被朱棣从头推翻了一次,历史上能大一统王朝能落到这种下场的,不就只有隋朝和秦朝吗?
只不过是朱棣,朱元璋家的老四推翻的,所以没有人说什么大明二世而亡。
他觉得,若是自己把各种问题给老朱讲个清清楚楚,当问题大于利益时,朱元璋会考虑考虑的。
心中思索间,叶煊准备继续给朱雄英讲讲,可这个时候朱雄英却忽然道:“老师,我要不要去请皇爷爷和父亲过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他们也有必要听一听。”
“这...”
叶煊犹豫了。
因为这种举动,很有可能会导致朱元璋认为,是他授意朱雄英去这么做的,哪怕朱元璋现在很重视他,可这也犯了忌讳。
他已经有了能操纵未来的天子能力了,这不可怕吗?
“不用请了,咱就在这里听着呢。”忽然,一道很冷的声音传出,说话的正是朱元璋,他缓步走入到文华殿正殿,这让叶煊脸色不禁顿了顿,他可能想过,朱元璋今日会来,但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老朱真的来了?
“你是不是认为,咱今日有可能会来?”
刚走入到文华殿内,朱元璋就扫了叶煊一眼,淡淡的道。
叶煊摇了摇头:“臣怎敢推测陛下的行踪和想法?”
“呵呵...”朱元璋笑了笑,不冷不热的,他来到朱雄英的身旁,就这么一屁股坐下,正对着叶煊道:
“本来,咱今日是不想来的。”
“但想了想,昨日秦王和晋王故意针对你,难免你心中或有不满,而藩王确实存在着问题,于是夜里我翻阅了之前你在贡院科举考场中,制定的九道国策,其中果然有着藩王问题。”
“咱看了看,觉得不太全面。”
“秦王和晋王故意针对你,他们两个敢擅自参与到朝政当中,确实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啊,咱觉得,咱确实过于纵容他们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的冷意消失,不由得感叹道,这倒是让叶煊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他还是太小看老朱了,没想到老朱这般清醒。
也或者可以说,昨日他点出了秦王所做的种种错事,以及秦王和晋王确实胆子大到参与到了朝廷中的事件,让老朱不爽了。
“雄英,你去令人把太子请来。”
“咱们爷三个,今日好好的听听这堂课,咱看看这藩王到底还有哪些问题,也看看你们两个的想法。”
朱元璋缓声道。
朱雄英懂事的点了点头,立刻起身小步跑了出去,叶煊这个时候微微低首,朱元璋若是真的在乎藩王事情的话,那今日就需要好好说说了,毕竟这个问题确实大。
他,并没有死心。
也并非是小肚鸡肠,因为秦王和晋王故意针对自己,就提出这种针对藩王国策的人,这个道理朱元璋是肯定懂得,因为在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之前,他在科考考题中可就已经拟定了针对藩王的计划了。
很快,踏踏踏的脚步声传了过来,朱标和朱雄英一前一后,来到了文华殿正殿,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道:“过来坐,今日不谈其他事情,就听叶煊讲课,你也好好听听。”
朱标脸色顿了顿,来的路上他已经听了朱雄英所说的今日课程了,也听了朱雄英讲述叶煊所说的那些话,在他看来父皇今日让他也过来听课,绝不仅仅是听个课那么简单。
父皇,是想看看他对于藩王的态度。
父皇想知道,他这个太子未来继位了,是否会削藩!!
他,会不会削藩?不知道,他从未有过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这么做,但现在问题是,若是父皇真的问起来他这个问题,他该如何回答?
削,还是不削?
父皇重视血缘亲情,他是知道的,不然的话二弟犯下那么多大错,父皇也不会始终饶恕了,仅仅是口头警告责骂而已,那么在父皇眼中,藩王是不可以削的。
可是...
朱标心绪杂乱着,也坐在了下面,爷孙三个并排坐着,皇帝朱元璋、皇太子朱标、皇太孙朱雄英,叶煊看到这一幕有些想笑,不过他当然是不敢笑出来的。
“那陛下,我继续讲了?”
叶煊试探性的问道,朱元璋冷哼了
一声,“赶紧说,磨蹭什么,刚才你给乖孙讲的,咱都听到了,标儿来到路上,想来乖孙也和你讲了吧?”
