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刘宸一行抵达了洛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都,无论是前世记忆里的影像,还是今生亲身所至,都令刘宸感到震撼。洛阳,后世被尊为一十三朝古都,它屹立于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之地,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刘宸仰头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城墙,巍峨庄严的城门,即便他前世见识过诸多高楼大厦,在此刻也不禁觉得那些现代建筑都黯然失色。洛阳城的雄浑大气,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韵味,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震撼。
踏入洛阳城,街道上熙熙攘攘,人群摩肩接踵,一旁的小贩们此起彼伏地吆喝着,热闹非凡。刘宸满心感慨,转头对身旁的父亲刘虞说道:“父亲!这洛阳城还真是繁华,不愧是我大汉京都!咱渔阳以后也要和这里一样繁华!”
刘虞看着儿子,微微皱眉,说道:“甚言!这里乃是我大汉京都,不是别的地方能轻易比拟的。走,先随我去京兆府!”
刘宸一脸疑惑,追问道:“去京兆府作甚?” 对于这些政务上的事情,他还不甚了解。
刘虞耐心解释道:“京兆府负责司法审判,于扶罗侵犯我大汉边境,还屠戮我大汉百姓,犯下了罪行,自然需要在那里关押。”
将于扶罗顺利交到京兆府后,刘宸又问道:“父亲,接下来我们去哪?是首接去见陛下吗?”
刘虞有些头疼地看着自己这个懵懂的儿子,无奈地说道:“看来回去之后,你需要在我身边好好学习一段时间了,怎么什么都不懂!” 他深知儿子在政务方面的欠缺,心中暗自决定要好好教导他。
刘宸苦着脸,为自己辩解道:“西岁到九岁我学习的是西书五经,九岁到十五岁学习武艺,至今十七岁,不是呆在课堂上就是呆在山里,我哪懂这么多!”
一旁的郑玄也开口道:“宇轩跟我之时尚且年幼,可是到了童老头那,难道童老头没和你说过这些吗?” 郑玄一脸疑惑,他觉得以童渊的见识,应该会教导刘宸这些基本的政务知识。
刘宸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能童师父也说了,只不过徒儿贪玩,没记住吧!”
郑玄哼了一声,说道:“哼!宇轩你不必为他辩解,以你的领悟能力,要是说了的话,你怎会记不住!待老夫再见于他,定会好好说教他一番!”
刘虞见此,便说道:“既如此!那为父就和你简单聊一聊,我大汉现在与以前不同的是,以前实行三公,有太尉、司徒以及司空;现在由于董卓又恢复了丞相,也就是他所担任的相国之职,所以有丞相、太尉以及御史大夫。”
“其下还有着九卿,为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侍卫;卫尉掌管近卫军;太仆掌管陛下出行;京兆府掌管刑狱司法;大鸿胪负责外交;宗正掌管皇族事务;大司农负责租税服役;少府掌管宫廷总务。” 刘虞详细地介绍着九卿的职责,每一个官职的作用都讲解得十分清楚。
“为父说的这些,你可记住?” 刘虞看着刘宸道。
刘宸认真地点点头,说道:“记住了,那军营制度呢?”
“这些为父以后慢慢和你说,接下来我们去见一位老朋友!” 刘虞卖了个关子。
“父亲!我们不去见陛下吗?”
郑玄笑着解释道:“你这孩子!如今董卓把持朝堂,你和刘公自然是引荐为好!”
刘宸疑惑道:“就连州牧也需要吗?” 他对这些规矩感到十分好奇,毕竟在他的认知里,州牧算是封疆大吏了。
刘虞道:“此前当然不需要,但现在董卓当权,局势复杂,自然需要小心为上。为父要去见的人你小时候也见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刘虞和郑玄带着刘宸在洛阳城的街巷中穿梭,经过一番左移右拐之后,终于来到了一处府邸。刘宸抬头,看到门第上 “蔡府” 两字后,心中一动,说道:“父亲,想必我们要见的人便是蔡邕蔡大家吧!”
“哦?没想到你还记得蔡邕,没错今日我们要见的就是蔡邕!”说罢,刘虞便上前敲门。
很快,门打开了,出来一位仆役。刘虞礼貌地说道:“请通报一声,郑康成和刘伯安前来拜访!”
不多时,穿着一身青衣的蔡邕匆匆赶来。他看到刘虞和郑玄后,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说道:“康成兄和伯安兄,哎哟!我说今早喜鹊咋叫的这么欢,原来我蔡府有贵客来临啊!”
郑玄笑着回应道:“伯喈哪里学的这一套!哈哈哈......” 他和蔡邕相识己久,说话也毫无顾忌。
刘虞也笑着说道:“伯喈兄,刘虞不请自来,冒昧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毕竟这次拜访有些突然。
“伯安说的什么话!快请!” 蔡邕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进入蔡府后,刘虞介绍道:“伯喈兄,这是我的长子刘宸刘宇轩!” 随后又一脸严肃看向刘宸道:“宸儿!还不快见过你蔡伯父!”
“小侄刘宸,见过蔡伯父!” 刘宸恭敬地行礼道。
“贤侄不必多礼!” 蔡邕连忙扶起刘
宸,随后感慨道:“想当初见你时,那时候你才西岁呢!这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
“小侄也记得伯父,伯父还是和当年一样风采依旧!” 刘宸乖巧地说道。
“贤侄缪赞了!” 蔡邕笑着回应,随后看向刘虞道:“伯安,你有一个好儿子啊!” 他对刘宸的表现十分满意,不禁对刘虞夸赞道。
一段小插曲过后,刘虞这才步入正题道:“伯喈兄,此番前来洛阳主要是押送于扶罗,现在于扶罗己经安排到京兆府,我和犬子本应当离开才是。但我刘虞身为汉室宗亲,既然来到了洛阳自然需要面见一番陛下才是!所以这才登门拜访!”
蔡邕道:“此事我也听说过,伯安你这么做是对的,贤侄有这般能力,董卓自然不会放过。只是我如今己不在朝堂上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郑玄道:“这是为何?此前你不是任司空祭酒一职吗?” 他对蔡邕的辞官感到十分惊讶,毕竟蔡邕在朝堂上活动。
“哼!董卓当权,他任的司空祭酒不过是成为他的爪牙罢了!我不甘做大汉的罪人,于是不久前告病辞官了!” 蔡邕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对董卓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不愿为其效力。
话音一转道 “不过伯安你也不必忧虑,子干(卢植)还活动于朝堂,改日我便约他过来鉴赏书法,届时你们在委托他就好!”
刘虞道:“此前我也想到过子干,但无奈不知他居住在何地,这才来寻伯喈兄!”
蔡邕道:“无碍!你们且在这小住几日,我这就书信一封子干!”
约一个时辰后,卢植家中。
管家捧着一封书信道:“老爷,这有一封蔡府来的信!” 管家将信递给卢植。
看完书信后,卢植朝管家道:“告知送信的人,三日后我自会赴约!”随后,又暗自道“不是前日才鉴赏过吗?”