朱标闻言连连点头,朱元璋随即道:“那就接着讲,今天给咱把藩王的各种问题和危害,全部讲清楚了,不需要有任何顾忌,咱知道你绝对不是因为记恨秦王和晋王,才提出这制度的。”
因为叶煊早就拟定了针对藩王问题的计划。
所以,朱元璋根本没有怀疑过今日叶煊讲课的动机,很有可能就是看到昨日宴会上,秦王和晋王两人的胆子太大了,所以才准备今日给朱雄英好好讲讲。
“因陛下制定的皇明祖训其中的‘清君侧、诛奸臣’的这条条款,使得君王和藩王天然性的存在着权利对等冲突,因此每一代君王都会产生削藩的想法,每一代的藩王也都会想着谋权篡位、起兵造反的想法。”
“而藩王制度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其中更重要的就是我大明朝藩王制度所造成的财政负担。”
“虽然陛下推行的藩王政策虽旨在巩固边疆和皇权,但宗室人口的膨胀、特权待遇及土地兼并等因素,导致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最终我大明朝将会因为这一点,而财政崩溃。”
叶煊刚说到一半,朱元璋就显得不乐意了,甚至有些不高兴,他大手猛的一拍桌子,瞪着眼睛道:“荒谬!一派胡言!咱就这么几个儿子,让朝廷养着他们还不行了?就他们几个,就能把我大明朝的钱都给吃空?”
“怎么,咱老朱家的藩王这么能吃,几个人就能吃穷整个大明朝?叶煊你这话有些过分了。”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叶煊觉得这就是朱元璋的部分短见。
或者说,他可能隐约间看到了未来的场景,但因为偏袒于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刻意遗忘,甚至不加理会。
“陛下,臣所言并不过分。”
叶煊正色道,然后毫不忌讳的继续言道:“古往今来,若遇盛世则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若遇乱世则人口呈现恐怖的速度减少,但无论是增长还是减少,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生存环境的优与劣,譬如用不用干活、能不能吃饱饭、吃的是什么、生活是否有困难等等。”
“而我大明朝的藩王,却根本不用从事任何劳动,也不用干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日子无忧无虑,这就势必会导致我大明朝宗室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
“未来大明朝犹如唐朝、宋朝、汉朝那般延续国祚三百年,那么宗室人口就不会出现减少的情况,那这样就更可怕了,只增加、不减少,那么人口数量会到一个什么地步?”
“我明朝制度规定,宗室男性成员,亲王、郡王、镇国将军等世代承袭爵位,且不得从事士农工商之业,全赖朝廷供养,同时陛下还给予了一定的生育激励,宗室成员娶妻纳妾无限制,生育不受约束。”
“这就导致,不到三代,我大明朝皇室子孙就能就会达到千人,不过十代,就能达到百万人,而十代也就两三百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大明朝需要养着百万皇室宗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朱小的时候,亲人离去的太多了,他非常喜欢鼓励自己的子嗣生育。
甚至这已经成为老朱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每一代君王都喜欢让藩王多生孩子,藩王也乐意如此,反正没啥事就天天造孩子玩呗,这多好啊。
譬如,弘治年间的庆成王朱钟镒,这个家伙都快赶上汉朝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了,此人总共生育子女九十四人,孙子辈达一百六十三人。
繁衍,这是物种的天性,也是人类的天性。
除了少数可能对女色不感兴趣的,大部分男人若是获得这种源源不断的资源,那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宝贵能量,也就是说,每个老朱家的皇室男性,平均下来至少都能生三五个男娃,多的甚至十几个人,这还得了?
这么生?
生猪崽子呢?
新出生的皇室子孙未来还不用干活,就天天让朝廷养着就可以了,他们长大了继续生。
老百姓有的活不下去了,可能自愿断绝苗裔了,这干活的越来越少,白吃白喝的越来越多,明朝财政能不出现问题吗?
“百万...”
朱元璋心中不由得跳了跳,不过十代而已,他朱元璋的后代子孙就能发展到足足百万这个恐怖的数量?
这。
一时间,他忽然觉得有些骄傲和自豪。
哈哈哈。
他老朱家,也算是人丁兴旺了。
可叶煊所说的这个问题,也确实让他有些担心,朝廷真的养活这么多的藩王,财政容易出现巨大问题啊。
但。
他并不想削藩。
因为藩王制度,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适合大明朝的制度,其可不仅仅拥有镇守边疆、拱卫皇权的能力,其作用大着呢。
“虽然这藩王问题很多,但咱并不想将其取消,亦或者削藩。”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叶煊心中隐约间猜测,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见朱元璋亲口道,也能接受,随即他便言道:
“我知道陛下的想法,目的是为了借助藩王力量,来压制文官集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